分享

中国砚文化:第三篇地方名砚3.8.冀砚.2.

 芝润斋 2016-06-19
3.8.
3.8.2.易水古砚(燕畿乌金砚)
   易县,有传承千年、享誉全国的历史文化瑰宝———易水古砚。易水砚产在燕畿的梅山,其石如乌金,所以叫乌金砚。花纹如金星的为佳,也很贵重。但佳石甚少,所以不闻于世。作为石砚鼻祖,在《易州志》、《墨史》中有清楚记载。早在唐代,易州人奚氏父子,在易水河上游中南山黄伯阳洞发现了上好的砚石料,即如今易水砚制作常用的紫翠石和玉黛石。
    紫翠石和玉黛石点缀着天然的浅黄色、碧绿色的斑纹,亮如晴天,吹之欲飘,紫色衬托艳若明霞的胭脂晕,似感秋雨乍睛蔚蓝无边,其质地细若润玉,湿嫩而滑,所制砚品叩之无声,贮水不渗,易发墨而不损毫。
    史料记载,易砚制砚大师名为奚鼐,五代时因战乱死在易州。其子奚廷圭南逃至安徽歙县,采当地龙尾山石制砚,即后来的歙砚,并制廷圭墨,经当地官员推荐,受到唐朝重视,和当时诸葛氏笔、澄心塘纸,被朝廷定为最早的“文房四宝”。奚廷圭赐国姓,改为“李廷圭”,充任朝廷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入广东肇庆。因此,歙砚、徽砚和端砚都因易砚传承而来。
    历史上的易县大部分时候都处在战争最前沿,兵荒马乱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后来,宋辽之间出现了一段比较平稳的时期,使易水砚得到快速发展。易州被辽国占领后,易砚受到辽国器重,名列宫中贡品之首。随后的朝代更替中,易州又多次成为战火纷飞的地带,易砚发展再次衰败。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才真正复兴。
    易砚的复兴与清西陵的建立有直接关系。雍正因清东陵墓渗水,选择易县作为皇陵,建造泰陵,死后埋在这里。其子乾隆每年都要在这里祭奠,易砚被当地官员推荐给了乾隆。乾隆爱不释手,让当地雕刻50方易砚奖赏亲近大臣,并将易砚列为贡品。国家安定、经济繁荣,加上皇族重视,易砚大师汲取其它行业的工艺,融绘画和书法诸艺术为一体,使易砚形成具有江南纤秀细腻和北国刚劲浑朴的独特风格。据我国著名古砚收藏专家阎家宪介绍,他收藏的200多方古砚中,易砚有5方,都是清康熙和乾隆时代的御品,之前的易砚只见史书记载,没有见到实物。
    “南端北易”,指南方的端砚、北方的易砚齐名。其实“易水砚”命名时间并不长。历史上的易砚名为“燕畿乌金砚”,雕砚大都是民间艺人分散进行。1978年,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访问日本,将两方易水砚以国礼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方,使易水砚在日本名声大振。1985年易水砚荣获国家轻工部工艺美术设计百花奖一等奖,第二年成为河北省重点出口产品。1988年,彭真同志亲临易县视察,并题词“易水古砚”,这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易水砚定名。1989年,易县工艺美术总厂正式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易水砚”商标。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这一中华盛事,10名易水砚制作大师经过半年的精心雕刻,完成了易水砚划时代的巨砚《归砚》,重达6吨,永久收藏于人民大会堂。同年,象征和平繁荣的《中华牡丹》巨砚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央决定2000年在北京建成中华世纪坛,邹洪利夫妇决定制砚捐献。他们历经九天寻找,从易县“黄伯阳洞”采到一块巨石,并组织数十名雕刻大师和工匠,历时三年精雕细琢,制成了重达30吨的《中华九龙巨砚》。巨砚由99条龙、9只凤、9只寿龟、山河、长城、古松和巨型砚池构成,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