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的孩子,必须有所依靠,依赖谁,依赖什么是问题关键。 当没有人依靠时,会有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些人变得越来越独立,另一些会变得举步不前。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依赖的孩子,妈妈总是说我非常听话,而必须有人陪,否则会默默地哭泣,为此,幼儿园老师都劝妈妈把我领回家。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让写作文,我不会。考试班里就一个不及格的就是我。老师把我留下,问我为什么,我真的不知道。那时候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家长都不懂教育也没有时间管。我留着泪想找人帮帮我,但是没有。就是这样,我一直到考大学作文都是我最低的分数。 有些孩子是有山靠山,没山独立的。妈妈你事事包办,他就依赖。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的。比如要什么玩具,什么时间做作业,参加不参加中队长竞选,等等生活中的问题他听自己的。这样的孩子是有独立潜质,只要妈妈往后撤,他就会很快独立起来。而家长最需要留意的是,不让孩子生活习惯变得懒惰依赖。 另有一些孩子,他们必须靠着你。早上穿什么衣服,要不要接受同学的礼物,回家先做什么,作业遇到难题,等等问题都要喊妈,没有人说怎么办,就会停滞在哪里,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是好。这才是真正有依赖倾向的孩子。 这样孩子怎么办?教思维,教方法。 例如我本人,30岁以后,我遇到了我的恩师王晓春老师,他要求我写案例给他。我不会,但是不好意思说不会,硬着头皮写给老师。老师总是说好,从不提及他给我修改的病句错字。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老师改过的文章读起来很通畅,才发现老师的用心。以后,我对老师发回来的文字字斟句酌,默默学习。如果有一篇文章没有让老师过目我就不敢用,依赖的本性又来了。一次老师拒绝看了,说:带研究生最多3年,我都带了你5年了,你要学会独立。 我用学习经验,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会了用“语文”的方式思考写作。孩子依赖家长给主意,主要原因不知道如何思考。当然,学习数学语文与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考方式不一样,需要家长教。 教知识点、事物与事物的逻辑关系、设立目标、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举一反三……总之,当一个孩子会一步一步的推理下去,很多问题自己就有办法了。 如果每次妈妈都帮助,也讲解了,孩子下次还是不会,那妈妈就要看自己每次讲解是不是启发了孩子的思维,是不是举一反三,如果告诉过程和答案,孩子没有学会思维方式,遇到新问题还要喊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