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梦泽赤子 2016-06-19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2007-10-05 02:37:24)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于尼雅遗址。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骨珠,共456颗,采集后串线相连——出土于尼雅遗址

走过五百多公里的沙漠公路,到塔克拉玛干的南缘民丰时,已是晚上八点。天依然阴沉,沙尘却漫天飞舞。
民丰是沙漠边缘的一小片绿洲,县城很小,一个“十”字组成的两条街,就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段了。
车绕了一圈,找住的地方,最后确定只有尼雅公寓是最理想的住处了。三层楼的建筑,还是比较新的,房间也还干净,只是160元的房价有点贵了。
安顿好之后,四个人下楼去餐厅吃晚饭,餐厅里坐着两位服务员,吃饭的人一个也没有,我心想:都快九点了,还没开饭吗?不过,新疆的天要到晚上十点才暗,九、十点钟吃晚饭正常不过了。
我们靠窗坐下,服务员神色慌张地走过来,说:“餐厅今晚不对外营业。”
我说:“我们是住在这里的,不是外头来吃饭的。”
服务员说:“不行,我们今晚只准备一桌的菜。 ”
“那不正好给我们吃吗?我们就四个人。”我满怀希望地看着她。
“不行、不行,不是给你们吃的。”服务员急急地摇头。
四人目目相视,然后,异口同声:“为什么呀?”
服务员说:“领导马上就到,今晚县领导来吃饭,你们不能在这里吃。”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只好起身走人。刚出餐厅,就看到几辆骄车驶到门口,果然是领导来了,时间正好是服务员说的九点钟。领导们相互请让从侧门进了包间。
得另寻地方吃饭了,司机小李说:“进来的路上有一家川菜馆,要不我们去那儿吃。”
知道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大家都同意小李的提议。
那家川菜馆离我们住的尼雅公寓不远,步行大约五六分钟就能到。可一出大门,黄沙扑面而来,眼睛都睁不开。小李用手挡着脸,一个箭步冲过去打开车门,同时说:“快点、快点,上车。”
后面的三个人,闭着双眼,低着头,迅速地钻进车。
车开出去,我才看清尼雅公寓门口是一片沙地,虽然四周种了些花草,但这并不能减少风沙的速度。
那家餐馆就在路边的一幢二层楼里,或许是因为天还没黑尽,屋里并没有亮灯。我们进去之后,老板才把灯开了。餐桌、椅子都是一层细沙,老板娘端上来的杯子、碗筷、餐巾纸,拿在手里都是涩涩的感觉,那里面也是贴满细沙。
老板娘嘱咐,不要开窗,否则菜上来也是沙子。
小胡说:“今晚吃的是营养餐,沙子伴菜,纯天然食品。”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延伸这“天然食品”的好处。
吃完晚饭回到尼雅公寓,风还在呼啸。
隔着玻璃窗,我在遥想那个与尼雅公寓同名的“精绝国”故地——尼雅,她是民丰县的古称。
尼雅西连古于阗,东接古楼兰,是古丝绸之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地。如今,她已是一处千年遗址。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尼雅遗址局部

在新疆博物馆看到的关于尼雅遗址的一切,久久在脑海里翻腾。而那块色彩绚烂、花纹繁缛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我在7年前就看到了。7年前,澳门五星卫视筹备成立期间,台长曾邀我去他们那里工作。我去澳门五星卫视在北京的总部参观,宣传片的开头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当时就惊叹于它的绚烂精美,却不明来意。
7年之后,当我在新疆博物馆见到它时,真是惊讶万分。在这里,我才知道原来它是从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织锦纹样有虎、龙、仙鹤、孔雀、瑞兽,山、星纹等。这件锦与同墓出土的“讨南羌”锦残片原为同一件织品。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有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中国大利讨南羌必胜之意。这件织锦是中原政府赠送于“精绝国”王室的礼品。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织锦复原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公里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
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的穆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尼雅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
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谜。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动物陶罐——出土于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1901年由英国人斯坦因首次发现,他又于1906年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十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同时,还对遗址进行了测绘。
斯坦因的考察成果公布后,轰动了世界。继他之后,1905年,美国人亨延顿,1911年日本人桔瑞超等亦先后涉足此地,此后,斯坦因于1913年和1931年又来过两次。
而我们国家却是后知后觉。解放后,新疆博物馆等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对尼雅遗址进行调查和抢救性清理。1959年发掘的东汉夫妇合葬墓是新疆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了两具干尸和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黄蓝方格纹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黄蓝方格纹锦袍——尼雅遗址出土。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长乐大明光”锦裤——尼雅遗址出土。

1995年,尼雅I号墓地的发现,轰动学术界,使尼雅遗址备受世人瞩目。在10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掘了8座属社会上层统治集团的墓葬,随葬品丰富,级别高,保存完好。按其种类可分为陶器、木器、铁器、漆器、弓矢、纺织品及料珠等。
特别是出土了一批组织复杂、色彩绚烂、花纹繁缛的线织品和精美毛织品,如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还有“延年益寿长保子孙”等华丽织锦,色彩斑烂,保存之佳实属空前罕见。
遗址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6公里。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发现的各类遗址已多达70处以上。
尼雅,这一梦幻般残留于瀚海荒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经多数学者考证,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地。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双系陶罐,颈肩部压印连续小圆圈纹——尼雅遗址出土

尼雅与楼兰,是我国最著名的两座已湮没的古城废墟。现在楼兰的神秘面纱已经被一点点地揭开;而尼雅,他们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为何湮灭?何时湮灭却都是一个不可知的谜。人们只有凭借手里的几样物件,任思绪漫过千年的尘沙,悄悄窥视历史隧道尽头那遥远的精绝古国.

尼雅——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精绝国”
作战的武嚣——出土于尼雅遗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