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熊君新唯识论议(二)

 并不hy 2016-06-19


与熊君新唯识论议(二)

/胡逸玄

     熊君十力,字子真;哲思究人,专注国学,深细佛儒,造有《新论》,此书据君之所言,乃分《量论》、《境论》。然因心故,所作《境论》传世,以开新儒端倪。

  今因缘聚,读其书语,心豁应之,故聊作几句,与熊君共勉!


甲部(唯识)议

     《唯识》曰:唯遮境有,执有者丧其真;识简心空,滞空者乖其实。人心思物,生起“境执”;人心思念,生起“识执”。

     境执缘起,五根所触,所受诸相,离识独存,独存此境,即是俗计。若离自识,便无有物。

     熊君:实有之瓶为例:视之而白,触之而坚,即由意综合坚白等相,命之为瓶。

     再以虚幻之梦为例:梦觉二识,若同无外境者,世能自知梦境非有,其觉时境亦无。作诘曰:

梦心无有境,觉时便知无。

觉识境即无,何不知非有?

     二例之举,乃征心境之实有。即心识起外境,外境由心起。以心识破境执。

     识执所起,一念所应,一切万有,离境执心,心存实有,即是恶循,若执识破境,终为心空一遍,了了无生!

     熊君曰:“维昔大乘虽说唯识以破境执,然又虑夫执识为实者,其过与前等也,故乃假说缘生,以明识相虚幻无实”。

     境相与识相,乃非两两分隔,吾人诸根所应,皆同体分明。非迷于外境而惑心识,亦非执于心识而遮外境。其中微妙,如镜印物:镜本无物,因物而印,物本无相,因镜而显。是“镜中物,物中镜”?物镜本皆一体,无镜则物不显其相,无物则镜不现其印。

     彰之于人,观物见相,触物显形,乃六根所印,若六根蒙阻,物即不显,形即不住,例如眼瞎之人,无所见诸相之形,于此人即不见诸相故,则诸相之形于此人则无。即为实有之觉受!如推而广之,一人诸根混然不受诸相故!则诸物外境于此人皆无有。此人有心识乎!曰:“无”。外境不印,心识何有?以此论知,遮遍外境,即无“心识”!故“一切唯心造”之不正确如斯尔!感而作诘云:

心生一切法,一切法生心。

法灭心自无,心灭法即无。

     如上明白,即是唯识,聊上几语,与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