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就是喝的一种心情

 费无极 2016-06-19
  自打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就喜欢酒了,喜欢酒的那种清香刺鼻的味道。 可是那时的物质匮乏,烧酒就是一种奇缺的物品。每年过年的时候每户凭大队发的烧酒供应证,每家二两到大队部的供销社购买。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它的奇缺所以这二两烧酒是不能随便喝的,装在金贵的玻璃瓶子里,放在柜顶上。只有过年的那天大人们每人喝上两酒盅,至于我们这些孩子们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闻的份没有喝的份,不过闻着那酒香也是很满足的。那清冽而醇香的烧酒味时至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开始饮酒,还是在我卫校建校劳动中和同学谢生华两人喝醉了的那一次,这次也只能称作饮酒,因为两人喝酒只是为了那种新鲜的感觉。并没有掺杂进去那种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噬酒习惯。要说开始喝酒应该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卫生局工作,下乡的那次算起。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一杯酒下肚后,血脉急流心胆具开的那种感觉不错。也因为趁着酒意可以跟人开几句玩笑引人笑,也因为喝酒后天马行空的,胡说海吹。也因为喝酒后酒可遮脸办事好开口。也因为为了 应酬上级领导和工作中的相互来往。这一喝就直到现在38年过去了,也不知到现在为止总共把多少酒喝到肚里,有人初步统计至少也应该一吨多两吨左右。
  喝酒次数多了,感觉喝酒是一种心情。人们常说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痛苦,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喝酒是一种感动。我们走到一起说明我们的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一次卫校的同学在沙圪堵相聚了,炒了几个菜几瓶鄂尔多斯酒,从下午五点开始一直喝到晚上十点。五人喝了五瓶60°的烈酒,酒这种水和乙醇的混合体灌溉到我们肉体后,催生的是我们的豪情。三杯酒下肚感情随着涌上心头,心里的话如三峡大坝打开了闸门,滔滔的江水喷涌而出。一起回忆起了书生意气的同学少年,想起了那些情浓义盛的往事不觉得涕泪满面。也想起了建校劳动的艰辛,每人一瓶酒下肚了忧不尽兴还要老婆拿酒去,老婆子指了指桌子上的空酒瓶,大家才意识到喝多了。该回去了。大伙才余兴未尽离开了我家。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诚然是不会喝酒就没什么朋友了。虽然喝酒有诸多弊端,但在心情郁闷时,就可以借酒浇愁,高兴的时候可助兴,累了的时候,能解乏。应酬也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君不见有些事情只有在酒桌上才能摆平。有些喝酒场面领导亲自带头,不喝行吗?也有些领导不胜酒力当别人敬酒的时候,领导把酒转移到我们面前,这领导的酒不喝行吗?各种喝酒的方式真是一言难尽,这辈子注定了是要喝酒的。
 
 说起喝酒还要推到古代的文人中去。古代文人中爱酒者颇多。看古文诗词,很多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之佳句。自古有“李白斗酒时千篇”之说。“举杯消愁愁更愁”、“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等的这些都是李白描写饮酒的佳句。可见没有酒就不会有李白那些豪放的诗词了。苏东坡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大家,也是著名的“瘾君子”。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潇洒飘逸的神态中,可以窥视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词大气磅礴,跌宕起伏,他的散文洋洋洒洒,飘逸俊雅,并伴有浓浓的酒香,醇绵悠长,具有浓浓厚重质感,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如果没有酒,苏东坡就写不出来那些流芳百世的诗篇了。如果没有酒就没有“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豪情,也没有“鲁智深醉拔垂柳”的豪迈,更没有林冲“刀劈王伦”的大义果敢。如果没有酒,同事张三也不会发出了像古人一样的慨叹了: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拌腿,睡到半夜喝水。二日天明后悔。
   
一壶小酒,一碟花生米,再加上只咸鸭蛋或一小盘五香瓜子之类,一个人就可以自斟自酌,悠然啜饮。虽然没有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浮华热闹,却有一份独处时的淡然和坦荡。虽然没有满桌的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却有一份家常小菜甘之如饴的滋味。虽然没有豪华的包间,却有家的温馨。虽然没有出入酒楼饭馆的气派和豪情,却有甘守清贫的气节和从容。独自喝酒,就如旅行家独自旅行自得山水之乐一般,喝的完全是一种清幽的氛围和平淡的心境。无论什么场合喝酒,无论什么环境气氛喝酒,喝酒总是喝的一种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