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海滨 始创于唐的沩仰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之五家七宗之一,被誉为“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出的一个叶片”(《中国禅宗源流》)。 沩仰宗的开山祖师是高僧沩山灵佑(因居湖南沩山而得名),继嗣者是仰山慧寂(因居江西仰山而得名)。灵佑开悟在先,故慧寂师事灵祐十五年,承嗣其法。 佛门禅修,重视悟性,讲究点化。沩山灵佑“点化”仰山慧寂的方法,颇有意思—— 仰山慧寂剃度后,与一帮年轻学僧,求法于高僧性空禅师座下。 有一天,一个年轻学僧问性空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刁钻问题,很难正面回答。 性空禅师移形换位,巧问妙答:“假如有人落在千尺之深的井中,你能不假寸绳把他救出来,我就告诉你。” 这个年轻的学僧很失望,叹了一口气,说:“以前,我用这个问题询问过我的前任导师畅禅师,他也像你一样,不愿正面回答我,讲的话也不合乎常识。” 性空禅师见其不悟,就叫仰山慧寂禅师把年轻的学僧赶了出去。 哪知,仰山慧寂也是个死脑筋。如何才能不用绳子,救出落在千尺深井中的人呢?他冥思苦想,总想不出一种好办法, 后来,仰山慧寂拜耽源禅师为师,就向耽源禅师表达了心中的疑问:“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那井中的人呢?” 耽源禅师反问慧寂:“痴汉,谁在井中?” 仰山慧寂仍然不悟,无法回答,可是并不死心。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仰山慧寂有幸师事沩山灵佑之后,他又跑去问灵佑禅师:“老师!依你看,怎样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沩山灵佑出其不意地大叫一声仰山的名字:“慧寂!” 仰山慧寂立刻下意识地应答道:“我在。” 沩山灵佑禅师笑着说:“看,你已经从井里出来了。” 刹那间,仰山慧寂脑海中灵光乍现,进而大彻大悟。 我夜读《禅门公案》,读到这则“谁在井中”,竟也有茅塞顿开之感,瞬间思路大开,浮想联翩。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仅是哲学与人生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常人难以回答的三大难题。在哲人看来,芸芸众生,如果谁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那他就是落在千尺深井中的“井中人”。 人生难免有迷惑。最大的迷惑,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古希腊戴尔菲神殿上刻了两行字,一行是“认识你自己”,一行是“凡事勿过度”。然而,“认识你自己”,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个人就算上了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历练多年,也不见得能够认识自己。我们小时候总以为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个性的人,就算认识自己了。然而,真的这么容易吗?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角色叫做欧阳锋,他号称“西毒”,武功非常高,为了练“九阴真经”而走火入魔,最后忘了自己是谁。他逢人就问:“我是谁?”黄蓉告诉他:“你是欧阳锋啊!”他接着又问:“欧阳锋是谁?”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生有三种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许多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多年,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当“我”不能认识自我的时候,“我”就落在千尺深井之中,无法自拔。 禅者讲话,的确不合乎常识。禅理是哲学,本来就是超越常识的。堕落在千尺井中,要假他人的绳索才能救得起来,这是常识。而从禅心上去体悟,“我”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何须绳索! 智者说,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是灵魂觉醒。当你的觉醒时,你将不再寻找爱,而是成为爱,创造爱!当你觉醒时,你才开始真实的、真正的活着!懂得爱,成为爱的那一天,你将不再寻找爱、追求爱、渴望爱。幸福不是找到你爱的和爱你的,而是成为爱本身! 原来,“我”在井中!除非我能自我觉悟,否则,谁也不能把我从千尺深井中救出来。 跳出井来,我就觉醒了。这种觉醒,乃是灵魂的觉醒。 (作者友情提示:读者朋友如想邮购作者的图书《四十五岁才明白》,可加作者的微信:whlihaibin,取得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