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而不僵 圆而不滑

 虹72 2016-06-19


方而不僵 圆而不滑



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不达。外圆内方,是修身处世的要义。方正做人,才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圆融做事,才可“左右逢源,任它古今东西往来;成竹在胸,尽我网罗天下英才”。
     
慈悲的方式:禅者、渔夫与蝎子
     
 一位禅者在恒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蝎子掉在水里,正在水里挣扎。禅者伸手把蝎子捞了上来。捞的时候被蝎子尾巴上竖起的毒刺蜇了一下。
     
 他把蝎子放到岸上,继续打坐。
     
 过了会,他又听到了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又是那只蝎子掉到水里了。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把它捞了起来,当然又被蜇了一下。
     
 他继续打坐。
     
 过了一会,他又有了同样不幸的遭遇。
     
 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你不知道蝎子会蜇人吗?”
  
 “知道,被它蜇了三次了。”
   
 “那你还去救它?”
   
 “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这时,他又听到了蝎子在水里的挣扎声。一看,还是那只蝎子。他毫不犹豫地伸出那只肿胀的手准备去捞蝎子。
      
 这时,渔夫把一支枯枝递到他手上,禅者用枯枝把蝎子放到了岸上。这次,他的手没有被蜇。
      
 渔夫笑着对他说:“慈悲是对的,但是慈悲要有慈悲的方法。对蝎子慈悲,也要对自己慈悲。”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时间、地点的转换讲求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太“认死理”。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化万端的社会,如果我们不能智用善心,恐怕就很难保持住这颗善良之心。
有一个非常有善心的富翁,一直想为别人做点好事。于是他就在盖房子的时候特别设计了很大的房檐,他想这样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就可以在他的房檐下躲避风雨。
      
 房子建好后,的确有很多穷人来到他家,聚集在他的屋檐下。他们在这里支起炉灶生火做饭,使得房子附近烟雾缭绕;因为人很多,所以变得非常嘈杂,这搞得富翁一家苦不堪言。这给富翁一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不悦之下,他的家人和这些人也有过多次口舌之争,彼此闹得很不愉快。
       
 冬天到来以后,在一个暴风雪突袭的晚上,一个老人在房檐下被冻死了。那些和富翁家有过口角的人都议论纷纷,骂他为富不仁。富翁一心想做件好事,却遭到了众人的唾骂。
       
 后来,夏天到了,一次刮台风的时候,一般的房子都没什么事,因为富翁房子的屋檐特别大,结果被掀了顶。那些聚集在屋檐下与富翁心有芥蒂的人有点幸灾乐祸的心理,就纷纷说这是报应。
       
 富翁吸取了教训,重新修葺房屋的时候,他就把屋檐盖得很小,并且把省下来的钱建了一间很小的房子。这间小房子虽然庇护的范围比原来的房檐还要小,也很简陋,可毕竟是个房子,许多贫苦无家的人都在这得到了暂时的庇护,临走的时候都对盖房子的人非常感谢。
     
 后来,富翁成了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方圆百里都有很好的口碑。富翁这时才明白:施人余荫只能让人感觉这是施舍,让受施者感觉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这样就难免会造成对立、引发矛盾。因此慈善也要以合适的方式出现,要让受施者维持自己做人的尊严。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能够帮助他人时,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就能让他人减少很多麻烦,就会感到十分快乐;与此相反的是,我们反而不想见那些给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
出现这种状况,简单来说是因为在帮助他人时,我们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当接受他人太多帮助时,无形中,我们的自尊心就受到了伤害。
       
 被人帮助甚至可能成为很丢脸的经历,有些帮助尤其如此。这包括强制进行的帮助、请求获得的帮助、捆绑之下进行的帮助、不可能报答的帮助、助人者出于恶意的帮助等等,这些帮助可能会让受助者觉得很不舒服。
相反,如果谁喜欢和尊重你,谁曾经得到过你的帮助,谁不期望回报,那么,他们自发的帮助就很容易被接受。另外,如果某种帮助不是你不能缺少的话,你也容易接受一些。
       
 还有一个可能我们不愿承认的事实:我们常常妒忌那些帮助自己的人,妒忌他们没有处于自己这种痛苦情形当中,妒忌他们有我们没有的东西,妒忌他们可以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妒忌与感激是不相容的,因此我们就会隐隐痛恨这些来自妒忌对象的帮助,这种现象在“三角恋”、自尊心较强的人当中极为普遍。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适用于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体贴行为,那些出于对我们表示尊敬的,并不需要回报的行为。因为这种殷勤恰恰表示了我们在他人眼中的重要性,我们不但不会为此感到痛苦,反而会乐于享受这种帮助。
      
 但是,如果我们过分地帮助他人,让他人觉得自己十分软弱,引发其自卑的情绪,就会让他人陷入一种觉得自己“没有能耐”的苦恼之中。如果他在这种负面情绪中过于痛苦,就可能会把自己痛苦的原因转嫁到帮助他的人身上。最后对帮助他的人心生怨恨,甚至以“怨”报德、恩将仇报。这种费力不讨好,过分帮助的行为就有点愚蠢了。
     
 所以,如果我们想赢得他人的好感,就应该以委婉而巧妙的方式,比较“艺术”地去帮助他人,让他人很自然地接受我们的帮助而没有任何“欠债”心理。这样既维护了他人的自尊心,又让他人从心底里对我们充满感激,可谓是一举两得。

来源:何龙《方与圆》

感悟:世上一切成功者,必然遵守的做人做事法则。方乃做人之本,圆为处事之道。我们看天地,天圆地方;我们看铜钱,外圆内方;方和圆本来是一个天平的两端,阴阳的两极,它们既可以互相制衡,又可以互相转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就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其中,修身养性至为重要,它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最高学问。做人首先要求一种正气,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才能干一番事业,这是“方”的一面。为人处事要善于与人相处,谦虚处世,不要挑剔别人,以诚待人,在处事中使自己的品德不断升华,这是“圆”的一面。人的一生就是方与圆的邮寄结合,内方可以身心贯通,井然有序;外圆可以减少阻力,便于运动。在我们日常具体的工作中,“方”就是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人的道德和原则;“圆”就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对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对各项规定合理应用的方式方法和工作的技巧等。作为个人,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如理想信念、热情、自信、责任等,还要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恰当的工作方法。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