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彷佛居士《气道针经》编按一

 并不hy 2016-06-20

氣功鍼經正文

鍼經師乾道部之一

鍼道緣起論乾章第一

夫醫者,濟利生生之道也,拯罹起苦,濟困扶危,蓋仁德之所本矣。是德肇諸上古,徹貫三教,此道門仁恤之術,有以傳也。

生有法緣,得降道門秘法世家,幼承庭訓,經倫大道,禀繼太極門修真薪傳,而七步塵技,術數法術,道之隠顯,幸有所聞焉。

憶昔髫年,嗜武好角,偶傷足?,步履艱難,邂逢一善鍼隠者,數鍼而起。余奇之,遂向學鍼灸之術焉。

少長,為人療苦,或以鍼,或以氣,布氣而不知以鍼,用鍼而不敢以氣。家父玄一先師見而笑曰:「兒知夫用氣用鍼,然尚不知氣與鍼之玅用。常時束鍼就穴,俗矣!還知夫不以鍼、不以穴,復可為鍼治之法存否?」余大奇曰:「抑真有若?」先師一笑,乃授以道門七步塵技之神鍼道焉。

替花秋月,修法習鍼,迄今懸壼濟世殆三十餘載也,每常應診,踵門求治者雲集,詢非虚語。抑雖湯藥鍼灸,以迎世好,然於急難,其得力於神鍼者實多,時人但知余用鍼之神,然多不知余用鍼之所以神矣。殆「氣功」、「特異功能」鳴世,余始明以言法,開課授徒,道門氣治神鍼之秘,始聞於世焉。

戊辰秋殘,有門下告余曰:「時下以氣功而名鍼者,國內時有所聞,是氣鍼已非先生所獨秘矣。然細窺其說,或曰鍼後加氣,或曰發氣施鍼,於氣鍼之道,似未夢見。間見成書餉世者,鍼則以穴,氣則無偕,殆非此道中人語也。時人不識,以為氣鍼神鍼。先生胡不作一氣功鍼治學傳世,以少正浮訛,略揭真秘否?」余笑曰:「揭道門之秘而為世人議,吾不為也,且此秘可泄否?」門人笑曰:「秘法者,多秘諸法而不秘於理,先生其擇可言者言之,得正世之訛亂,亦功德矣。」余始然之曰:「此仁者舉也,曷計他哉!」遂發心於是編焉!

援筆未竟,已而輟編,伏思氣鍼一道,傳法千古,師徒私授,忌立文著,法固不得,理亦不見,至是尚無一册經論醒世,良可嗟也!余何不略揭師傳,資以自悟自得,克成其事,先補此白歟?思慮及此,乃更筆而作鍼經矣。是鍼經之成,亦先人之功耶!

夫述而成章,曰學乎?曰經乎?曰:惟學須是學,經須稱經,斯乃可也。惜余心期於于經,而材力不濟何!竊謂「鍼經」者,古來惟假託夫軒岐之著──靈樞稱之。蓋靈樞紹世,肇啟古鍼法之奧,鍼界奉為載道之論,是乃尊之曰「鍼經」,自斯而下,未之聞也。然此經本冠形鍼之為穴刺者,其於氣功而為鍼者,氣之而為神鍼者,經其闕如,典則尤欠。且敬謝不敏也,爰以是述而名編焉,竽瀆希聖之罪,惶愧何似!

是述冠之以「氣功」之名,而稱氣功鍼經者,一為就俗,二欲一括古今之氣鍼道,所謂尊新名而稱舊論也。是凡師所傳知,自所驗之,心所悟知,耳所聞之,其可言、可事、可取者,悉皆分類部白,精陳理說,總章大法,完其體用。故是經或未盡合古意,然亦實出古人也歟?語云:拓荒之路,其道必曲,是非得失,其惟後之明哲耶!

是述曰經,非期於聖論,蓋「經」者,道也,其惟示人以綱紀,導人以行持,啟人以貫悟,致人以變化乎?故若泥經以為經,執道以為道,則若名實之移轍,籤語之束心,是有書又不若無書矣!

行筆至是,忽發奇想,順即一律,聊作是述之接引云:欣論神鍼道,無言帶笑中;

能書皆末事,可語盡粗工。

指月休看指,風帆須捉風;

以心誦吾述,玅入不空空!

氣功鍼經正文编按

鍼經師乾道部之一编按

鍼道緣起論乾章第一编按

医之为道,本承上古,变化自然,禀于人身。人者禀天地之气而生生,法自然之性而存育。违自然之势而为疾。是故治疾者,乃调合人身之循环与乎自然之道相律而矣!古今大法,概莫能外。

彷佛承道家秘法,以宣行济医活人之术。曰以气以针。何谓气!何谓针。此说先生之所未言。何以然哉。盖此无形难捉之境,常人难以触摸矣。

历来讲针者,不离经穴。而经穴者,本禀人体内境修真功夫。《内经》所言之经穴,不过略举人体一端之耳!今就道门之所能言者,言之。

人身经穴,源于丹道内景。浮于外者,谓之浮阳之经,世医所传之十二正经者,乃浮阳之络也。浮阳之络浮乃生命内境之最浅层次,并以气循方式运行。联络脏腑与四肢之常态代谢循环。深一层者曰“奇经八脉”。又谓之“元阳之脉”乃是腑脏运行元阳之气所必经通道,脉中元阳乃生命之命气,是推动生命生生不息之因素。较之更深层者曰“中脉”又谓之“心脉”。乃藏“识”神之通道。乃生命之有灵慧之因素。更深层者,道家谓之二十四部大脉。至今未有文字传述。吾师前有内证出“泥宫脉”。乃由脑中泥丸宫生出,一前一后。(参《道医》胡逸玄著)一书。

人体内景每一层,均有每一层之经穴(脉穴)。“浮阳之经”上之三百六十五穴乃浮于皮上肉下。故用针或点按可寻其不畅之所。此乃从生命之造化而认识生命之造化。

若从生命之规律认识生命之造化者,乃言生命之总规律矣。中华圣人,传旨于下,望后贤诸子能知其然而用其然。故而创造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道炁思维”、“象数思维”、“器质思维”。而能贯穿此中(有无之间)者,唯“气”呼!。故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

虽经穴之经层次不同,然能贯穿此内外深浅者,亦“一气”耳!。故道家炁道门之传承,均不离于“气”。所修诸法、诸术、均可以“一炁“盖之也。如此则气针之传,本旨于此。

天地之气,循环不息,无一刻停止。人体之气,亦周流不止,与乎天地之气,息息相印,交替周运。知人气与天地之气相印,则人机气化运行,若有微邪生疾,则气化必然阻障,乃因人生情有欲,故无法使其全然自化。故天地无情无欲,故而能长久不息。

而气针之“挂皮”,人得其“住皮”之应,静然思其针位,则自会开启内脉自化,天地周运,如此则可使病邪散去,正安复来。如此不针而针,不治而治,使其自针自治之法,妙乎无为而治之深意。

故而师常有言一诗曰:

一气寒暑道非常,六气循环妙理藏。

不是九天活太极,而今焉有气医郎。

吾闻至道在心,妙法在意,运用之神,在乎一念至恒。故而有一偈以教后之学贤。

人在气中气在人,人气两伙尽相融。

融入洽氲真自在,好是玄览觅焉宏。

注:后续编章,因缘不足,不再发表刊文。彷佛先生之言论,常人难以企及,只因其言无为气化之境,而不是眼见手触之术。故而非常人难以明其真。道家法脉,以无为为上法。炁道门之传,从觉知上起修。觉知之能,常人谓有六根受用,而道家秘传,则有阴阳九根之别。师谓之有“三境九觉”之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