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习书 | 纪维曼:燕园澄心,和风为言

 御云斋艺术馆 2016-06-20


文 / 纪维曼


2012年10月,我有幸在北大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进修,这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当我还在眷恋燕园生活时,两年的学习生活倏忽而过,它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

北大,如此自由、洒脱。大学的生活,使人心无旁骛。

我最喜欢燕南园。去过这个园子的人都知道,那地方很安静。苍松翠竹遮天蔽日,几座小楼掩映其中,青砖灰瓦,少了奢华,多了沧桑。平时,园中极少有人光顾,惟有麻雀在树丛中飞来飞 去,偶尔叽喳几声。清晨或是日暮,会有几位拄杖缓行的老人,互相遇见了,只简短地打个招呼,更多的时候是独自在甬道上漫步燕南园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以及“三角地仅一墙之隔墙里墙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大讲堂三角地,北大人气最旺的地方。但燕南园的松竹,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使人屏气凝神。这些树木,把整个园子遮得严严实实,与周边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发现燕南园围墙不高,几条径,总是向每一个路人谦和地敞开。 走进燕南园,深恐因为卤莽的脚步打扰先哲安睡的灵魂、深沉的思索。这座园子里曾经并仍然居住着燕大直至北大最优秀的学者、一批批大师级的人物,可谓国宝云集:冰心吴文藻周培源马寅初冯友兰汤用彤王力朱光潜李政道……一个个光耀华夏的名字,让这朴素的院落熠熠生辉。在我看来,她是在未名湖、博雅塔以外的精神家园 

在北大,我除了听书法研究生班开设的课程以外,还会去中文系、哲学系、考古系窜课听。湾学者龚鹏程教授的《文学与音乐》,先生温文尔雅,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听先生讲课,尤如品尝一杯绿茶,清心淡雅。龚先生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怀,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张辛教授是北大考古系第一位博士生,现为考古系博士生导师。他讲授的《五经概论》,深入传统,打通历史,疏通文脉。但他是位不张扬的老师,在他的身上,有着传统学者向内求的风骨,他概叹现代中国人没有根,不是完全的中国人。杨立华教授讲授的《四书》精读:《论语》章句,深入浅出地把孔子的精神思想再现于生活中。北大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讲《北大人眼中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中国》,传递出“永远的校园”与北大精神。他从北大的创办人蔡元培先生与北大的艺术教育谈起,一位位大师在北大划下深深的一笔。如鲁迅先生的北大校徽设计,冯友兰先生的论人生境界,朱光潜先生的论人生艺术化,宗白华先生的散步美学与中国文化精神,费孝通先生论文化自觉与美美与共,季羡林先生的东方学等等。无疑,这是丰盛的精神大餐。我感到,北大精神已深深地印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再如,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讲《美艺与人生境界》,先生温柔敦厚,有平和的气象。他指出,美艺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享受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那就看你生活在人生的哪个层面,是世俗的生活层面或是工作事业的层面,还是审美、诗意的层面?而审美、诗意的层面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要想成就大事业,除了有创造性,还需要广阔的视野,平和的胸襟。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就看他潜能发挥的极限,有的人只生活在二分之一的高度,有的人超强度地使用脑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因此,我们要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王岳川教授讲《文艺美学境界与书法国际》,我赞叹于王教授的文学功底,他对诗、文、小说的解读那么深入,那么独到,让人深受启发,精神舒畅。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美的享受,精神的洗礼。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聆听了香港城市大学张信刚教授的两个讲题,一个是第十六届蔡元培学术讲座:《从活字版到万维网》;另一个是第十七届汤用彤学术讲座:文明的地图:回顾与前瞻。前者,张教授把科学、宗教、文化融会贯通,娓娓道来,后者,从文明的开端到全球的文明体系,一步一步引领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惊叹于张教授的知识领域之宽广,学识之丰厚,深感学习生活的充实。

其外,还有艺术学院的教授为我们上的课。大抵而言,上课的内容很丰富,有音乐、绘画、现代艺术、文化产业、书画鉴定、公共艺术、书法艺术等等,这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进一步地理解了文化书法的意义。文化书法意在突显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使书法成为文化的呈现,文化与书法具有非此不可的关系。书法是超越技法之上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书法的形式技法有难度但好解决,但要解决内容精神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需要不断的修为才能得到提升。这使我想起,和风学堂办学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在临池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周五晚上的《论语》会读、周六晚上的《孟子》导读,更是给孩子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只有扎根传统,书法才有本有源,才能流露出活泼泼的精神气象。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的毕业展研讨会上,王岳川教授对和风学堂的办学给予了相当程度的肯定,他指出,和风学堂正转型为和风书院,和风学堂把文化书法做得相当好,在学堂里讲国学,把国学和书法融汇教学,延续了北大文化书法的精神。当然,这是老师奖掖后学的话,可是听了也使人振奋。毕业展的前天,王教授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书协理事会,大会强调,书法必须与国学结合,书法离不开文化,在学习书法的课程中,必须开设国学课,并对北大的文化书法做了充分的肯定。可见,王教授对和风学堂办学理念的肯定,除了奖掖,还有相当的认同。

其实,从和风学堂到和风书院,除了像王教授这样的知名学者以外,也得到了许多人文学者的关心与支持。和风书院,扎根于民间,却在做着精英教育的事情。和风书院平时的讲学,对经典的阐释深入到位,非常用心。大家看好和风书院,看到了书院里的孩子能够有大的改变,以及书院的老师所付出的相当大的精力。还有,就是和风书院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每次到北大,我的同学总是对我说,你们的活动很丰富、很有意义,做你们的学生真幸福。其中一位上海的同学说,如果不是离得远,她肯定和女儿跟在我们后面,哪怕是给学堂做做卫生,打打杂都愿意,她觉得现代社会已经很难找到像和风书院这么纯粹在做教育的了,她觉得非常难得,一定坚持下去,做得更精英、更高端。

听到赞美的声音,我们只有努力做得更好。最后,就让我们珍惜学习时光,把握当下,一路同行吧!



作品









纪维曼 

福建省女子书法协会会员。

1995年,小楷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九五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及“第三次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

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届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举办的展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