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

 郑公书馆298 2016-06-20

18世纪法国美术最显眼的就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影响有多大?如今洛可可一词成为西式皇家、贵族样式的代名词,充斥在从服装服饰、婚纱影楼到家居装修各个角落里。其实,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跟中国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洛可可艺术的表现就是在家具和建筑装饰上多采用C形、S形或者漩涡形的曲线,这种灵感来自于中国瓷器的装饰。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洛可可时期家具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洛可可时期家具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中国,青花瓷。中国瓷器上的装饰多为曲线形,这种装饰被认为影响到了法国洛可可艺术。

中国的英文为“china”意思就为瓷器。虽然瓷器在中国历史悠久,但在直到19世纪,瓷器才被西方人烧制成功。在此之前,西方人一直认为中国的瓷器是由鸡蛋壳和某种贝壳混合而成的液体浇铸而成,此处真的是脑洞大开啊!不过,这并不影响西方人对中国瓷器的狂热,收藏瓷器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当时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瓷器有些是直接出口的,有些来自于西方人的定制,而西方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中国的瓷器。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问题是我们的瓷器从来不描绘当时陶工所处时代的东西!反而经常描绘戏剧人物,比如这个清康熙年间的“五彩人物纹瓶”主题就来自于《隋唐演义》: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临城观战,空间衬以矮山花树。这种图案俗称“刀马人”。清朝的人根本不穿这样的衣服!

所以,18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有时候真的可以用“稀奇古怪”来形容了,比如洛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歇就很喜欢中国的东西,他先后画了《有中国人物的风景》、《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等中“中国风”作品。

布歇,曾任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他的绘画风格深受贵族喜欢,他二十岁就获得了美术学院展览会的一等奖,然后就去了意大利留学。不过学成归来的布歇,其风格却是地地道道法国皇家气派。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肖像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浴后的狄安娜》,狄安娜是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孪生姊妹,她司职月亮女神、狩猎神。此外,狄安娜也是妇女和儿童的守护神。这幅画就描绘了狄安娜狩猎归来,在水边沐浴的场景。狄安娜是圣洁的贞女,这幅画的冷色调正符合狄安娜的气质,高贵、典雅的狄安娜就像是宫廷贵妇一样。

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将中国商品运到了欧洲,中国,在欧洲人眼里成为了神秘的东方国度,这些商品也给布歇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有中国人物的风景》。纳尼,这是哪个朝代的服饰啊?虽然画中人物长着黄皮肤黑头发,但是咋看咋觉得哪里不对劲呢?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中国皇帝上朝》。这是皇帝上朝?咋看上去像是乱哄哄的菜市场呢?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中国花园》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中国捕鱼风光》

别笑,严肃点!看看18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啥样布歇《中国捕鱼风光》,局部

布歇的很多中国风作品被制成了挂毯,成为当时贵族争相购买的畅销品,这也证实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