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晓维:到了俄罗斯我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油画!

 新用户82512YXg 2023-07-24 发布于北京


贵州新美术现象:

1985年,对贵州美术界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当贵州文学走向沉寂之时,贵州美术却开始一次辉煌的崛起之旅,这就是在当时风靡一时的“贵州美术现象。”一批贵州美术家冲破地缘阻隔,将贵州独特少数民族、民俗、乡土文化等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在京展出。

30年后的今天,由80后艺术家陈顺林组织的一批贵州青年艺术家,开始了“贵州新美术现象呈现在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Culture Sower,作为一个学术性的课题展开。这绝对是一个的民间学术体系,也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团体,其作品不仅仅呈现贵州独特少数民族、民俗、乡土文化等,还有与国际前沿绘画相媲美的绘画作品。


新贵州现象——陶晓维(二)


陶晓维

陶晓维:寒假期间,我把一幅尚未完成的创作画完了,大玻璃系列。

陈顺林:大玻璃系列比较成熟,你舍得放弃啊?

陶晓维:嗯,到了俄罗斯后,眼光变了,对油画的理解和欣赏也变了。此前,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油画,现在了解了,就不想再回到老路子上。我觉得国内架上绘画早已走到瓶颈。上大学时,老师说架上绘画会被电脑替代,美其名曰走中国式的油画,大家开始从题材上、技法上、观念方面琢磨。回头看看自己的画真是有气无力,因为心里没有底,不知道真正的油画该怎样画。来了这里,我就放下以前所学,静下心来学习。看到这里的画,我觉得才算真正的油画。对光源的真正把握,油画的厚重感让我大开眼界。我试图忘记此前一些不好的绘画习惯。当然也享用着国内不具备的好用的画材。

陈顺林:我也感同身受,虽然我没见过太多油画,但我觉得你的认识是正确的,也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任何画法与技法,往往与艺术无关,只要按照自己的感觉寻找。你现在的状态非常好,继续下去,但不要急于判断谁对谁错。

陶晓维现在,我只是囫囵吞枣地接受一些信息。看了很多作品,就想回去后慢慢尝试着将这里所学、所看到的东西,通过创作呈现出来。

陈顺林:我们需要实践,实践得越多,认识越深刻。你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是非常好的,但不排除你此前习得。可以继续下去,給自己一个继续的方式与理由,这是最好的导师。

陶晓维是的,我只是想坚持我喜欢的事情,没有想太多,我也不会去迎合别人的胃口。我就想踏踏实实尊重自己的内心,把绘画当作一种爱好坚持下去。以前肯定有值得继续的东西,但也保持了一些不好的绘画习惯。

陈顺林:我以为,此前是建立在别人的体系下创作,以至于你在没有认识的情况下去画一种内心不认可的东西,所以你难受,现在你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同时建立自己的系统,这是每一个画家都应该做的和必须做的。

陶晓维其实当国内认为架上绘画走到瓶颈时,俄罗斯还保留了非常好的比较严谨的教学体系。所以这里传统的教学才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陈顺林:嗯,是这样的。对于学习来说,基本功永远得继续。

陈顺林:【Culture Sower ——贵州新美术现象】发起人、中国焦墨焦彩艺术研究员


素描

风景


艺术档案


陶晓维

土家族

生于1982年9月,贵州德江人

现任教于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01年7月 毕业于贵州思南师范学院

2006年7 月 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版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

2009年7 月 毕业于贵州大学美术学(油画)研究方向,师从于刘晓先生,并荣获硕士学位

2010年10月 贵州画院聘为“特聘画师”

2013年10月 油画作品《大玻璃系列6》获贵州省第二节美术专业比赛“二等奖”

2013年 主持课题《德江傩神案的传承与研究》

2015年5 月 论文《德江傩神案---十殿的传承与研究》发表于《艺术教育》

2013年10月 访学于俄罗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工作室,师从马克西罗夫。


文: Culture Sower
图:陶晓维

转载需注明图文作者外,请刊首载明(来源:Culture Sow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