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道---太极心法(三)

 小功架 2016-06-20

在太极拳修为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假借修真法则呢?归纳总结有三:其一曰:假想;其二曰:假定;其三曰:假装。以下就其三假,分而述之。

   其一,假想。大凡练太极拳多年的朋友都清楚地知道,修炼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练时无人似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其实,练时有与用时无,这就是假借修真法则之假想方法的具体应用。我们毫不犹豫地承认,太极拳是武术。太极拳不但好看,而且实用。内外兼修、体用兼备是太极拳的重要特性。练是为了用,因此修炼时就必须遵循实用的原则。否则练归练、用是用,那么练必成瞎练,用定为无用。

   如何才能在日常修炼中做到以实战应用为原则呢?那就必须做到无当有,假修真。要真正做到:无敌似有敌,假想修真功。关于假修真,师亦曰:“手忌空去,意忌空回。”(此处所言之手,并非仅指常言之手,而是总指周身之处处。)因此,平日盘拳走架就要做到手手不空、处处有意。此意可以理解为假想有敌之意。日常盘拳就要做到如师所云:

                  起势未始,敌已当前;无畏无惧,安逸外显;似生动念,即与敌沾;

                  意与敌粘,连敌不断;随敌要圆,无缺无陷;身从意动,后手为先;

                  往复折叠,进退转换;迈步轻灵,虚实相伴;形左实右,左顾右盼;

                  蓄而后发,气要贯穿;完整一气,身外有念;无形无象,势势绵延;

                  合收太极,仍与敌连;手手不空,忽隐忽现;无敌似有,假想真练;

                  太极真功,用时自现。

   如此,平日练时能做到:以心察敌、以意粘敌、以气连敌、以目观敌、以手沾敌,这样在实战中遇敌,则能做到虽用似练,虽有犹无;心中无敌,目中无人;全无定向,随心所欲。

   其二,假定。我们知道处处求中是太极心法之核心;也是太极拳修为的不二法门。在太极拳道《中与定》的章节中,我们已经论述了中与定的内在关系;阐明了求中必先设定,以定求中,无定无中的道理。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不定才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所求之定,实为不定之定。定是相对不定而言的。定是自不定而止,不定是自定而始。定而不定,不定而定,循环不已,周而复始。既然宇宙万物的实质是不定,那么如何才能不定中求其定呢?师曰:“假设其定”。也就是说拳中本无定,不定之中假设定。当然,此定虽为人之假设,但必须是假设而真实,假定而真有。此定乃不定之止,才真能定、能安、能静。此定乃不定之始,才能定而生静,静而寓动。因此,可以说,假而设定是太极拳修炼中内练神意气的重要方法。

   太极心法假借修真法则之假定,在太极拳修为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很多,仅举个例加以论之。比如,无论盘拳走架或是打手搏击,均需要假定其空间范围。如果练拳人执着于己身,其神其意只局限于自身各部之动作,其操之拳与盘之架必定身外无物。然而,太极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内外相融,一气贯通。执着己身只有其内而无其外,其神形必着意着相而呆。因此,盘拳走架要把藏于有形身内之神意,放至身外无形之空间。此空间即随假定之范围自由纵放屈伸;在这随意纵放曲伸的空间中,有形之身与无形之意,无内无外,神气鼓荡,犹如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自然与自由之王国中随心所欲,纵情遨游。此刻,哪有什么拳架拳式?哪有什么有形之身?哪有什么无形之意?仅有尚存道法自然而已!空间范围之假定,正如大成拳祖师王芗斋先生所云:“习时须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之内,四围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毒蛇猛兽蜿蜒而来,其共争生存之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如一旦大敌林立,在我若入无人之境以周旋之,则为实中求虚。”王芗斋先生此论精辟至极,真乃假借修真之真谛,实为我辈应思应悟之经典!

   假借修真法则之假定的具体应用范例还有,在太极拳打手搏击蓄发一定间之时,要假定发放之落点。如《拳诀》所言:“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由此可见,在发放瞬间不但要掌握发自何处,还能控制落在何方。如《拳论》所言:“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发放对手犹如张弓放箭。放箭就要有的放矢,是放至五米之外,还是放至十米之内;这对所张之弓与所用之劲是有不同要求的。因此,假定落点,用发点找落点,以假定之落点为基准,控制并调整自身之神意气,以蓄合之劲将对手发向落点,就成为了对敌打手时能否瞬间成功发放的关键。

   同时,在平时盘拳练功时,要时时处处以假想之敌为所发之箭。假定身外空间之落点,在假想与假定中训练自我的发放距离感。这样久之,练时虽假想假定,却凭假生出了因敌而调控的真实距离感与空间感。在此我想强调,有的练家,甚至有些名家,在太极拳推手搏击时,把发放之落点定在敌方有形之身体上,似乎有待商榷。如师所云:“劲不向敌发。”也就是说,发敌之劲是穿透对手,直指对手身后之假定落点。所以,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弓,对手是箭,靶子或者称为落点是假定在身外的某点。这样才能如《拳论》所言:“手上便有分寸,亦拿得人起,放得人出。”当然,假定空间范围也好,假定身外落点也罢,均不是自己想当然,而是因敌随势而假定。此定虽为假定,是因时因势以客观为准,故能假定而出真实。

   很多人在追求太极拳内功时,往往不重视或忽视空间感、距离感与节奏感的训练和掌控;以为只要懂劲就能发放成功。孰不知,虽练拳多年,只能和自己人演练,而不能上擂台实战。究其原因很多,不能掌握与调控空间、距离与节奏之三感,不能不说是主要因素之一。假借修真法则之假定,正是训练和培养此三感的有效方法,望同道朋友慎思之。

   其三,假装。如果说假想与假定均是假而求真,那么假装则是假借修真法则中真而装假的具体应用。说到假装,很多人会非常反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假装是一种不诚实、不磊落的小人之举,是被人所不齿的恶习。在此,我想再次重申,太极拳所言之假与真,从本质上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假概念。太极拳中的真与假是拳理与拳义所决定之必然;是亦真亦假,可真可假,真而能假,假能变真,真中有假,假里含真;这是艺术范畴的真与假在太极拳中的完美展现。太极拳需要真与假;太极拳离不开真与假。因此,不论平日操拳习练,还是对敌实战,假而求真固然重要,真能假装亦同样关键。

   何谓假装?师曰:“知而装不知也。”有朋友会问:练太极拳知道就是知道,为什么还要装不知道?我们说此处知与不知:是己真知而装不知;人不知而以为知。我们说过练是为了用。在与对手实战中,能做到真假虚实、装假藏真、虚实无定,才能做到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克敌制胜,所向披靡。比如《孙子兵法》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一章所论:“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雪屯也。”在这计中孙子告诫兵家:在对敌作战时,宁可知道而假装不知道,不轻举妄动,但决不能不知道却假装知道而冒然行动。要内藏灵机、外示痴傻,就像惊雷暗藏在云端待机而炸,出奇不意,迅雷不及掩耳。这样才能必胜无疑。而若假癫真痴、露机乱动,则必败无疑。孙子所云虽为军队战争,但在太极拳推手搏击中何不如此呢?在与人打手时,有些人非但做不到假装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不轻而为,或待机而为;恰恰反其道而行:不审时度势,假知而真不知,自以为是,轻率行动,或陷敌假装之惑,被动挨打,其结果必以失败而告终。故假装痴者胜,假装癫者败。要如孙子所言:假痴不癫,才是胜利的保障。如《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云:“彼不动,己不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要在平日习练时,用假装而藏真的方法去检验和规范自己的行动,那么在与对手搏击时,才能真正做到假装而镇静;诱敌深入,引进落空,后发先至,大获全胜。

   假借修真是太极拳修为中太极心法的重要法则。我们知道太极拳修炼正是用有形之拳,求无形之神;以有象之体,得无象之意;在虚假中求真实,在具体中寻抽象。正如老子所言之道,她的模糊、抽象、不可知与不可言之特性,使得老子在论道时也要遵循假借修真之法则。请看:“上善若水”、“能婴儿乎”、“治大国若烹小鲜”等等。老子假借地球上随处可见而具体的水,用水的状态,水的品格,水的特性来比喻并解读道的形态和品质,从而使我们能形象而具体地触摸到了道的真实内涵。同理,老子或形象或夸张地绞尽脑汁假借“婴儿”“烹小鲜”等摸得到、看得清的实证而使我们更真切地贴近了道,感受了道,有滋有味地品尝到了道的味道。同样,让我们在太极拳修为中高擎假借修真法则之大旗,在其有形有象、有声有色与有边有际的修为中,追寻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边无际与无形无象、无穷之神妙。正如古真人云:“舍却幻身元无物,认得玄关即是仙。”太极心法假借修真法则不正是太极拳修炼中的玄关一窍吗!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