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0年天津开埠后 英法美德日俄比意奥九国租界区域究竟是如何划分的?

 tjsqzy 2016-06-20

天津曾是九国租界。1914年出生于天津的美国人约翰·赫西,在回忆文章中描述过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他说:“我生长在一个多么奇怪的城市!用三四个铜板,我就能坐着黄包车从我在英格兰的家到意大利、德国、日本或者比利时。我步行到法国上小提琴课,还经常过河去俄国,因为俄国人有一个美丽的树木繁茂的公园,公园里面还有一面湖水。”

 

一、英租界


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开辟,初期面积约460亩,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早期开发的速度有点儿慢,十年后,英租界才建成了第一条马路——从老海关大楼到利顺德饭店的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营口道至开封道一段),这也是天津各国租界中修筑的第一条路。


1897年3月,天津英租界向西扩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增加面积1630亩;1902年10月,面积仅为131亩的天津美租界并入英租界。1903年1月14日,“英租界推广界”(今五大道)正式确立,天津英租界总面积达到六千余亩。


英租界内建成了成排的高楼大厦、密集的道路交通网。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增加得太快了,以至于路口不得不设立交通巡捕。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出于安全考虑,华界居民不断向英租界迁移,租界中的中国居民占了绝大多数。不久,日本人成为天津实际的主人,英国驻军列队离开了兵营,再也没有回来。


(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 - 五大道)


二、法租界


1861年,《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正式签订,法租界之东、北两条边界均临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北路)以东巴黎路(今吉林路)附近,东南接英租界,面积约360亩。19世纪后期,法租界当局通过越界筑路等方式,蚕食海大道东北尚未划入法租界的地段,又越过海大道继续向西南扩展。法国驻津领事杜士兰又与日本驻津领事郑永昌私相授受,把今锦州道与沈阳道之间一段土地让与日本人。这样,法租界地界改为:东北临海河、北部从马家口沿今锦州道向西至墙子河、南沿今营口道向西至墙子河,占地面积达2360余亩。


法租界街道布局合理,道路两旁有最新式的住宅建筑,曾经一片死水的中心地带,建成了鲜花满地、绿草如茵的公园和一个可供百名儿童嬉戏的游乐场。



(法租界克雷孟梭广场公议局大楼)


三、美租界


天津美租界,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租界,并没有进行过开发建设。1860年到1861年,英法美三国天津租界先后设定,美租界最小,只有131亩,东临海河,西至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北靠英租界博目哩道(今彰德道),南端是英租界克森士道(今开封道)。几乎在天津美租界确定的同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无暇顾及租界事务,开发计划搁浅,这里成为酒馆、烟馆、赌场、妓院等地下交易区域,越来越乱。1902年8月,天津海关道宣布美租界归英当局管理。


(天津的美国兵营)


四、德租界


开辟于1896年的天津德租界位于英租界以南,占地4055亩,面积仅次于英租界和俄租界。解放南路当年叫“威廉街”,是以德国皇帝名字命名。德国的领事馆、工部局、洋行、报馆、俱乐部、电影院、医院、学校都集中在这条路上。位于威廉街和罗尔沙伊特街(今蚌埠道)交口的康科迪亚俱乐部,又称为德国球房、新德国总会,如今这里是天津政协俱乐部。德租界只存在了二十二年。中国对轴心国宣战后,1917年3月16日,民国政府外交部特派直隶交涉员黄荣良与直隶全省警务处处长杨以德前往德国驻津领事署、德租界工部局办理接收事宜。



(德租界威廉街)

 

五、日租界


划定于1898年的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国五个日租界(天津、汉口、苏州、杭州、重庆)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东临海河,东南沿秋山道(今锦州道)与法租界相连,南抵墙子河(今南京路),西至老城厢南门外大街,北起东南角闸口沿旭街(今和平路西段)到福岛街(今多伦道)。


天津日租界中最繁华的地段是旭街,这条街道与法租界杜总领事路首尾相连,街上电车、汽车、马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街道两侧中外店铺商场鳞次栉比,被日本人称为“天津的银座”。寿街(今兴安路)日本人的各种市肆林立,更接近东瀛风情。宫岛街(今鞍山道)是日租界另一蓬勃区域,日本总领事馆、日本警察署等机构均设于此,此外还有千秋医院、中和医院、松岛女中(今汇文中学)、文部大楼等建筑。曙街(今嫩江路)集中了日本料理店、酒肆、旅馆、妓院,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挂在店铺门口作招牌用的灯笼上面写着“寿司”“杂烩烧酒”“下酒菜”等字样,风一吹便摇晃起来。


(日租界全景 - 寿街)

 

六、俄租界


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天津,俄军就势占领了包括老龙头火车站在内的海河东侧大片土地,强迫清政府割让天津俄租界。俄租界当局在位于海河东岸的领事路(今十一经路)和花园路(今十二经路)地段,建成了紧靠海河的租界公园——俄国公园,种植数百棵杨树,挖掘深水池塘,修建了凉亭、花坛、马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纪念碑和漂亮精致,有着洋葱形状圆顶的东正教堂。1920年9月15日,俄国领事向中国政府移交了工部局卷宗账簿,俄租界工部局钟楼挂上了中国国旗。


(俄国公园内精致的东正教堂)


七、比利时租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比利时并未参战,年底,比利时驻天津领事梅禄德向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及各国领事团宣布,他奉比利时驻华公使之命,将占领海河东岸俄国占领区东侧长一公里的地段。1902年2月6日,比租界正式划定,位置在俄租界以东,海河与大直沽村之间,面积为740亩。侨居天津的四位比利时商人组成了天津比租界临时董事会。


比租界地处偏远,开发力度很小,所以比利时领事并没未把领事馆设在自家租界,而是与华比银行共用了一幢位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南段)上的大楼。1927年1月17日,比利时驻华公使洛恩宣布,比方愿将天津比租界交还中国。又过了两年,中比两国签订了交还天津比租界约章。



(比利时电车公司 - 比利时领事馆) 

 

八、意租界


1902年6月,南临海河,北到紧邻津山铁路的意中交界路(今兴隆街),与天津法租界和日租界隔海河相望、占地771亩的意租界正式划定。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文森佐·菲莱蒂上尉借鉴意大利小镇的模式,以马可·波罗广场和但丁广场为中心,分布棋盘状的街道,合围成规整的街区和里巷。租界内建成了领事馆、菜市场、医院、公议局办公楼、俱乐部。建设了大量地中海风格的洋楼住宅。这里也是意大利本国以外世界唯一大型意大利风格建筑群。


1914年,意租界在天津率先采用沥青铺路取代碎石路,成为天津道路最平坦,灰尘最少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接收了天津意租界。



(意租界马可·波罗广场)


九、奥地利租界


天津奥租界仅存在了十四年,是天津九国租界中最短命的一个,比德租界还要短八年。1902年12月,奥匈帝国在天津开辟租界,总面积1030亩,西面濒临海河、与天津旧城隔东浮桥相望;东面到京山铁路;北面是海河的支流金钟河(今狮子林大街),靠近望海楼教堂;东南方与意租界相邻。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轴心国宣战后,中国军警进驻奥租界,奥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第二区,但一些房产的产权仍归奥国所有。(文:何玉新)


(天津奥匈帝国领事馆 - 奥租界内袁世凯宅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