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兰海 学教育

 youbam0619 2016-06-20
当拿到《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时,心里挺高兴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一直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科学的亲子教育知识。我以最快的速度读完本书,又在静下心来时仔细品味了兰海在书里提到的各种咨询案例及解决方法,当然免不了会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孩子问题代入其中,发现感触颇多。

兰海一再强调,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带孩子却完全是凭经验,这经验或来自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或来自于邻居、朋友。做了妈妈以后的我还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只愁养,不愁长”、“(父母)能生就能带”,这些俗语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孩子只要生下来了,就会慢慢长大,父母根本不用操心孩子长不好;父母只要负责生小孩就行了,至于带小孩这项技能,自然会慢慢掌握……事情果真如此吗?看看那些因父母疏忽大意而错过良好成长机会的孩子们,我们就会慢慢了解兰海坚持“教育是一门科学”这一理念背后的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往往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做着剥夺孩子成长机会的傻事,却完全不自知。比如,有的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遭遇挫折和障碍,就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障碍替他们扫清了。父母认为,他们这么做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环境,不这么做,他们就不忍心;只有尽全力这么做了,他们才能稍感安心。但是这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是一种经历的缺失。且不说以后进入社会,他们完全无法想象人生原来是如此不平坦的,就是在同龄人中,这类被父母照顾太过周到的孩子,也完全无法适应生活中的一点点磨难。他们会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失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兰海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忍”和“狠”。

按照我的理解,“忍”是指“父母要能够忍受孩子自己去做事,但做得一点儿也不好这个结果”,而“狠”指的则是“父母要能狠下心来不去帮助孩子打理一切”,即使你看到孩子面对困难时很迷茫,很无助,也只能在一边做引导者,而不是代办者。孩子面对困难时,任何父母都会心疼,也都想伸出援手,但是这只手应该起到提升孩子能力的积极作用,而绝不该是阻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消极作用。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想着减轻孩子的负担,没想到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兰海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亲角色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极为不同,大多数孩子的日常生活教育都是由母亲负责的,但是父亲的教育也不可忽视。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中国父亲的教育方式往往偏重简单粗暴,这与大多数母亲的温柔耐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如果长期处在母亲包容一切式的教育中,也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父亲就要适时发挥作用了,但他绝不能重复母亲那一套说辞,这会让孩子感到更厌烦;也不宜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打骂,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容易变得头脑简单,暴力冲动。父亲应该看清问题的根本,用严肃的态度和简单的话语,指点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反思。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果发挥得好,将会达到明显的效果,但这首先要求父亲能够冷静克制,并善于观察现象和思考问题。

兰海在书中提到的很多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也许只有真正把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才能在心里重视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而这件大事,也确实是值得父母们用一辈子去学习去实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