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土壤板结是长期使用化肥的错吗?!”——2016国际特种肥大会上发出不同声音

 丙丁寅卯 2016-06-20

  

   “我认为,‘因为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6月17日,2016中国国际特种肥大会召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大会报告上,发出令人惊叹的声音,“土壤板结是由于土壤中可供微生物利用的碳养分稀缺,微生态被破坏,微生物不能正常繁殖,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板结与使用化肥没有直接关联!”

  这段演说引起了在场600余名参会者包括媒体记者的极大兴趣。会后,水肥网、农资导报、191农资人等数家媒体对演讲人进行了集中专访,试图向全行业展现这位神秘老人。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 董事长 

    被采访人名叫李瑞波,福建诏安籍,1944年生人。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有些熟悉他的农业圈资深人士,亲切的称他——老清华人。

  1994年,李瑞波毅然辞去国营企业老总职务,投身环保和农业的新兴专业—生物腐植酸的研发,1997年带着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回乡创办企业—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现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此后,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获七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些发明专利的推广对实现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零排放,有效地消除有机废弃物这一环境污染源,变废为宝,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李瑞波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并以理论和实践证明了传统的有机肥工厂化生产工艺是不合理的,这种工艺的产出品只是一堆失去有机营养精华的“腐殖化空壳”。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

  《中国改革报》曾在2013年8月7日以“七旬制碳翁,执着寻梦路”为题,整版刊登其研发有机碳肥的事迹。 2013年李瑞波被中国国际技术合作促进会等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优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奖杯,2015年被中国科学家协会吸纳为。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学富五车、年逾古稀的老清华人,不安享晚年,而数年如一日的与土地打交道,去创办一个最基层的农业企业,并且还是一家生产新型产品所谓“有机碳肥”企业,为了什么?名利?金钱?——都不是,在李瑞波的心中,支撑他的是信念,是热忱,是责任!

  除法与减法

  首先,谈到对于我国当前耕地的看法时,李瑞波痛心疾首:“我国耕地面积20亿亩,但土壤的素质已经差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李瑞波举了个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邻国日本就规定,凡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3%的农作物,不允许上市!而在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仅为:2.08%,并且以每年0.05%的速度往下降。

  然而,我国目前仅在耕地面积上划定了“18亿亩”这条红线,而在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没有红线。李瑞波多次在公开场合强烈呼吁,中国一定要设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红线!比如:1%是危线,2%是贫线,4%是良线,5%是优线,而3%就是必须要保住的红线!

  因此,在李瑞波看来,我国在耕地保护上仅作了减法,即保住了耕地面积,但同时还需要做除法——保护有机质含量。

  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可见,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生命的根本,也是作物赖以生存的根源,有机质含量理应设定红线。

  直奔主题与绕圈子

  当前,土地保护、土壤改良的口号声不绝于耳,在谈到如何去改良土壤,李瑞波用了“直奔主题与绕圈子”这个浅显比喻,道出了土壤改良的方式方法。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分别占52%-58%、34%-9%、3.3%-4.8%,3.7%-4.1%。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甚至给土壤补充很多微量元素,但在李瑞波看来,仅补微量元素是无用的,没有碳,微量元素也很难被吸收,农用微生物制剂不带碳,就是不带军粮的“空降兵”。这些就是“绕圈子”的做法。

  “碳元素占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总量的50%以上,碳养分是矿物质养分的组合者,犹如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无机养分离子态被吸收是低效的,无机养分与碳养分结合成零电价态被吸收才是高效的。碳养分与生物肥力合成土壤肥力的阴面,矿物质养分是阳面。当阴阳平衡且富足,农作物就优质高产。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都不会高产。阴阳严重失衡,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没有意义。应当把碳列为植物必须的‘基础元素’,才能建立更为科学的植物营养理论和施肥技术体系。”这是李瑞波在多次公开演讲中阐述的“土壤肥力阴阳平衡”的主要理论思想,补充足量含碳有机质,才是解决土壤贫瘠“直奔主题”的做法。

    另一个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碳才是土壤需要的易被吸收的碳呢?“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不是真实的碳养分。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能直接吸收的碳养分必须是可水溶的小分子有机碳。”这是李瑞波对于土壤所需的碳养分的描述。

  天补与地补

  土壤缺碳的事实已显而易见,那么农作物是否也缺碳呢?李瑞波认为,我们目前的作物面临严重的“缺碳病”。理由有三:

  一、大量研究表明:农作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最适宜浓度是0.1%,但大自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平均为0.03%。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农作物普遍都缺碳。

  二、在土壤板结等条件下,农作物根系衰弱,农作物肥水输送供应偏低,枝不壮叶不茂,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低,就加剧了缺碳。

  三、环境条件差,例如连续阴雨天,或大棚种植空气流动差,或高原地区二氧化碳浓度更低等等,农作物就更加缺碳。

  农作物的“缺碳病”,会导致哪些病害?

  一、根系衰弱甚至腐根,早衰、亚健康、易倒伏、叶绿体发育不正常、防病抗逆机能差、产量低、品质低下,果实发育不正常种质退化等。

  二、由于农作物的缺碳病而并发的其他农作物病害就更多,例如炭疽病、黄萎病、花叶病、黑腐病、青枯病、霜霉病、根肿病、果树黄化病和早落叶病等。

  由此,李瑞波认为,农作物缺碳病造成的危害超过农作物的任何一种病害,可称之为农作物的“壹号病”。缺碳病每年造成我国农业的损失最少超过全国农业年产值的20%。

  针对农作物“缺碳病”的防治,经过数年研究,2011年,李瑞波首次提出植物碳养分“两通道理论”。第一也是主通道,即叶片吸收二氧化碳通道,现在不少专家和企业在研究,尤其在大棚作物中,如何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被吸收率,有许多研究成果;第二通道,研究的人比较少,即根部吸收碳营养通道,碳养分改土促根,根深才能叶茂。根吸碳养分对叶片光合作用效率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李瑞光用通俗语言解释“两通道理论”, 就是:天补与地补。

    图中EC(有效碳)代表施入土壤的小分子有机碳中的“碳”。这“有效碳”首先作用于B1(土壤微生物)、作物根系和矿物质营养,使B1变B2,B3大量增殖,使作物根系发达(肥水吸收量大增),使矿物质营养由离子态转化为有机融合态(易被根部吸收)。这些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土壤含氧涵水。叶片得到更充分肥水供应,脉粗叶厚、展开度好,在阳光下不萎篶,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碳水化合物转化和营养积累更丰富。这就是EC和第一“通道”二氧化碳吸收转化的关系。

  有机肥与有机碳肥

  那么,如何给土壤(农作物)补碳?首先需要了解各种形态的“碳”和“碳营养”功能的关系。

    土壤和农作物所需碳营养肥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以有机物质为主,干物质中含碳20%以上;

  二、水溶或相当部分能水溶,水溶性好就具速效性;

  三、分子量或分子粒径足够小,应用试验证明分子粒径数百纳米级可被根系和微生物直接吸收。

  因此,有机碳肥系的产品才是目前可供选择的碳营养最佳肥料产品。

  目前市场上以“能水溶”标榜有机碳的某些产品,其实是用有机废水浓缩液泡制或浓缩液喷雾干燥制造的,这类产品分子粒径2000多nm,农作物根系和微生物不能直接吸收,施到地里造成根系缺氧,多用就危害耕地安全。

  产品所含“有效碳”比率是一般商品有机肥的5倍以上,以给土壤(农作物)提供碳营养为目标的有机质类肥料产品,称为有机碳肥。有机碳肥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分固体有机碳肥和液态有机碳肥两大类。有机碳肥与商品有机肥的区别如下。

    由表2可见:有机碳肥有效碳的含量是一般商品有机肥的5至10几倍。每种有机碳肥产品含有效碳率是可控的相对稳定的,因此有机碳肥就有了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指标:含有效碳率。有效碳含量与碳营养(有机肥效)成正比。因此,它的单位面积使用量仅为一般商品有机肥的10~20%,每亩(茬)用量与化肥相当。这是一种精细、高效、可计量应用的碳营养肥种,开了肥料产业历史的新篇章。由于小分子有机碳(有效碳的载体)水溶性极好,又能激活土壤微生物,促进土壤肥力的循环提升,所以有机碳肥具备了速效性和长效性。

  有机碳肥与有机碳肥产业

  李瑞波在向记者们详细讲述有机碳肥的理论、技术、应用时,坚定而充满信心,然而,行业内对于这项新理论存在着质疑与观望的声音。确实,有机碳肥目前在行业内只能算另类,对此,李瑞波认为,上世纪50年代,化肥工业的起步状态就是有机碳肥产业的今天。这位老清华人呼吁国家、社会、全行业都来关注有机碳肥,并且坚信,产业的春天就在不远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