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大数据文摘记者有幸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论坛专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和创业,年过八旬张院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大数据文摘对话张钹院士(大数据文摘记者袁璐 摄) 人物简介:张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计算机学报》副主编等。主要从事人工智能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分形和小波理论等研究;以及把上述理论应用于模式识别、知识工程、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张院士迄今已培养73位博士生,“1/3是在研究院和高校任职,2/3在大公司的研究机构任职,少数创业。参加创业的不到10%,6个人,这6个人中目前有2位基本成功了,有4位正在路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失败了的,他们创业的领域都跟信息技术相关。”张院士在圆桌会议上如此骄傲的说。 大数据文摘有幸聆听了张钹院士在清华人工智能论坛上的精彩演讲,并在会后对张钹院士进行了“创业”专题的专项提问,希望以下回答能够给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或马上要踏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你一些启发。 大数据文摘:您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两个方向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张钹院士:这两个领域肯定是目前最重要的创业方向,当然也要具体分析。我的博士生毕业之后打算创业的,我通常都和他们交谈,我一般问的问题是,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别人有没有。如果你的想法别人没有,那就要看这个想法靠谱不靠谱,因为只有在靠谱的情况下你才能走下去。如果说,你的想法别人也有,我就要问他,你凭什么会成功,会比别人搞得更好。往往最热的领域,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会投进去,你凭什么战胜那些人,靠什么?当然靠你独特的技术路径和方法。在中国,如果要搞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你就需要考虑这件事BAT有没有兴趣,一旦他们参与进来,你如何与他们竞争。要记住你想做的事肯定要有一个门槛,如果这个门槛过低,那么当大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和钱来做这件事时,你就很难坚持了。 归根结底,你要有自己的创新,你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要有独到的地方。你要熟悉你想创业的领域,这样你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有什么困难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