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地榆

 学中医书馆 2016-06-21
(67)地榆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塞源澄流治

崩漏《圣惠方》曰,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

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有个妇人,月经量大不止,其脉洪数。老爷爷说,治崩漏有三大法

?小指月说,塞源,澄流,复旧。老爷爷说,治崩漏下血,一般会用到酸涩收敛之品,以塞其源,用到

苦寒清降之品,以澄其流,最后固本培元,复其旧。小指月说,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这是《药性赋

》上讲的。老爷爷说,你知道为何地榆对于血热崩漏效果神奇吗?小指月说,《本草求真》讲,地榆酸

涩主收敛,苦寒能清降,乃解热止血之要药也,所以血热者可用,虚寒者不可用,久病者宜用,初起者

不宜用。老爷爷说,可以用地榆醋水各半煎煮,加强收敛止血之功。这妇人就用一味地榆饮治好了自己

的崩漏。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王珍珠经验:地榆苦酒治崩漏  崩漏病按常规治疗,一般均能

获效,但也有少数“顽固”者,久久难愈。这些患者多数属于无明显寒热偏颇、气滞血瘀征象的功能性

子官出血。常因气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此时若将单味地榆用米醋煎服,常能获得较好效果。此方出

自《太平圣惠方》,后人常用以治疗下焦血热型崩漏。我认为不论何种崩漏,只要没有明显瘀阻表现,

即可遵“散者收之”之旨而用之。其中对于病程延久、气血耗散者,效果尤著。兹叙一例,略示本方效

应。一陈姓学生,年方十六,迎考前适值经水来潮,量多如注,心慌头晕。曾送入某医院住院治疗十多

天,病势虽见缓解,但仍时有漏下,且稍劳作即显著增多,遂来我处求治。症见精神委顿,面色无华,

心悸怔忡,纳谷不馨,脉沉细,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气血两虚。即以八珍汤加止血药治之。二诊因服

前方效果不著,遂改用归脾汤调养心脾,摄血归经,先后共服6剂,患者血转淡红,仍不干净。思之:此

证同与心脾两虚关系密切,然亦因血亏气耗所致,故当从“散者收之”着手,于是用地榆30g,水醋各半

煎服。患者仅服2剂,血即干净。原方令用醋煎,因虑其伤胃而改为水醋各半煎,同样受益。地榆昧苦涩

,性微寒。据《精校本草纲目》记载:“地榆除下焦热”,可治“血证”,治“妇人漏下”。现代药理

研究提示,本品能缩短出血时间,且有广谱抗菌作用。因此,对血热性出血,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

用。炒炭后,非但微寒之性已趋平和,而且增强了固涩作用。合米醋之酸敛,可以收摄经血,同时米醋

还略有祛瘀之力,使血止而不留瘀。本方性味平和,药专力雄,收敛迅速,诚为治崩漏之良方。(《长

江医话》)家中有地榆,不怕烫伤皮山下一家人因为柴房着火,众人拼命去救火,终于把火势熄灭,但

有好几个人都被火烧伤了,最严重的手部红肿热痛,起大水泡。老爷爷说,一味地榆治水火烫伤如神。

民间素有家中有地榆,不怕烧破皮,以及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的俗谚。因为地榆能清热凉血,收敛

疮肿,这局部烧伤必有毒热,疮口散而不收,所以用地榆一举两得,既收其创口,也解其毒热。故一味

地榆,水火烫伤之特效药也。于是爷孙俩采来新鲜的地榆,研成细末,然后用香油调成烫伤膏,叫大伙

儿纷纷敷上。一敷上去,立马止痛,第二天敷上去,肿消热退,严重的多敷几天,也纷纷好了,而且皮

肤不留下伤疤。老爷爷说,这地榆不仅是外科烧烫伤的著名单方,你各种疮疡,痔漏,或金疮出血都可

以用到它。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中医验房汇选》记载,一妇人因被火烧伤,面部肿胀,目

不能开,嘴唇肿大起泡,用生地榆研为细末,香油调敷患处,立时止痛,次日又敷,肿消而愈。《实用

经效单方》记载,王某,男,25岁,上山砍柴,不小心割伤右足,血出不止,用地榆粉敷上,立止。又

有江某,男,36岁,大便后下血,五年反复不愈,后来用一味地榆每日30克煎水服用,连服三天,便血

止,不再发作。一味地榆饮治胃溃疡出血有个慢性胃溃疡,经常胃出血的患者,用了多种治胃溃疡止血

的药都不理想。老先生说,试试用一味地榆。小指月就疑惑了,地榆要么治痔疮出血,崩漏出血,或者

水火烫伤肌表出血,至于要它治胃粘膜溃烂出血,未之闻也。老爷爷笑笑说,外用之药即内用之药,外

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地榆它可以凉血解毒,收敛止血,用于外面肌表创口出血,有点像创口贴的意味。

它立马把毒火收下去,让创处迅速吻合,所以这酸涩又味苦的地榆,又名酸涩地榆,能促进表皮生长,

而胃粘膜它是内表皮,跟皮肤是外表皮,虽然各异,但修复的机理如一。这病人用了一味地榆饮后,居

然胃不痛了,也很少再出血了。老爷爷说,这胃粘膜,局部溃烂出血灼伤,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处水火

烫伤而治疗。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石恩骏经验一味地榆饮治疗慢性胃炎【方药组成】炒地榆

50g。【用法】加生姜3片,蜂蜜20g,水煎服,每天3次分服。此方为贵州一草医治疗胃病之秘方,石氏

习而得之,为其治疗慢性胃炎之专用方。关于本病之治疗,今贤有谓补脾为主,或疏肝为主,或活血为

主,或调理气血为主,石氏认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炎为主。考地榆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收敛,为治疗中下焦血热之便血、痔血、血痢等消化道炎性病变,地榆亦为烧烫伤之要

药,研极细粉末外用,可减少皮肤、黏膜之渗出与疼痛,加快创口之愈合,亦常用于皮肤黏膜之炎性溃

烂。观古今治疗胃脘痛、痞满、嗳气诸证常用之方,均无地榆一味,然研究其药性与主治,又考之于胃

镜检查之结果,地榆切于本病实用。石氏运用此方常取显著疗效或根治效果,一般用药数周或月余。若

胃脘灼痛明显,口渴而浊臭,尿黄便秘,口干或苦,日久不愈者,此肝胃俱有热毒,用药量可稍大,每

天60g。若胃脘不适,痞满或痛,泛酸嗳气,吐涎沫,痛引胁背或胸中,舌淡脉弦紧者,此肝胃杂有寒气

,生姜可多加数片。若脾胃虚弱,疼痛隐然,舌淡脉虚,此元气虚,可加山药30g同煎。若为慢性萎缩性

胃炎,病机多为气虚阴伤,地榆饮加枸杞子25g同煎服,有较好疗效。近年枸杞子用于外科某些疾患如疖

痈、冻伤、烫伤、褥疮等皮肤黏膜炎性病变,无论外用内服均有效果,似可作为石氏组方之佐证。若病

情稍重或兼有溃疡,则加生白及30g同煎。白及治一般胃病之药理并非仅在于收敛止血,更在其消肿生肌

解毒散结之力。石氏以白及合焙干之刺猬皮治疗胃部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本经》云白及“主痈肿

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当可深究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