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旅行中,有些人有些事,会在心底慢慢变得模糊,甚至慢慢地消失。而有些人虽然很久没有会面,有些地方虽然只是匆匆过客,有些事虽然小得只有芝蔴粒那么大,却在心灵的某个地方总是挥之不去,而且越来越清晰......流年似水,岁月匆匆,时光带走了一切,我们总是在忙碌,忙着追逐,忙着奔波,忙着家事。忙的时候,总是忽略。因为忽略,那些曾经熟悉的人而已经变得陌生,那些曾经亲切的面容已经慢慢疏远...... 那群人就是林业27班的39名成员,那个地方就是国营庙首林场的马家溪工区,时间是1980年5-6月,也就是我们毕业的前夕。 那是37年前的初夏,我们从学校出发的时间大概是5月初。学校与旌德庙首林场相距50多公里,林27班、林28班共80名同学分乘两辆大客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行驶了两三个小时才到达庙首林场。东黄山旖旎的风光,上海茶林场秀丽的景致,掩映在群山里依山而建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跨越陡峭山谷奔腾不息而又清澈透明的涓涓细流,在每个人脑海里烙下了记忆的底片。曾记否,那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徽州! 去国营林场学习或工作是我们这届黄林学子的向往,而安徽省知名度极高的庙首林场就在眼前的时候,激动而澎湃的心情都表现在一张张青涩而又憨厚的笑脸上。 庙首林场总面积约5万余亩。林场划分一个场部,两个工区,即德山里工区(原'三线厂'附近)和马家溪工区。我们实习地点在马家溪工区,林地面积全场最大。 实习内容为马家溪工区森林资源调查及规划设计。实习精度为生产经营型,属于真刀真枪干。全班39名同学分为六个小组,组长分别是马如兴、伍先旺、陈庭胜、孙叔全、杨修家、周如能(排名不分先后啊,如有差错,请见谅并及时更正),那可是六员虎将,个个威风凛凛! 场部离马家溪工区有5公里。每当清晨7点,我们穿着解放鞋再套上厚厚的山袜,戴着草帽,背着实习仪器(罗盘仪、测高器、皮尺、标尺、标本夹等)以及水壶和馒头,迎着晨曦踏着晨露,行进在马家溪那茂密的大山林中。登高山、穿密林,跨溪流,设置了120个标准地;量胸径,测树高,绘标准地草图,填写小班卡片、计算标准地、小班蓄积量,调查植物群落分布、记录立地条件。累了席地而坐,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咸菜嚼馒头。还会有蚊虫叮咬,山蚂蟥偷袭,更可怕的是与隐蔽在草丛中的毒蛇相遇,不禁使人发出一声尖叫,惊出一身冷汗。 每天从工区回到场部,太阳已经落山了。日复一日,连续40多天的外业、内业,兄弟姐妹们个个争先恐后、人人夜以继日,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为马家溪工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马家溪工区森林资源分布及规划设计方案》。 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人是纯真的,空气是纯真的,山林是纯真,水也是纯真的,纯真得没有一丝杂质。休闲时光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互联网,尽管生活俭朴而又单调,大家睡在大地铺上,但过得充实、开心、快乐。师生同吃同住,其乐融融,如同父子,这些实习指导老师的名字是胡云龙、戴金坤、江海涛…….师恩不可忘、不能忘!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师生之情,同学之谊,纯洁高尚,永记心中。 在庙首林场的场部,在马家溪的森林里,留下了我们一串串足迹,回荡过我们最清脆的欢歌笑话。撒下的辛勤的汗水,浇灌了马家溪的幼林,也培育了深厚的同学情谊。马家溪,我们情深无比!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是我们这代人崇高的使命并为之无怨无悔地奉献了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而马家溪、庙首林场只是我们人生中一个新的起点...... 马家溪——皖南深山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这里有一片藏在深山里未经雕琢的纯美山水,她低调却不失美誉,高山、丛林、河流、纯氧、彩霞......山环水抱,植物常绿,四季花开果熟,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旅游天堂'之称。 景区内18里石峡清溪,那是我们曾经多次涉水过的山溪,溪中怪石千姿百态,山间瀑布飞溅,百鸟啾鸣;山上丛林密布,大树参天,佳果溢彩流金,飞禽走兽奇异多姿,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正翘首等待着林27班学子的回望。 年华似水流,时间不停留,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风过,又是一天;雨过,又是一季;雪过,又是一年。回忆是一种甜蜜的惆怅,亦是一种温馨的美好。时光流走,回忆不曾散去。美丽的马家溪,我们还会回来的...... 鸣谢:感谢全班同学提供的宝贵资料,尤其感谢杨修家、张庆同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实习中的图片有限,待日后慢慢发现再补上。同学们提供的其他老照片将在第三章使用,并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资料。 附录: 林场的干部、职工非常热情,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实习条件。无论吃住都比在林校略胜一筹。 调查是辛苦的。每当清晨,同学们穿上山袜、戴上草帽、备好工具,迎着朝阳,踏着晨露,走进马家溪那茂密的山林中。路途坎坷自不待言,还会有蚊虫叮咬,山蚂蟥偷袭,更可怕的是与隐蔽在树枝、草丛中的毒蛇相遇,不禁使人发出一声尖叫,惊出一身冷汗。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同学们不畏艰难、严肃认真,设置了一个个样本标准地。测树髙,量胸径,调查植物种类,察看立地状况,掌握了生动大量的第一手数据。饿了啃口馒头,渴了喝口山泉,累了席地而坐。为了赶工期,少走回头路,披星戴月,衣衫湿透,饥寒交加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收获是显著的。经过一个来月的艰辛努力,根据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内业整理,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在指导老师和林场技术人员的辅助下,我们终于编别出此次调查设计的成果说明书,为马家溪营林区的建设和发展绘制了蓝图。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所学到的知识是肤浅、片面、粗略的。不能当井底之蛙,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对未来投身林业事业所面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意义是深远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们懂得了感恩。此次实习的成功,离不开庙首林场俞有根场长的悉心关怀,离不开方义岳技术员的亲手指教,离不开带队实习老师的悉心辅导,更离不开全场职工、家属的热情相助。走出校门,迈入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定要将个人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贡献社会、服务人民。 总之,通过实习,我们自觉树立了吃苦耐劳、求真务实、面向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一场演练,这是一番检阅,这是一阵考验……正是以这里为起点,我们逐渐开始从学生到林业工作者的蜕变,化蛹为蝶,义无返顾地迈入了各自的人生旅途。 庙首林场马家溪,作为一处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我们发出的欢歌笑语;见证了我们付出的汗水辛劳;更见证了二年半学习时间,同学们彼此之间结下的如同手足的深厚情谊。 再来看看同学们各自珍藏多年的宝贵照片吧!快来追寻青春年少的美好记忆。 无论是你,是我,还是他,每个人的身上都漾溢着青春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欢乐的光芒,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对末来的懂憬……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望庙首林场------马家溪,遥想当年的青春岁月,一定会勾起我们太多的回忆,无尽的遐想。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让我们闭上眼晴,只用自己的心灵去美美感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