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轻风无意 2016-06-21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侧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分别为北魏、隋、唐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大、中型洞窟有20个。站东山隔伊水看西山崖壁洞窟非常壮观。主要洞窟在西山,游览从西山北门开始。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神情睿智,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左右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陈抟+十字卷碑。陈抟唐末至北宋初年隐士,为中国道教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人物。该洞正壁上层石碑上阴刻一幅龙门山色图,下层“陈抟碑”是他手书的名句,“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思是做马做奔向天上的神马,做人做人中的龙,要不拘一格。岸字缺少一横,而逸字缺少一点,中字则上下颠倒,反映他为人的放荡不羁。这块“陈抟碑”的书法很有特点,是书法爱好者必赏之作。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无头佛象,洞窟名没搞清楚,洞窟门前石象很生动。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宾阳中洞,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主佛释迦牟尼,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宾阳南洞,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宾阳北洞,主尊佛像的特殊“剪刀手”手势是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右手掌心向上,拇指、无名指与小指屈起,其他二指伸直;左手掌心向下,屈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其他指,这是一种颇能传达强烈意志的手印。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剪刀手,故而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敬善寺,位于宾阳洞南面半崖处,因石窟外北侧有唐代李孝伦撰《敬善寺石像铭并序》而得名。石窟开凿于唐麟德二年(665年)以前,是唐太宗纪国妃子(纪王慎的母亲)韦氏所营造的。敬善寺石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高3.5米,宽3.7米,窟门两侧刻两力士、两菩萨。后室是主室,供奉高约2米的主尊阿弥陀佛。敬善寺石窟最值得关注的是刻于四壁的浮雕“一佛五十菩萨图”,围绕主佛,53尊菩萨坐在同一根而数十茎的莲花上,姿态万千。通常的“一佛五十菩萨图”都是绘画,而敬善寺石窟中的则是圆雕石刻,所以显得尤为珍贵。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唐武周时期建造,因武周政权垮台,摩崖三佛龛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后人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主佛背后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端坐一位供养菩萨,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洞口南侧,有尊菩萨像,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其优美形象吸引,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表演中。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上) - 江南风 - 江南风博客
 
        洞口力士强健的腿部肌肉令人惊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