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种控制方案的设计 如下图: 在本方案中,浮球、连杆、重锤、水位检测电位器等构成水位检测装置,它们与水塔水池形成一个整体,检测电位器的三根引线与远处控制室中的比较器连接,实现了远距离控制水位。 本方案的控制过程:移动水位设定电位器的滑块设定水位的高低,设此时同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执行器也输出高电平,水泵抽水,水池水位上升;浮球上浮连杆逆时针转动,带动检测电位器滑块向右移动,检测电位器输出的电压升高;若检测电位器输出的电压高于设定电位器输出的电压,即反相输入端(-)的电压高于同相输入端的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执行器也输出低电平,水泵停止抽水。随着水池水位的下降,水位检测电位器输出的电压也在下降,当低于设定电位器输出的电压时,上述过程又重复进行。 本方案实现了远距离的水位调节,但还存在着当水位稍有下降时,水泵又被启动,也即还是存在水泵频繁启动的问题。
(三)加入控制器实现水泵的间隙抽水 1、为了解决水泵频繁启动的问题,可让水池水位降到一定低的位置时启动水泵,水位达到我们设定的水位时再关闭水泵。在此我们引入了控制器。 A、控制器模块 ①模块外形结构: 控制器模块的+12V电源端、地、输出及指示都与比较器相同,其输入有两组(共四个),一般两组中各有一个输入端被使用,低电平开这一端表示当将低电平开与地连接一下,输出就是高电平,将低电平关与地连接一下,输出就是低电平,这里的低电平、高电平也分别是0V和+6V。当使用高电平开或关时,应分别断开相应的连接片,将控制信号接入。并且接线片断开时,在模块内部已接了高电平,也就是即使外面不接高电平,断开的这一端也产生了高电平,模块也会产生相应的动作。这是为简化使用方法而设计的。 ②模块内部电路:
B、认识控制器
a、利用上述电路和连接件体验控制器的一个功能。 ①用连接件先将低电平关与地短接一下,注意此时输出指示灯的亮灭情况。 结果:应是灭。 ②先猜测一下用连接件将低电平开与地连接,输出指示灯亮还是灭?然后连接以进行证明。 ③如果将连接线断开,让学生猜测,输出指示灯还亮着吗?然后进行证明。 结果:尽管低电平开与地已经断开,但输出指示灯没有随着熄灭,而是继续亮着。 ④问题:如何使输出指示灯灭? 结果:只要将低电平关与地短接一下。 ⑤实验结论:控制器具有记忆功能。 ⑥分别将低电平开与+6V(高电平)连接(注意:这个+6V只供这里的试验,不能对外供电,因为在内部接了电阻,用来保护模块),低电平关与+6V(高电平)连接,让学生猜测指示灯的亮与灭。然后加以证明。 结果:高电平无法通过低电平控制端实现模块的开和关。 ⑦通过上述步骤得出: 低电平开和低电平关这两个控制端,只对低电平信号有响应,控制器具有记忆功能。
b、利用上述电路继续体验控制器的另外两个控制端的功能 ①先将高电平开的两个螺丝松开,取出连接金属片,取两条连接线分别接在这两个接线柱上,连接线的另一端都插入水中,不要相碰。 ②再取一条连接线将其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低电平关触碰一下,让指示灯熄灭。 如下图: ③将①中的两条导线的连接片从水中取出(此时高电平开这一端从模块内部产生了高电平),注意指示灯的亮灭。(指示灯亮) 说明:高电平开与下面的高电平关中的高电平不需要外电路提供,只要将高电平开或高电平关与地之间的连接金属片取出,模块内部就会产生高电平,这是为了简化模块结构进而降低学生的操作难度而设计的,当然外电路提供也可以。 ④让学生猜测将两接线片重新插入到水中,指示灯亮还是灭。 结果:指示灯还是亮。 ⑤将高电平开的连接金属片重新连上,取出高电平关的连接金属片,同样取两条连接线分别接在这两个接线柱上,连接线的另一端都插入水中,不要相碰。 如下图: ⑥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方法),及应产生的现象。 …… …… ⑦结论:控制器的不同控制端都会产生相应的功能,控制器具有记忆功能。
通过上面反复的体验,学生对控制器模块有了一定的了解。
2、利用控制器实现水塔抽水的间隙控制——水塔控制系统的第三种设计方案。 如下图:
在本例中,当水位达到绿色电极时,绿色电极通过水与黑色电极连通,即低电平关与地连接,控制器输出低电平,执行器输出低电平,水泵输入电压为低电平,也即水泵电压为零,水泵停止抽水。 随着水池中的水被不断放出,水池水位下降,绿色电极露出水面,低电平关获得高电平,但对控制器的输出没有影响。水池水位继续下降,红色电极露出水面,红色电极与黑色电极断开,即红色电极不再接地,也即高电平开获得高电平,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执行器输出高电平,水泵得电开始抽水。水池水位上升,红色电极通过水与黑色电极连通,即红色电极接低电平,但低电平不对控制器产生作用,水泵继续工作,直到水位达到绿色电极,水泵才停止工作。 在本例中,由于设定了进水水位,和停止进水的水位,使得水泵的工作是间隙进行的。保护了设备。开始进水的水位高低可以通过变红色电极的高低来实现,结束进水的水位高低可以通过改变绿色电极的高低来实现。这里实际上有两个比较器,只不过通过机械位置的改变来实现。
3、水塔控制系统的第四种设计方案。 第三种方案虽然实现了水位高度的控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希望能实现远程控制,因此我们还有对第三种方案进行优化的可能。下图是第四种方案。
本系统的工作过程: ①将水位设定电位器的滑块,移到需要的位置,即设定了水池中水面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也即给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设定了一个电压。 ②检测电位器滑块所在的位置通过浮球、连杆、重锤等作用而受水池水位的控制,设此时检测电位器输出的电压比设定电位器输出的电压低,即比较器的反相端电压低于同相端的电压,比较器输出高电平(6V),由于此输出端是接控制器低电平关的,因此控制器输出不变,即维持原来的高电平输出,水泵继续抽水。 ③随着水位的上升,检测电位器输出的电压超过了设定电位器输出的电压,比较器输出低电平(0V),这一低电平使控制器产生响应,输出低电平,水泵失电而停止抽水。 ④随着水池水位的下降,当检测电位器的电压下降到比设定电位器电压低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6V),但这个高电平不构成对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⑤水池水位继续下降,当下降到绿色电极露出水面,也即高电平控制端不再通过水接地,此时高电平开控制端获得高电平,控制器输出高电平,水泵得电抽水。水池水位在上升。 ⑥又回到②的状态,不断循环。 本系统由于将控制器,比较器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水位的远程控制。
总结: 水塔控制系统,还有许多值得优化的地方,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改进。本系统的模块,还可进行其他扩展应用,如教材中的定时抽水系统(开环系统),声控灯、光控灯等。
本材料的特色: 结构简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每个模块,经简单的与电源连接,就可以探究其功能,在连接较复杂的系统时,由于每个模块,都有输出,电源等指示,容易发现问题,降低的学生实践中的难度。 模块设计了较多的保护措施,用12V电源供电,模块任何接线错误,都不会导致模块的损坏,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模块的可通用性、及扩展性都较强,便于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设计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过程,也符合设计思路的形成过程,逐渐深入。
模块易于实现规模生产,希望有志于此的同仁合作开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