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天人合一”四个字,老听人提起,但“天人合一”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尤其在中医学里,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天人合一”把人体看作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者都在说整体,这“天人合一”与中医学到底有何千丝万缕的关系?请看正文! 天人合一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把天人看作统一的有机整体,规定了人的物质性、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人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规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并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农学、医学这三大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以天人合一观为哲学基础,以此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来建构中医理论体系并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天人合一观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整体观念,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以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理论体系构建的最基本原则和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特色优势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上至天,下至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天与人是和谐统一的;人自身内环境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肢体九窍等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人之间,即社会也需要协调,亦为一个整体。认识人体和诊治疾病必须注意到自然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人体的生理过程与天地自然变化有相应的联系和共同规律,主张医之为道:“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中医学关于天人合一观的认识主要体现为天人同源、天人相应和天人相参等。 1.天人同源 天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进化之源,又为生命延续提供必要的条件。 《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提出“生气通天”之论,并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等,这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天”(大自然)的“气”合“地”的“气”而形成的。《灵枢·决气》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认为人的精气体液血脉无不出于气,这都说明了人与天地万物有共同的起源和属性。《灵枢·本神》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也说明人与大地自然同源于气。 2.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把自然界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人是由自然界演化而成,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体的本身又是一个小的自然界,人体也有着与大自然相类似的各种变化。中医学认为,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人与天地自然,都来源于无形的气,又都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支配。因此,人与天地之间必然会存在某种相应、相通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所以《灵枢》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的生理过程与天地自然变化有相应的联系和共同规律,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从而引起人体的相应反应。概而言之,即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提出:“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天为阳,地为阴,人亦应之”,认为人与天地都有阴阳,且天地之阴阳与人之阴阳彼此相应。《灵枢·刺节真邪》也提出,人“与天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主张医之为道,“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在《内经》有关藏象经络的诸多篇章中,认为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不仅与外在肢体器官的功能形色之表象相关联,而且还与其外在的时空(即四季五气、四方五位)相通应。 “天人相应”观的主导思想是指人体的变化,是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一致的,人体的生理过程也随自然界的运动和生活条件的变更而发生相应变化。《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所以观察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不能仅仅孤立地着眼于机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有机联系,强调在养生、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察照天地阴阳变化,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对其的影响,必须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天人相应”观除了强调人体本身具有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又强调人类应当积极地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主动地养生防病。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保持一致,顺从大自然的变化,才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素问·上古天真论》还强调人类应主动地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养生,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论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以适应四时阴阳之气盛衰的变化。《素问·移精变气论》又提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适应四时寒暑的更易,还当“避其毒气”(《素问·遗篇刺法论》),要求人们主动地防御自然界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故《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3.天人相参 人与天同源、相应,人们就可以通过天地认识人体,也可以通过人体的生理、病理发展变化规律进而认识天地发展变化规律。或以天地自然验证关于人体的认识,以人体验证关于天地自然的认识。所以《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又注重“人与天地参”,认为“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智,夫始能参”,但人必须“赞天地之化育”,才能“与天地参”。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品读中西医文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周亚东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