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骨关节病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骨关节病已经自动替换为老年性关节炎,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目录
老年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病、退化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及继发性骨质增生。根据发病因素分为原发性老年性关节炎和继发性老年性关节炎。在我国,以继发性老年性关节炎较多见,原发性骨关节炎较少见。 凡正常的关节无明显原因而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称为原发性老年性关节炎;若因某种已知原因导致软骨破坏或关节结构改变,日后因关节面磨擦或压力不平衡等因素而造成退行性变者称为继发性老年性关节炎。
[返回]1 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或好转。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关节僵硬、关节内磨擦音等。 2.有的病人关节处于一定位置过久,或晨起下地,便感到关节疼痛,即所谓休息痛。此类病人逐渐活动关节一定时间后,疼痛消失,关节可感到松快。 3.增生之骨赘刺激或压迫邻近神经而发生放射性疼痛,如颈椎增生引起上肢疼,腰椎增生造成下肢痛,髋关节增生所致的股前内侧痛等。脊椎严重增生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神经刺激征,甚至截瘫。 4.早期关节外形和活动无异常,晚期膝、手指等周围软组织较少的关节可看到骨性增粗,关节肿胀、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关节有压痛,活动受限,活动时有磨擦感。
[返回]2 诊断依据
1.中老年男性多见。 2.好发部位为活动多和负重多的关节,如髋、膝、踝和脊椎的颈椎、腰椎为最常见。 3.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也可以出现休息痛症状。 4.早期关节外形和活动无异常,晚期关节可肿胀、积液和畸形,关节压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有磨擦感。 5.X线摄片可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凹凸不平,软骨不硬化,软骨下骨质疏松、囊性变,关节边缘唇样骨质增生,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关节畸形和半脱位改变。
[返回]3 治疗原则
1.目前无特殊疗法。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增加关节稳定性,减慢病变发展。 2.轻型患者,适当休息,加强劳动保护,减轻关节负荷,适当体育锻炼,加强肌力锻炼如膝部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髋部加强外展和伸肌肌力,以防止关节挛缩和加强关节稳定性。加以物理疗法,可缓解症状及延缓病情发展。 3.疼痛重者,给予一般常用止痛、抗风湿药及局部封闭、关节腔内药物注射(如醋酸泼尼松25mg,每周1次,3-5次为限,但忽滥用)及冲洗疗法有明显短期疗效。 4.手术治疗适用于疼痛严重,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出现 畸形者。手术方法依病人年龄、职业、病变部位和损害程度而定。关节内有游离体,关节缘骨赘影响活动可行关节清理术。关节畸形明显可考虑截骨术以改变负重力线。关节面严重破坏可行人工关节替换术或关节融合术。
[返回]4 用药原则
1.老年性关节炎之用药可选用1-2种非甾体类或抗风湿药物,加用活血去瘀的中药治疗,止痛效果好。 2.关节肿胀,疼痛重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或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泼尼松,但要注意不要滥用,以免引起类固醇诱发之老年性关节炎。
[返回]5 辅助检查
1.老年性关节炎患者之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X线改变可明确; 2.一般血象、血沉无异常改变。但患者多属中老年人,血生化全套检查有助于瞭解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3.关节液常规检查主要应用于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积液患者。
[返回]6 疗效评价
1.治愈:经保守治疗(药物、理疗、体疗等),或手术治疗,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正常。 2.好转: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关节功能有改善。 3.未愈:虽经治疗,症状和体征仍存在。 [返回]7 中医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人体正气内虚,风湿寒邪侵入人体,闭阻气血,留着经络、关节,或因年高体虚,肝肾不足,慢性劳损,筋脉关节失养,或邪停经络,久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留着关节等所致。
(1)风湿寒邪入侵:素体虚弱,肤腠不密,易遭致外邪入侵,或平时体质较好,由于久居严寒潮湿之地,感受风湿寒邪,入侵机体,闭阻气血,留着经络、关节,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而发病。
(2)瘀血闭阻经络: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停而为瘀,或病久,气血经络为外邪壅滞而发生血瘀,瘀血停留于关节、骨胳,使筋骨、关节失养发为该病。
(3)肝肾不足:久病体虚,或年高体弱,或慢性疾病导致肝肾不足,或长期过用温燥之品,损伤肝肾之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骨劲强,关节滑利,运动灵活。而肝肾不足,致使筋骨失养,形体疲极而发为本病。又因慢性劳损日久,致气血不和,经脉受阻使筋骨失养更甚,伤及筋骨,反又可累及肝肾,发为该病。在该病中,长期肝肾阴虚,阴损及阳,导致阳虚,阴阳两虚,则阳无以化生,更易遭致外邪的入侵而使疾病加重。 [返回]相关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