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温柔而尊重地成功教育孩子?|心探索·OK教养

 youngkate 2016-06-21

撰文/张看看

总教练/徐迪、景志国

7月,心探索举办的潜能少年激发营之夏令营就要开营了,不禁令我想起1月在冬令营作为随队记者的日子。我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上课、生活,体验了四天。四天三夜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和惊奇的瞬间,使我深刻理解了解OK教养的魅力,了解了如何给孩子的潜意识种一颗正向、正念的种子,这颗种子又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徐迪老师对我说,我们不是简单在课程上教给孩子什么,而是从孩子进营那一刻开始,每一个可以种种子的时机,我们都在悄悄开展工作。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有一个“解救毒蛇”的游戏规则是,每队小伙伴每人只出一只手,团队协作,解开一条“受伤的毒蛇”(打结的绳子)并且不能让“蛇头”“咬到”自己。游戏结束后,老师问:“当只能使用一只手的时候,你怎么办?”孩子们回答:“我希望队友来帮助我!”“当你想达成目标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赢得他人的帮助的?”“我会主动跟他沟通。”老师总结说:“是的,一个人不能改变别人,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只能影响别人。”

经常在商场看到的现象,孩子在地上撒泼打滚,一定要买某个玩具,家长在一边,又哄又叫,拿他们没办法,有的直接上手打孩子。一些孩子非常任性的,得不到就用哭闹不止的方式来逼迫父母屈服,并一次次得逞,但是当这些孩子进入到社会,这个模式会让他处处挫败,经不起考验和打击。如果一个孩子能从小明白“一个人只能去影响别人,带动别人,而不能控制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可能会改变他未来的人生。


我看到在四天的体验中,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互动的游戏潜移默化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让人惊奇!

孩子,请你不要着急,慢慢来

有一位叫福福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喜欢大声抢话、喊话,经常打断老师,扰乱现场,并鼓动身边的孩子也来“造反”。老师多次表示,我已经听到你的想法了,依然不能让她保持安静,遵守活动规则。面对这样不服管的孩子,我想一般的家长可能会大声呵斥,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制止她的行为,但这样一来孩子就越来越逆反,越来越顽皮,最后逼着家长很头痛,不得不直接动手打孩子才能制止她的行为。

福福在一次游戏结束后大声喧哗、抢答,老师没有忽略,而是选择她来回答。她十分急躁地拿着话筒大声喊话,这时景志国老师单膝跪地,保持和孩子一致的视线水平,一手抚摸孩子的后背,温柔地说:孩子,你不要着急,你不需要这样大声喊话。慢慢说,轻声、温柔地告诉我们。孩子顿时安静下来,露出羞愧的表情,场上一片寂静,没有人想到老师忽然就能让这个孩子安静下来,大家都拿她没办法。在随后的几天里,这个孩子很少再大声喧哗、抢话、喊话,粗暴打断老师,扰乱现场。

我在那一刻震惊了,被深深触动。同时为孩子感到心疼,她是否很少被如此温柔地对待过,所以已经学不会轻声细语地说话了。我想无论这个孩子在这次激发营中收获什么,此刻都是她人生中的历史时刻。那是一块多年顽固、阴暗的角落,被照亮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模式,她的一些模式要被成功改写,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但此刻一定有什么东西从她身上脱落了。

每个孩子的行为言语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能会照出父母的焦虑,恐惧,愤怒。那一刻我深深希望父母们可以在现场看到这一幕。我们是否曾如此庄重,以一个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交流过?是否曾这样温柔鼓励她,孩子,你是被听见的,可以轻声细语说出你的想法。还是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永远以高高在上的父母权威去打压、批评、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去温柔告诉她,孩子,请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你是被爱的。

结营的最后,被问到,你最想感谢谁?福福用很温柔的声音说,谢谢老师,谢谢我们的爸爸妈妈能送我来这个营。景志国和徐迪老师解释,孩子们用看似捣乱无理的行为,其实是一直在试探地向父母发问:“爸爸妈妈,你们看到我了吗?你们无条件地爱我吗?我这么惹麻烦不听话,你打我啊,你责怪我啊,你生我气啊,我这样做不好,你打我,惩罚我,你也不好!”


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有一个阶段,犯错时会觉得自己不OK,同时也会想——我虽然犯了错不够好,可如果父母惩罚了自己,心里就获得了平衡,不会觉得太自责、太亏欠。但与此同时也会建立一个“我不OK”,你惩罚了我“你也不OK”的心理地位。这个心理地位也是孩子的世界观,形成了他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这个世界的评价和看法。所以我们提出了OK教养重要原则,就是要在每个孩子心里建立起“我OK、你OK”的心理地位,每个人都是值得被关爱和被尊重的。

你是我心里的英雄

“你是我心里的英雄!”这句话是徐迪老师对10岁的小右说的。故事发生在打破限制性信念的一个游戏环节——穿越电网中。27位小伙伴,必须要团体合作在20分钟内穿越“电网”,他们只能从一个悬在空中,只有半张课桌大小的网口穿过。游戏规定孩子们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和眼神表达,在尝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小伙伴“牺牲”后,依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眼看着时间一秒一秒浪费掉,任务就无法完成了。作为“指导员”的小右扑向“电网”,并用身体摧毁了“电网”,他“牺牲”了,小伙伴们纷纷从他匍匐在电网的身体上方跳跃过去得救了。

当徐迪老师在给小右颁发结营证书时,对他说:“我听到你说看了很多英雄的电影,而就在你扑向电网的那一刻,我知道那些英雄都在你的内心里。孩子,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你心里有一个大英雄!”孩子非常激动流下眼泪。徐迪老师对我说,这个孩子内心里面的英雄,会一直引领他,带给他一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小右在那一刻呈现的举动,也会影响到所有的孩子,成为大家以后穿越困难挑战时的宝贵资源。

扑“电网”解救队友的小安

光可以驱逐黑暗

在冬令营的一天晚上,孩子们正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解如何用科学记忆法36计成语,突然间,停电了,四周漆黑一片。我在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我以为会听到孩子们的惊叫声甚至惊恐的哭声,但是那些白天里调皮的孩子,安静而井井有序地坐在椅子上,那么淡定和懂事,所有的助教老师都默默地为孩子们举着手机来照亮。徐迪老师说:“对我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瞬间,那一刻,尽管没有电灯,但整个世界都被照亮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都无限美好,每一个大人也都可以成为光驱逐黑暗。”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生长的节奏

在结营时,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颁发“OK少年”结营证书,给每一位孩子的反馈并不是给孩子贴标签,或者简单给孩子一个评判,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给孩子的嘉许,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瞬间和画面,这样的瞬间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也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留下美好感动的画面。在最后,每个孩子手里都有10条蓝丝带,系在那些要表达感谢的老师和营员伙伴的手臂上。这个的环节,师生和家长们通过一条条蓝丝带互相表达感恩和祝福,同时也在传递着OK教养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是OK的,所有付出都是OK的。

我问徐老师,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你们?徐老师说,可能是因为在被孩子喜欢前,我们早就喜欢他们,并愿意把我们认为生命中的好东西与他们分享。比如宽容、接纳、真诚、开放、信任、担当、贡献、信守承诺……在每个当下全身心和他们在一起。每一个营会从开始到结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的就是,没有什么疗愈大过安抚和敬畏。最好的教育并不是强迫纠正,而是温柔、耐心、包容,尊重他们成长的节奏,在每一个孩子心里种一颗正向的种子,让他们生出自我成长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