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专题学习中不同层次班级学习状况分析 李曦

 江山携手 2016-06-21

[转载]苏轼专题学习中不同层次班级学习状况分析 <wbr>李曦

苏轼专题学习中不同层次班级学习状况分析

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中部   李曦

 

   2010年尝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专题研究学习,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在这几年里,我系统地进行了古代爱情诗、鲁迅和苏轼专题学习(详情请参阅新浪博客“蒲公英家园”)。专题学习是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把教材相关的知识或内容进行整合,以阅读、讨论、写作为主要学习手段,借助课外资料和网络平台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大大扩展学生阅读面,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协作及探究写作的能力,提升其文学兴趣和素养。和学生一起做专题学习研究,不仅考验老师的阅读量和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考验老师对学生的带领作用以及专业思考能力。

    专题学习所借助的平台主要是网络,同时也需要学生课下自己查阅资料,再加上阅读量比较大。前两个专题主要是面对重点班学生展开,这个层次班级学生比较有自律性和上进心,一旦被老师带入专题的学习,大都能认真对待这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形式,基本都能不同程度的完成专题学习任务。

    这一学年,我在学校任高二语文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级一个是文科重点班,班级整体对语文学习比较感兴趣,语文成绩也在同等层次班级中领先,再加上女生比较多,好管理,学生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是这个班的特点;另一个是理科普通班,整体成绩比较靠后,很多学生特别是男生语文基础薄弱,一直以来就没有形成对语文的爱好更加重了这个班级重理轻文的倾向。不过,在和这个班的孩子接触一年来,我发现他们虽然语文成绩不尽人意,但是想学好,只是长期以来基础没打好导致成绩不好,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信心,并且,他们也表现出对我这个新的语文老师的兴趣,我想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进行专题研究学习,第一个难题就是选题。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必修、选修、写作、阅读、人物传记等好几个板块,所涉及的内容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当然也就参差不齐。就个人而言,选题来自教材的传世文人和经典作品,由此出发去接触更多的文学内容,既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做到不影响教学进度;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文学视野,达到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也算是应试教育下“两不误”的做法。高中涉及到苏轼的文章不少,有散文《前(后)赤壁赋》、《方山子传》、《黄州快哉亭记》,词《水调歌头》、《定风波》等等,民间向来流传着有关苏轼的各种故事和传说,关于这位大文豪的轶事野史也从来不少,人们喜欢苏轼,亲近苏轼,选择苏轼进行专题学习似乎是从小就知道苏轼的学生们成长到高中阶段自然而然的结果。

    本专题在学生学习阶段持续两个月,包括十一个网络小步骤,二十至二十五个之间的网络课时,学生自己在专题学习过程中阅读《苏东坡传》《苏轼诗文词选译》,网络学习大致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总体介绍苏轼,包括苏轼年谱、出身、家庭及重要作品;第二个步骤阅读后世对其总体评价等,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苏轼其人其文有一个大致的概念,通过了解苏轼对当世及后代的影响理解本次专题学习的价值。在这个阶段,文字材料比较简单,阅读量不大,两个班级的学习表现相差不大。

    第二阶段分三个步骤。第一、二个步骤的阅读材料重点在于介绍苏轼的仕途之路,结合其“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介绍其仕途之路的变迁、作为、影响及文学创作。在第三个步骤,要求学生不仅是要看相关评论文章,还要对其被贬黄州时所作的文章(选录)写下不少于200字的评论。之所以有这个练笔的小训练,是因为学生在之前就已经学习过不少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而让他们练笔的是老师特意挑选的《初到黄州》、《东坡八首》(其一、其二、其五)、《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文章,又有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做铺垫,几乎所有文科重点班的学生都按时按要求(写自己的感悟,鼓励借助书本和网络查阅资料,但是不能复制粘贴)完成作业。有很多评论写得非常不错,既有对作品本身的感悟,又能结合对作者身世的理解写下远远超出字数的评论。理科普通班完成作业情况就显得差强人意,一是由于他们阅读速度一时跟不上,在课堂上完成材料的阅读显得有些吃力,二是由于完全由自己当堂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对于他们来说还算是比较难的题目。

    学生评论以感悟为主,评论和探究的文字比较少,为此,我特意在第二阶段后加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让学生进一步读苏轼作品,读经典作品赏析评论文章,并尝试写赏析评价性文章(要求500字以上)。这个阶段也是分三个步骤完成的。专题进行到这里,应该说学生的阅读量不算小了,作业也越来越有难度,特别是在阅读到《人世真情慰“凄凉”——苏轼<</SPAN>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样赏析类的文章,以及《你知道苏轼心中的一种痛苦与彷徨吗——苏轼“犬马观”管窥》(作者黎烈南)这样对人物剖析类的文章的时候。学生打开了思路和视野,接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大量的内容,在增加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感觉到专题学习的压力。要知道,这可不是考试时候写的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要完成这个作业,需要学生从理解、复述的阶段上升到一个探究的层次。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作业,我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分了“互帮小对子”,比如把善于思考的同学和对专题学习感觉吃力的同学分在一起;把文笔比较好的同学和在这方面稍微欠缺的同学分在一起;也有把家住得近、经常在一起完成作业的同学分在一起。完成这个作业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期间让他们继续在网络课上阅读相关文章,于是就有了《从<</SPAN>定风波>看苏轼的人生理想》(高二十四班 陈悦黄芹)这样的优秀习作(详见新浪博客蒲公英家园)。在这个阶段,文科重点班和理科普通班的学习状况相差较大,为此我专门翻阅了一些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我想可能是学习目标对于后者太难了,打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再加上网络课堂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自律性的,很多理科普通班的学生因为文章很难写,上网络课就随便浏览一些含金量不高的网站,甚至偷偷玩游戏,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先把理科普通班的学生留在教室里,把专题学习以来他们的评论和作业都批注好,在教室当场讲解,很多学生的文字在写下的时候比较粗糙,可是经过我和他们一起在教室的评讲,他们受到了鼓励,还有了好多灵感的迸发,想写到接下来自己的文章里面。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专题学习也进入尾声,这就是第四阶段——自行选择有关苏轼的一个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写成一篇小论文。在这个阶段,我又使用了一个教育手段:等待。是的,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和他们一起反复讨论选题,仔细阅读修改他们的第一稿、第二稿甚至第三稿,学生们从没有像现在这么的和我亲密,就算是在节假日,他们还会发信息或者微信来和我讨论有关写小论文的事情,我也因此和好多学生成了“互粉”,我们一起思索“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象征意味以及对苏轼的意义,一起讨论苏轼的家庭环境对于苏轼处世态度以及文字的影响,一起探究“上陪玉帝,下陪乞儿”的苏轼在官场上的立场以及对其创作的意义何在……这个过程很累很折腾很煎熬,可我们都是快乐的,学生们喜欢学语文,喜欢写文章,喜欢我更喜欢上了苏轼。

    理科普通班一部分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学生进步尤其突出。其中有一位学生,以前语文800字的作文写不到200字,150分总分从来考不过60,他在专题学习之后的期末考试中,不仅写完了800字的作文,分数也上升到了80多分。而我,并没有拉他来背过课文,更没有单独给他补过课,我只是和他们一起做了这个专题学习而已,如果有什么刻意的,那就是鼓励和表扬。而这给我的启示是,原先我们认为语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是不是我们原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出了什么问题而导致成绩不好的呢?!

    专题完成后,我共收录了45篇小论文发布于博客的优秀学生习作专栏里,有《苏子瞻的千山万水》(高二十四班梁琳),有《明月几何有——论李白与苏轼豪放个性及创作风格的异同》(高二十四班李曼霞 姚诺沂),有《东坡的博客》(高二十班 许丁允)(详见新浪博客蒲公英家园)纵观专题学习的成果,文科重点班的学生习作偏重于探究和论述,理科普通班的学生习作大多停留在叙述和抒情的层面,不过这已经是有很大的进步,如今他们能自觉遵守上网络课的秩序,也熟知了专题学习的流程,还有好多学生去图书馆借来或者自己买来课外书籍在阅读课上看,有很多都是作为老师的我没有读过的。

    广东省从2015年开始使用人教版教材,但是经典不会变,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学方式不会变,在同一教学模块中针对不同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不会变,新的教材给了我新的挑战,我相信我的学生们是不会让我失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