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先看 要把肌腱缝合到骨头上是和困难的。尽管尝试了各种办法,结果总是不理想。传统的经典方法是关节切开手术。在肱骨头大结节的部位打骨隧道,在骨隧道内穿缝线,随后利用缝线将断裂回缩的肩袖拉回肱骨头的大结节部位。这时候的手术是不用锚钉的 (当然,当时的锚钉在材料质量上不甚可靠,设计上也不成熟),只用缝线进行肩袖的复位和固定。这种修补方法叫穿骨缝线修补。 直到有一个美国医生发明了锚钉技术,肩袖修补手术突然取得了突破。就像船抛锚一样,这个钉子钻入骨头,达到固定。钉子的尾部连着线,这个线可以用来固定肌腱。 标准的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是采用带线锚钉的修补方式。先在肱骨大结节部位钉上带线锚钉,再用锚钉上的线穿过撕裂的肩袖,最后将肩袖拉回肱骨大结节固定。 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假如遇到骨质疏松,钉子可能要从骨骼中松动拔出。于是人们想办法把金属钉做改进,希望钉子能够和骨骼融为一体,于是就有了各种各种材质的钉子。这种固定就叫单排固定。如下图A所示。 可是,新的问题又发生了,单排固定尽管能够把肌腱和骨骼缝合在一起。但是,这种固定以后缝合处要面临很大的张力,这种张力可能会让缝合处再次裂开。于是工程师和医生又发明新的方法,叫双排固定,如下图B所示。这种技术又叫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在缝线交叉的区域内,肌腱和骨骼的愈合面积显著提高,内排钉的张力得到了降低。研究显示这种技术能够提高缝合的力学强度,但是临床效果的提高似乎不是很明显。不过目前同行能够公认的是:小型破裂可以采用单排固定,中型以上的破裂推荐双排固定。 新问题总是不断的出现,尽管采用双排固定,但是缝线总是容易切割肌腱组织,就像以前用线来切年糕一样。台州人叫ga糕。人们又采用线带来替代缝线,如图C/D,希望能够减少缝合的失败。同时,关节镜下的线太多,缝线管理很麻烦,镜下打结技术也非常有挑战。现在又推出了一些新的产品,来简化操作。就像我们的汽车,慢慢的由手动挡过度到自动挡。 小结一下: 哪一种锚钉都能完成手术,新型的固定材料毕竟还是有先进性,能够显著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和时间。 产品的更新换代会一直进行下去, 一直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其实,我们的人类社会发着不亦如此吗? 根据肩袖破裂的大小, 有多种手术方式。 当然,用最少的固定, 达到最佳的固定效能是永远的追求。 我们建议: 小型破裂,可以单排固定, 大型破裂,需要双排固定。 双排固定的手术示意图: 巨大肩袖破裂修补手术 台州市立医院肩痛门诊: 肩痛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肩痛专科门诊:周二全天 如果需要咨询, |
|
来自: lygs999 > 《关节镜(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