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周年庆,数说陕西历史博物馆

 闻道可死 2016-06-21

2016年6月20日,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落成25周年。正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所说,“陕西历史博物馆,矗立的不是建筑,而是千年历史在人们心中永久的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不是文物,而是中华文明在最灿烂时期的荣耀!25年不算漫长,漫长的是历博人25年坚持建一座百姓心中最好博物馆的不懈追求。”

▌1983年开始筹建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源于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周总理在两次参观位于西安碑林的陕西省博物馆,也就是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时提出:“陕西的历史遗存丰富、文物很多,但是地方太小,光线太暗,适当的时候应该建一个新的博物馆。馆址可选在大雁塔附近。”

198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始筹建,建筑设计为唐风,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其形象应具有古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的气质和品格。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建设工程于1986年破土动工,投资1.44亿元。竣工落成后,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世界一流博物馆之一,也被中外人士誉为古都西安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1993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首届建筑创作奖。1994年获国家优秀工程奖。1996年选入国际建协主持出版的“国际获奖作品集”,并列为其中的优秀作品。

▌一年240余万人次参观

25年来,陕历博在陈列展览工作方面始终追求创新与突破,不仅三个常设展览全部获得过“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还举办了大量高质量陈列展览。

大型原创性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线长度1247米,萃聚3002件特色精品文物,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专题陈列《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出的是学界公认的20世纪隋唐考古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个展览的展品均是从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1000余件文物中挑出的300余件(组)金银器、玉器、玻璃器、中外货币等精品文物,精致的布展让广大观众在充分观赏精美文物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感知盛世大唐的风貌。

专题展览《唐代壁画珍品展》展出的97幅唐代壁画中,有相当一部分精品壁画都出土于唐太子、公主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真实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礼仪、风俗、服饰、建筑艺术等,堪称一幅瑰丽多彩的盛世生活长卷。

此外,陕历博不断加大与国内外文博机构的交流合作,联合举办了许多重大题材的主题展览。除了以陈列展览工作为中心,25年来,在博物馆陈列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2015年度陕历博共接待游客240余万人次,并荣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最佳做法——最佳展示推广奖”。

▌38万件馆藏精华文物

在中国历史上,在唐以前的朝代,重要王朝的都城都在陕西,历时1000多年,这段历史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出土文物也是当时最精华的文物,陕历博馆藏文物多达381741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具有极高的品位和价值,其中西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唐代金银器享誉华夏,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18件国宝级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遗愿建设的。1973年,周总理来陕视察,有感于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提出应在陕西建一座新博物馆的指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于1983年筹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担任。1991年6月20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馆藏文物之价值无法估量,其中18件国宝更是国之重器。

1、西周旟鼎  

旟鼎为西周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鼓腹,敛口,折沿,立耳,柱足,沿下和足上饰竖扉和饕餮纹。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土地和耕种土地的人任意赐给他的下属,也有权将土地收回,其臣属对君王所赐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根据旟鼎的形制及铭文可知,旟鼎是西周早期成王时代的器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2、西周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情况有重要作用。鼎内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3、西周多友鼎  

多友鼎属西周晚期文物,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鼎铸于西周厉王时期。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厉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其铭文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又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4、西汉皇后之玺玉印

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螭虎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阴线槽内残留有部分朱砂。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此印形制与印文正与汉制相合。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5、汉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 

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状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鎏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盖外侧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共重十斤十一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字样,底座外圈刻有“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汉武帝时称“阳信”者惟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家当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它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阳信家。

6、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7、8、唐阙楼仪仗图(两组)


阙楼仪仗图,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 

9、唐宫女图

宫女图,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此画为国宝级文物。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叉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10、唐马球图 

马球图,高229厘米,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11、唐狩猎出行图

狩猎出行图,高100-200厘米,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12、1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 

鸳鸯莲瓣纹金碗,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碗由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碗内壁有墨书重量“九两三”(实际称重,为九两半)。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这两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晰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14、唐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国之重宝,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15、唐鹦鹉纹提梁银罐

鹦鹉纹提梁银罐,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达1789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动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底部为圈足,足与罐体的连接处加焊一圈圆箍,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透过这种银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同时它那圆浑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题材,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16、唐三彩载乐驼

三彩载乐驼,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台,台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17、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 

18、宋黑釉油滴碗  

黑釉油滴碗,高8.5厘米,口径30厘米,底径10.6厘米。出土于陕西渭南。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称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132家博物馆入驻陕西数字博物馆

2012年8月28日,陕历博正式开通上线的陕西数字博物馆,依托先进的网络科技手段,通过全面整合全省文物信息资源,采用动态模拟、三维演示等先进文物数字化展示手段,将包括陕历博在内的全省实体博物馆和丰富的馆藏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截至目前,已有省内的132家博物馆进驻陕西数字博物馆,存录数字藏品50多万件,推出虚拟展览110个,观众浏览互动量达86多万次。其次,在馆内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实体体验馆,在全省100多万文物中精选1000余件珍品进行多维度的数字化信息处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触摸”明星文物所带来的愉悦,也会根据观众在数字馆的留言及藏品的点击率,展出观众喜爱的藏品。同时,该馆还建立了数字网络电台,通过热线直播博物馆藏品信息、热点事件和最新动态,实现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

▌1145万枚邮票

鉴于博物馆在保护与传承人类文明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11月发行了一套五枚名为“博物馆建设”的邮票,其中第一枚的图案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也使得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群体的代表,成为为数不多登上邮票的博物馆。

邮票编号:2002-25《博物馆建设》(T)

设计者:娄玮。版别:影写版。邮票规格:50毫米×30毫米。发行日期:2002年11月9日。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一套5张,分别为:

5-1 陕西历史博物馆 80分1145万枚

5-2上海博物馆 80分 1145万枚

5-3河南博物院 80分 1230万枚

5-4西藏博物馆 80分 1145万枚

5-5天津自然博物馆 80分 1130万枚

▌8年11275056米


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他们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才得以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服务于广大参观者。这些讲解员的鞋子磨破算不上新闻。按照统计,他们每天在展厅里面走的路大概要有2223米,每人每年就是1409382米,一位工作8年的解说员的工作步行旅程是11275056米。

▌50个国家、150多个城市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称赞陕西历史博物馆说:“从建筑风格之宏伟,陈列文物之丰富,所藏珍品之精粹,反映历史之悠久等方面看,堪称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希拉克而外,克林顿、基辛格、布什、明仁天皇、比尔盖茨等,都曾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门,感受中华灿烂的文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还精心组织文物展览走向世界。目前,陕历博的文物已经走遍五大洲、四大洋的50多个国家、150多个城市。此外,陕历博还与新西兰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博物馆、韩国国立庆州博物馆等缔结友好馆。

就像凡尔赛宫之于巴黎,大英博物馆之于伦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于纽约,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之于北京一样,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西安的名片,早已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今天

 2016年6月20日 

 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落成二十五周年

 关于这座博物馆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为你讲述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