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周雅梅,女,陕西汉中语文教研员,一级教师。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信条。用真诚的心写深刻的文,共同追求理想的教育、教育的理想。 整个社会,几乎都异口同声认为教师群体的待遇是比较好的,薪酬和公务员差不多,享受着高福利的待遇工资,除了正常的法定节假日之外,还有累计70多天的寒暑假。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其实都是教育体制外的人,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要知其中味,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和研究。 动辄以教师师德失范的个例案件,或者少数有偿家教的教师敛财事件,来大肆抨击教师队伍恶化,从而来批评指责教师待遇不应该再提高的人,通常都是缺乏地气的偏激者,这样的做法,是一言蔽之,管中窥豹。无可置疑,目前教师系统确实有少量的衣冠禽畜,但却不能代表教师的真正面貌。以教师工作付出强度和时间来算,教师的待遇真得是少的可怜。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工作的压力相比,所谓的待遇与付出是根本不成比例。而且,教师所谓的高待遇,只是一个虚假的幌子,是宣传造成的幻觉而已,与发达国家的教师根本不能相抵并论。 据称,日本一个男教师,可以养活一家人,夫人可以当全职太太。我们不敢和日本比,和美国比比看。美国的教师准入制最为严格,很多人相当教师,却是无法进入这个门槛。由此可以,美国教师的待遇绝对高于我国。 以大多数地区来看,教师工资和公务员工资,区别在哪里?就是两个部分,提高10%、教龄津贴。提高10%的基础,是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以中级十级的教师来说(相当于非领导职务的正科),工作年限为15年,他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加起来不超过1000元左右,提高10%,就是100多元;工作15年的教师,教龄津贴为7元。(3、5、7、10,这个标准的教龄津贴是1985年制定的,已经执行了将近20多年。)以80年代工作5年的教师为例,每月可以拿到3元钱的教龄津贴,这个3元在当时的工资总额里面占到了25%,对于提高教师待遇有着积极的意义,显示出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心。现在,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工作5年之后,月收入在3600左右,每月可以拿到3元钱的教龄津贴,这个3元钱的教龄津贴,仅占工资总额的0.08%,连吃一顿早餐都成问题。从这个标准看,教龄津贴不但不能起到促进教师终身从教,而且是个可有可无的笑柄,甚至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莫大讽刺! 一个中级教师和一个非领导职务的正科,工资待遇仅仅高了100多元?这叫待遇高吗?教龄津贴是职业津贴,那我们看看公务员队伍里面的其他职业津贴:信访235,审计外勤220元,纪检津贴220元,档案44元,安监津贴220元,公安执勤300元,法官、检察官津贴240元,计划生育60。这些津贴发放以月为单位。而且,每个省市县各自的职业津贴标准也有差异。总之,这些行业的职业津贴均高于国家规定的教龄津贴。 看了形形色色的岗位津贴之后,教龄津贴是不是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丑呢?不得不承认,这些部门的工作毕竟也辛苦,教师的工作辛苦程度也不亚于这些职业,风险和压力都一定程度存在着,何以造成如此之大的悬殊呢?即便是参考执行,教师拿个平均数,每月有200多元左右也不为过。起码,好歹可以安抚一下教师的心。以目前的教龄津贴执行标准看,最高上限仅为10元,与计划生育津贴都差一大截子,不足十分之一,的确令人心寒。 正因为教师待遇与公务员的差异明显,工作压力繁重,教师职业才没有吸引力。能真正进入教育系统的人员,不少人也是退而求其次,不排除少量真正喜爱教师职业的年轻人。一些考不上公务员了的大学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才勉强参加教师招考,先就业后择业。取得教师饭碗后,又另谋他路,或者改行,或者继续考公务员。虽然站上了讲台,身在曹营心在汉,极不情愿,敷衍了事,疲于应付。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大代表提议,希望国家将教师的教龄津贴提高标准,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可是,至今没有具体的下文。从网络上看到相关报道,教龄津贴属于国家津贴,不能轻易调整,政府还在调研探索之中。教师的待遇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一日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势必就会造成教师队伍的高度不稳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优秀人才进入教师系统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小,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无法有大幅度的提升。那我们的百年大计,如何实现呢?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人力资源又从何处储备呢?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其投入大量物力和资金放在教师培训方面,还不如溯源求本,将这笔资金放在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上。教师待遇得到真正落实和提升了,身在其位的大多数教师必定会终身学习。再设立比较灵活的退出机制,让少数不安心教书、不会教书、不热爱教书的教师走出大门。双管齐下,提待遇,促优化,能进能出,反而更加有效果。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切实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以及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下所有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线,参照国外教师职业工资薪酬,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行业津贴。比如教龄津贴,执行的标准应与市场经济增长水平相吻合,确实能够发挥教龄津贴对教师职业的肯定和稳定作用。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出台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了事业人员工资渐增机制,各种积极有效的政策正初见端倪。但是,一个好的政策实施必须落实下来,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教师队伍流动呈现出一种良性的态势,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加入,不断解聘那些没有教师职业操守、以及不适合教书的教师,净化教师队伍,做到教师队伍的优化。如此这般,我们的教育大计才能够实现,我们的强国梦、腾飞梦才会有云开雾现的那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