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教龄工资能改善教师工资结构吗?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教龄工资能改善教师工资结构吗?

  文/虹野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主委马秀珍建议,适当提高教龄津贴,让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在待遇上吃亏。她建议,教龄津贴要随着其他津贴、补贴的增长而增长,按当地教师队伍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提高,这样有助于在一线专心于教学工作的老师安心做好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安娜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如:设立教育质量奖,对教学能力比较好的老师进行奖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推动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也指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能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地位待遇。

  政府也一直都在想方设法以期提高教师待遇,使得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但是无论如何努力似乎一直不见起色,社会上一直流传“教师涨工资,打一电器名——空调”。甚至不少地方的教师通过罢课的方式希望提高工资收入。

  针对于此,在报告中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议: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科学设置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以及不同学科、年级之间的职称等级。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水平稳步增长。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绩效部分的比例。

  可见针对教师工资低的现实,关于增长教师工资的建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职称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绩效工资的比例。

  职称是教师职务的名称,是一种岗位设置,其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而现在教师工资收入中,职称工资以及以职称为标准发放的绩效工资和其他福利奖金占教师收入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有职称比例的限制,教师工资就不可能普遍性的提高,即便教授和高级职称教师工资定的非常高,这也和普通教师工资没有太大的关系。由于教师群体中低职称过多,这是导致教师工资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报告中固然提出了要科学设置教师职称结构,但是却无法也不可能改变教师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也就是说,只要职称工资在教师工资中比重一直这么大,教师的工资水平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

  或许有人会说,“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中绩效的比例”不就可以使得职称工资在教师工资中的比例下降了吗?但是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在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起到的是工资的再分配的作用,只能使得教师工资相差太大的情况更加恶化。

  马秀珍委员提出增加教师工龄工资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好处,而且在网上大量流传着关于提高教龄工资的投票,但是在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大框架下,对于提高教师待遇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晋升职称和绩效工资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压抑和“竞争和升级”、“同工不同酬”的残酷的教育生态之中,职业倦怠很是严重,很难产生长期从教和终身从教的想法。

  只有认识到造成教师工资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是“按职称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绩效工资使得教师处于恶性竞争之中,给本需要全体教师协同合作的教育视野带来严重教育风险和政治风险。

  综上可知,要想使得教师获得和其专业水平一致的地位待遇,需要重新思考教师的工资结构问题,或许只有取消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才能使得教师权益得以保障。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