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鸟的投票
![]() 蒋永庆专注拍鸟。
![]() 牛背鹭和老牛欢乐相处。
![]() 小鸟躲枝头。 均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李茂君 确实是巧。就在几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之际,我们刚刚采完了这个故事。在长三角,有位“鸟叔”,正印证着《意见》中的一些话。 巧有必然。一是这位“鸟叔”所处的环境得天独厚。二是这位“鸟叔”本身很不一般,《意见》中的许多话,似乎在他身上特别强烈。比如“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这位“鸟叔”所印证的生态“铁律”不一般,要“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鸟的迁徙是颇有发言权、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铁证。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殊实情。但像这位“鸟叔”所坚持的—对生态文明的本能向往,所快乐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美景的养眼,是人心深处的共同需求。正如上海也有一群“鸟叔”、“鸟哥”。近年来,他们的镜头从活跃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渐渐转至寸土寸金的申城黄金地段。就在陆家嘴(600663,股吧)的江边湿地,几百只鸥把这儿当成了过冬的度假好去处,或嬉闹飞翔,或闲庭信步。“鸟叔”的故事不是个例,当地理念做法也可供一些有条件之处因地制宜。我们所最终期待的,不止于更多“鸟叔”,而是更多“鸟的投票”。 68岁的蒋永庆人称“鸟叔”,在扬州知晓度颇高。走在路上,常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笑脸相迎,让老蒋心头倍加温暖。 老蒋也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过去3年多,这位摄影发烧友不管严寒酷暑,蹲守在瘦西湖景区、古运河沿岸、城区公园和乡下田野等地,抓拍了数万张鸟儿“写生照”,最后精选百余幅汇编为《扬州湿地百鸟风情》画册,于去年年底出版。他镜头里的鸟儿,或嬉戏或捕食,让扬州的蓝天碧水随之定格。 记者到访当日,老蒋觉得“嘴说”不过瘾,硬是带着记者花了大半天穿梭于瘦西湖和护城河去拍鸟。就在那天,记者见到10多种珍稀鸟类。 扬州市林业站站长孙羊林笑称:“林子大了环境好了,才会什么鸟都有。”目前扬州发现鸟类约200种,近30年来增加5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丹顶鹤,老蒋镜头下的东方白鹳、小鸦鹃、震旦雅雀、斑鱼狗、乌灰鸫、黑颈椋鸟、黑翅长脚鹬、苍鹭等都是扬州首次记录到的鸟种。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老蒋的画册扉页上题写:“小鸟用翅膀为扬州的生态投了票。” 曾是包揽金牌健将、围棋出国赛手 老蒋做啥都要好。 这是他的个性。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也精神矍铄、体格硬朗,一辆电动车风驰电掣,一背包装满“长枪短炮”。 事例太多举不胜举:这位已退休的扬州柴油机厂办公室前主任,当年硬是从技术员一路做到了高级工程师。精于柴油机零部件制造工艺的他,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过8篇论文。他年轻时,曾是轰动扬州的体育健将。不论篮球足球,还是田径游泳,或是象棋围棋,每个项目他都能一显身手,有的还出国参加过中日韩大赛。连他自己也没想到,1974年扬州市第六届运动会上,他包揽了400米、800米、1500米跑的3枚金牌,还参加了江苏省运会。正是因为“人才难得”,1978年考上大学的他,厂里不放人,后来供他全薪脱产读了大专。投桃报李,老蒋在柴油机厂效力40多年直到退休。 他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老蒋是位有心人,善钻研,肯付出,“学啥成啥,做啥啥好”。“我们结婚时经济困难,买不起沙发。他到家具店看了看,回来后没几天便自己做了一套沙发。那时候电视机整机很贵,他就买部件自己装,前前后后为我们同事装了200多部。一些邻居家电视机坏了就让他修,十多台电视机一晚上可以修好,分文不取。”提及老蒋,妻子十分自豪。 拍鸟成名,这完全是老蒋退休后安享晚年的“副产品”,未经任何动员。 退休前,老蒋就开始谋划,让自己过人的体力精力和热心公益的情怀结合,于是参加了扬州志愿者协会。“协会要求志愿者在网上多发图片,这让我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老蒋很自信,自己这“不服输”的性格,做什么都能做好。此后,作为扬州“市民观察员”的他,总能发出图文并茂的好帖子,被评为“明星观察员”。扬州晚报社一位领导觉得他的拍照水平不亚于摄影记者,就将其纳入该报“特约摄影记者”之列,这更加激发了他“为自己热爱的这座城市记录点滴”的热情。 最关键的水到渠成那一下,可能就是在2011年。 那年夏天某日,老蒋在瘦西湖取景。突然一群白鹭从天而降,飞落水面迎风嬉戏。这一罕见美景,让他既惊讶又欣喜,拿起镜头对准,一张张蓝天碧水映白鹭的图片便在相机定格,“它们飞入我内心”。 树多了、水净了、气清了,“绿杨城郭”的扬州成为鸟儿的理想家园。激动之余,老蒋暗下决心,要拍摄“扬州现代百鸟图”,以独特视角反映扬州生态持续向好的变化。 很自然地,从这里开始,他的行动有别于更多为满足个人喜好的鸟类摄影发烧友了。 当环境好到一定程度,是能够“飞入内心”、推动身处其中的人,去更加热爱它、保护它、建设它的。 乐在其中是能坚持下来的根本动力 如果不是这种内心的热爱,光是个性要强,恐怕老蒋也难坚持。 首要的是装备升级。经济条件不算富裕的他,配齐理想的相机和镜头却一点也不心疼,共花了17万元,其中有儿媳闻讯后欣然支持的5万元。 此后的3年多,老蒋几乎都是早出晚归。他将摄影这件事称为去上“跑步机”,背着十几斤重器材的挂包四处奔跑;几个包子一壶水,往往是他一天的干粮。 持续的追踪拍摄,老蒋和鸟类的感情与日俱增,逐渐成为半个“鸟类专家”。他曾耗时整一年,将白鹭筑巢、生养、哺育的全过程拍下,“我曾在五亭桥上看见一只白鹭带队,身后跟着上百只小白鹭,那个场面太壮观了”。 “这些鸟类以鱼类和昆虫为食,每多一种鸟类,就说明扬州生态在优化,如东方白鹳属世界濒危鸟类,全球约3000只,主要繁殖于东北地区的开阔原野及森林,越冬在长江下游的湖泊地带,在江苏生长繁殖极为罕见。”扬州市林业站站长孙羊林说。 “要不是亲眼看到,我真没想到扬州环境已经这么好了。”老蒋说,这些年来,扬城市民对政府力推的“四个基本民生”口号“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有稳定的就业”可谓耳熟能详,但是靠什么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呢?律动的百鸟无疑是生态的一大风向标。 老蒋内心日益充盈。几年来,和他一起拍鸟的人一个个放弃,只有他风雨无阻。“拍鸟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好的精力体力和家人的理解支持。”老蒋觉得自己拍鸟的条件“万事俱备”,他要将其做好,正如鸟儿“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些精彩的照片足以看出老蒋拍摄的艰辛与坚守,鸟儿不能被摆拍,许多场景都可遇不可求,老蒋坦言“拍十次能成一次就不错了”。 一组记录翠鸟捕鱼的“绿袍渔夫”,是他在宋夹城湿地定格翠鸟捕鱼出水的瞬间照片—翠鸟出水时速高,拍摄难度极大,老蒋在经过上百次的尝试后,历经2年多才拍到。 在一张绿头野鸭照片中,朝阳从扬州古城标识的五亭桥正中升起,一只绿头野鸭缓缓划开涟漪掩映在五亭桥的倒影里。这是扬州城市外宣时常采用的照片,而老蒋蹲守了一年才捕获到这张照片。 还有一组获得国际摄影大赛优秀奖的“翩翩起舞”,记录的是在扬州首次出现的博茨瓦纳国鸟牛背鹭,他趴在泥地中一动不动等了2个小时才拍到。“我连续一个月骑车到十几里外的城北农村水田拍摄,都拍不到满意的照片”,突然有天下午5时多,6只牛背鹭陆续飞到水牛旁边觅食,其中一只牛背鹭轻快地飞上牛背栖息,一缕阳光透过树林射向牛背,牛背鹭撑开羽毛……这组极为鲜见的照片完工后,身体健硕的他大病一场。 “鸟儿的灵性不亚于人,我觉得自己和它们心心相印。我会为成鸟对雏鸟的哺育感动,为雏鸟终能展翅高飞而欣喜。”乐在其中,是老蒋能坚持下去的根本动力。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景,是这位徜徉其中之人,感到快乐的源泉。 扬州包子与珍稀江豚的“蝴蝶效应” 去年年底,扬州市文联主席刘俊在一次聚会和老蒋相识。次日,老蒋送来了他的《扬州湿地百鸟风情》草稿,邀请刘俊作序,并商榷书名是否要将“湿地”二字去掉。刘俊认为,“湿地”二字很有价值,因为湿地是百鸟天堂,是城市的绿肺。 这位作家非常担心湿地萎缩、百鸟泯灭,祈福老蒋这本影集若干年后切莫成为一本“标本集”和“回忆录”。 他担心喧嚣的城市容不下这方清净之地,浮躁的人们无心去聆听百鸟的啁啾……“蒋永庆在充分肯定生态扬州的同时,更在用真情实感提醒人们爱鸟爱生命爱大自然。”刘俊说。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源地,近10年来扬州厉行治污、防污、监管、涵养多管齐下,专门编制“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并严格执行,把输水沿线的340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核心保护区,已投入50多亿元用于保护。 严规之下,无人豁免。扬州包子全国闻名,代表企业是当地的五亭食品公司,也是扬州唯一一家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其“扬州速冻包点”不仅供应奥运远销海外,更是扬州市民早餐首选。但它作为烧煤大户而必须改造:天然气锅炉的设备置换要200万元,每年运营也要200万元,对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老字号食品企业可谓举步维艰。 由于企业无力承担天然气锅炉置换和运营资金,政府便给予相应专项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企业没有被政策"打死",政企合力"捍卫蓝天",倒逼转型升级。五亭食品既保护也改造,让淮扬食品精髓得以保留,传统食品工业还借此做大做强。”扬州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周翔说。 眷恋扬州生态的小生命们,不只是鸟儿。 去年9月以来,长江扬州段三江营河口附近的船民们常发现四五只江豚出没水中。农业部曾调查显示,由于长江流域生态恶化,江豚的数量大幅减少仅约千头,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 保护这些小生命的,也不只是老蒋一人。越来越多扬州市民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列。在瘦西湖潜心拍摄的老蒋,就与十来位“拍友”一起成功阻止过鹭岛景区在鹭鸟繁殖时施工。鹭岛是瘦西湖著名景点“荷浦熏风”所在地,几番清淤整治后,小岛树木繁密,特别适合鸟类繁衍生息。“我们当时看到有工人运送大量钢管准备搭脚手架,将对岛上年久失修的景观亭加固改造,就极力阻止。鸟儿在窝中嗷嗷待哺,如果施工,老鹭鸟受到惊吓不敢归窝,小鹭鸟将因无力捕食而饿死,对自然环境极为挑剔的鹭类就会"逃离"扬州。”景区最终延迟维修工程,一直等到当年11月鸟类南迁后才进行施工。 此后每到春季,大量鹭鸟来此繁衍生息,已成为瘦西湖著名景观。 眼下春意正浓,老蒋带记者来到鹭岛。花红叶翠中,不时有包括小白鹭、夜鹭、池鹭及牛背鹭的鹭群出没,“蓝天白鹭戏绿水”已成扬州亮丽一景。也很自然,记者想起,数日采访听到的那些真挚话语: —“花钱可以请到人,但环境不好你花多少钱也请不到这些鸟儿。” —“扬州从唐代起便盛行爱鸟养鸟传统,并催生了扬州大量制作雀笼的能工巧匠。但再精致的鸟笼,也无法与大自然相比。”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众鸟欣喜的驻地,就是我热爱的家乡。” (责任编辑:HN666) 产品推荐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沼泽湿地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