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登科,中国摄影独特而深刻的坐标 | 人民画报【讲述】

 如歌行板11 2016-06-21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字人民画报,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内容。

﹊﹊﹊﹊﹊﹊﹊﹊﹊﹊﹊﹊﹊﹊﹊﹊﹊﹊﹊﹊﹊

        2016426日,侯登科摄影回顾展  1978-2002于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同时开幕。与此同时,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厚重沉实的《侯登科的世界》同步推出。密集的新闻报道,嘉宾云集的学术研讨会,使得这位已经辞世13年的著名摄影家再次回到人们关注的焦点。

侯登科1950-2003,当代中国纪实摄影史无法绕开的名字 。1950年,出生在陕西凤翔,30岁才开始从事摄影。在其20多年的纪实摄影生涯里,他以乡村”“工地·民工”“麦客等为主要线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他的影像和经历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思考,他的思想常常在摄影界内外引起震动。侯登科用自然、平朴和踏实的影像,对生活在自己周围的劳动者的生存、劳动和命运做具体观察和追踪。他以一个中国农民的视角为历史留下了20世纪最后20年的农村生活珍贵影像。因此,侯登科被誉为中国摄影史上一个独特而深刻的坐标式人物、当代中国具有人文和哲学思辨的摄影家。在侯登科去世之后的2007年,以其名字命名了国内首个民间操作的纪实摄影项目——“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此番对于侯登科的回顾,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他于摄影的意义,也才有了当代性的启示,而不是一道虽然壮丽但已远去的风景。

——摄影家李楠

作品赏析

△麦客 1982-2000年 陕西关中


1982-2000年 陕西关中


△麦客 1982-2000


△成人 1983年 陕西关中


1984年 陕西临潼


1985年 广东大瑶山


1985年 广东大瑶山


1990年 陕西凤翔


△四方城 1996-1997


△四方城  1996-1997


1996年-1997年 陕西西安

        此次回顾展策展人之一于德水认为,侯登科在摄影和思想上的探索,不仅具有重构摄影与中国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文化定位的意义,在今天来看,他还以其过程的完整性和个案的典型性,而成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观察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代表。回顾展中,首次全面展出侯登科的经典摄影作品、原作、手稿、底片、自画像等,共200余件。摄影家付羽、路泞制作的回顾展展品,复原了侯登科影像的材质形态,使观者重新感受银盐时代的朴实与厚重。与回顾展一同亮相的还有侯登科全集——《侯登科的世界》。策展人李媚在该书的编辑手记中写道:我们将书名定为《侯登科的世界》,尽可能地将侯登科的影像世界、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呈现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