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嘉宾介绍: 1病例病史患儿,女,4岁8月,以“发热10天,咳嗽8天,气促1天”为主诉入院。体温最高达40℃,发热2天后出现阵发性连咳,夜间为剧,痰不多,自服“柴桂、美林”疗效不佳,当地医院查血常规、CRP增高,胸片示两侧肺炎,以“重症肺炎”入院。先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治疗,无好转。1天前,呼吸急促,咳嗽加重,氧合70%,气管插管后急转本院。既往反复呼吸道感染史。6月时因“重症肺炎”当地医院住院,治愈。1岁时确诊“皮肤色素失禁症”。 2查体T 38.8℃,RR 40次/分,HR 150次/分,BP 105/66mmHg,体重11.8kg,营养不良,反应差,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气管插管带入,双肺闻及较多湿罗音,全身皮肤可见色素沉着。 3辅助检查当地医院检查结果:血常规:WBC 34.57×109/L,N 86.9%,Hb 113g/L,PLT 227×109/L;CRP:169mg/L;胸部CT:两侧肺炎伴实变。 4诊治经过
1流行病学及概况最新2015年CHINET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MRSA感染率可达42.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占82.6%,其中几家儿童医院感染率也较高。亚洲国家HAP病原学研究均提示SA是主要致病菌。美国研究显示MRSA在各类肺炎中检出率均较高,其中HCAP最高占26.5%,对结果分析显示:SA是唯一与患者病死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INICC搜集了2003-2008年全球173家综合医院ICU中155358例患者院内感染监测数据显示:MRSA是全球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还有研究证实:MRSA患者30天内死亡率是MSSA患者的1.49倍。我国MRSA及MRCNS感染率均居全球前列,已成为血流和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MRSA预后明显差于 MSSA。 2儿童MRSA肺炎的临床特点儿童免疫功能不全是重要易感因素。且由于MRSA毒素和酶的作用,不易被杀灭,出现菌血症并随血循环播散至全身,肺脏最易被累及。亦可由呼吸道感染直接累及肺脏。 3临床表现病情凶险,呼吸、心率增快。常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可惊厥,并发颅内感染。中毒症状明显,甚至休克,早期为暖休克。肺部体征出现较早,可迅速出现肺脓肿,常以散在性小脓肿,肺大泡,脓胸及脓气胸为主要特点。 4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炎症反应较重,白细胞通常高,且以中性为主;半数幼婴可出现白细胞降低,但中性比例仍较高。CRP、PCT、IL-6增高。痰、脓液和血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有诊断意义。 5X线检查临床症状与胸片所见常不一致,肺炎初起时,临床症状重但X线征象很少;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胸片仍可见明显病灶。病变发展迅速,易发展成脓肿。多合并肺脓肿、脓气胸等。且病灶阴影持续时间较一般细菌性肺炎长,2个月左右阴影仍不能完全消失。 对需入住ICU的重症患者,有坏死性或空洞浸润,或脓胸,需考虑MRSA感染,在等待痰和(或)血液培养结果期间,推荐经验性治疗MRSA。 对明确的MRSA肺炎,建议使用万古霉素静滴;口服或静脉利奈唑胺600mg(儿童10mg/kg),每日2-3次,治疗时间推荐7-21天,如患者合并肺脓肿或胸腔积液,疗程需考虑延长。 对胸腔有渗出、脓胸、脓气胸MRSA肺炎患者,应采取抗MRSA抗生素治疗加引流术,有利于感染控制。若后期出现增生,胸膜增厚,需请胸外科会诊。 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纯度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其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耐药,且肺组织浓度可达到足够的治疗浓度。万古霉素是全球众多权威指南一致推荐的MRSA感染一线治疗。 MRSA感染在儿童重症细菌性肺炎中占有一定比例,易出现并发症,病情危重,早期有效的抗菌素应用非常重要。万古霉素对MRSA肺炎临床疗效好,如能结合谷浓度测定,可更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副反应。万古霉素被权威性指南推荐为MRSA的一线治疗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