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凝练和升华。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 ![]()
![]() ![]()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必须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 ![]()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 ![]() 当前,我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使企业变成僵尸,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品牌化需求。可见、中国经济严重的产能过剩,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结构无法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的最优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优质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结构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淘汰僵尸企业是具体形式,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 ![]() ![]() ![]() ①调整三大产业结构,重点解决三大产业不协调的问题。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增快,但是从经济总量来看,仍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规模依然偏小。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的同时,着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一手抓着力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要坚决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这是我国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品牌化需求,必须调整产品结构。 ③如今的新经济是先进的发展模式,其基础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中,出现可植入技术、无人驾驶、3D打印、基因测序等一大批颠覆性创新,催生出高端制造、普适计算、智慧城市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化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城镇化的过程,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产生巨大需求,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城镇化也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从而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③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 (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示意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即:在低收入水平阶段,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而恶化;在高收入水平阶段,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而好转。![]()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表明:当一个国家GDP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随着GDP的增长,环境污染逐渐严重,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GDP发展到一定水平(到达拐点)之后,随着治理深入,环境污染的程度减轻,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