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金锐联作中探析网络对联风格变迁

 文山书院 2016-06-22

网络对联,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发表、传播的对联。

    这个名词基本开始于本世纪初,随着电脑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对联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网络对联界已经成为对联界不可忽视的主流群体之一。

 

本文中我把网络对联的起始点定在天涯论坛对联雅座成立的时候,20014月。当然,这之前在OICQ聊天室以及一些BBS就已经出现一些专门玩对联的板块,但基本都属于小范围的自娱自乐。可以说,对联雅座建立以后,网络对联平台才真正地逐渐为对联界所关注。

 

2001-2002年间,对联雅座的对联基本以出对句为主。2003年开始,成联慢慢多了起来,有一批联手开始从出对句转向成联,比如飘萍浪子(金锐)、fpe95、负棺人、孤峰倨坐、一散人等。

 

2004年,联都、中国楹联论坛、国粹论坛这几个论坛成立,网络对联逐渐走入大发展阶段。而2005年以后,不少写联多年的社会联家,例如康永恒、吕可夫等等,也先后在各大对联论坛注册,网络对联开始跟社会联界慢慢融合。

 

这个时候,一大批征联信息也开始通过网络对联论坛进行发布和揭晓,从而一批网络联手也加入到了征联大军的行列。网络对联在与现实对联的相互碰撞和包容中,在逐渐走向成熟。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网络对联跟现实联界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融合。

 

在网络对联兴起与发展的这十几年中,其风格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本文我将主要通过对金锐这十几年对联作品的鉴赏来分析一下网络对联的风格变迁。(后文提到的的对联作品凡未署名者均为金锐所作。)




 

 

2003-2004

项羽

千古而传,至情至性;

平生所爱,一马一人。

 

酒鬼

问什么老窖茅台杜康西凤,有且呈来,但使樽前能尽兴;

笑他个谪仙草圣学士放翁,我今醉也,偏回楼上再题诗。

 

网师园

清浊无关,且一任世态人情,收归渔网;

亭台自爱,是谁将天然物化,置在名园?

 

拙政园

倚栏最爱池上荷花,问香气一帘,入谁怀抱?

临水自贪园中秀色,怕清风数缕,分我湖山。

 

枫桥

不必寻幽访古,江月之间,自成风味;

何妨率性题诗,张生以外,别有文章。

 

百望山

太行以西,多突兀奇峰,百望尽收须放胆;

绝顶者几?劝往来过客,一楼不到莫凭栏。

 

无题

笑几个痴人,结成知己;

分一杯沧海,忘却平生。

 

桃花

凭此长留名者,有渊明一记,伯虎平生,谈笑间亦隐亦仙,皆为知己;

如何最动人乎?看名士白衣,佳人红袖,吟唱里或开或落,不负春风。

 

上述联作是金锐20032004年间的作品。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网络对联的风格基本可以用:率真、清朗、自然来概括。同时期其他人的联作,比如:

 

无题(负棺人)

高山流水,已成绝响;

绿蚁白莲,正好销愁。

 

雪(怀抱昆仑)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无题(谢青堂)

雌黄人物求存我

留白诗文笑等尘

 

登山(谢青堂)

山抛日月聊相戏

石证春秋只不言

 

这些作品基本也是各个联手天真而发,率性而为,因此透着浓浓的自然性情。对一些复杂的对联技巧,基本不特别讲究。虽然也用典,但典故较为通俗易懂,而且基本只做点缀。这个时候,作品以短联为主,三四分句以上的长联占比不多,即使有,质量也不如短联,架构等显得有些随意。



 

2005-2007

赠画家刘金河

印证了菩提微笑,入佛入诗,与一枝一叶一花相得也;

看轻些风雨何妨?如人如画,从无笔无心无我而求之。

 

点检一年

此去无心为远客,叹沪上飘摇,吴中辗转,一水一山成故识;

我来何处不春风?却琴弹旧雨,叶画寒云,几弦几笔起相思。

 

陶然亭

由岳麓停车爱晚,至琅琊设宴集宾,原无论江北江南,雅趣陶然同白傅;

饮酒篇把盏山边,漱玉集卷帘篱外,正可谓唐前唐后,幽怀各自托黄花。

 

扫叶楼

一水北而南,江声吴楚催人远;

千山晴复雨,秋色楼台扫叶多。

 

清莲论坛

数十人狷者狂者,待今朝复念,人何堪,水何堪?泪落青衫,谁弹起琵琶江上;

两千日情兮魂兮,竟底事重来?诗亦寂,琴亦寂,愁生绿鬓,风吹开箫管天涯。

 

骆宾王

或言隐迹,或言落发,叹劫后呜咽烟云,无那袈裟悲冷寂;

少作咏鹅,壮作咏蝉,至国危激昂肝胆,未因儒雅负江山。

 

上述联作是金锐2005-2007年间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创作,从之前的写小情调、小情怀,逐渐转向写更多的“人文关怀”。笔下的开合更大起来,联也更加有张力。从赠人联到名胜联再到人物联,都能够脱离“有我”之境,而向“无我”去发挥。不仅如此,联的手法也更加娴熟,技巧也更加熟练,尤其是长联,起承转合更加舒张有致,纵横捭阖。可以说,这几年,以其为代表的网络对联风格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2008-2011

挽半墨斋主

三载寡言谈,惟直与真,肝胆亦交吴季子;

一番闻痛惜,忆敦且礼,文章欲说鲁诸生。

 

琵琶亭

亭外待何年,烟水无情,尚有风来听太息;

天涯拨此曲,琵琶有泪,是如人去不重逢。

 

汶川大地震

浩劫黯春云,问九天诸佛何能,徒使雨倾苍昊泪;

远行悲蜀道,留一缕幽魂未散,亦教声作杜鹃啼。

 

贺莫非弄璋

河洛忆高游,与我兄辗转初逢,太白清狂少陵思;

文章陪剧饮,嘱后辈殷勤一语,东坡辞笔老泉风。

 

闻江苏楹联学会换届有题

诗韵满三吴,识诸贤文藻英华,拊掌欲仙摇北斗;

秋风思故里,得一曲烟花江月,归心如梦下南乡。

 

眉州三苏祠

子由难为弟,子瞻难为兄,共乃翁砥砺诗文,好消磨仕宦沉浮,江山兴废;

川泽取其清,峦壑取其险,劝此地往来行旅,休辜负岷峨云浪,巴蜀风涛。

 

海宁观潮

云雾古今愁,恍见其白马素车,吾亦悲歌三击筑;

江潮天地客,试来此听涛问酒,谁同轻舸一浮生。

 

题武汉黄鹤楼

骑鹤作辽东想,其乐哉春树梅花,壁上诗成三醉酒;

吹笛生江浦愁,吾乡也秋风鲈脍,云边客有一归帆。

 

题灵璧公园西门

虞美人旧歌舞,望西山瑞羽仙翎,以为环佩;

苏学士老幅巾,爱南国佳园奇石,得吐经纶。

 

上述联作是金锐2008-2011年的作品。可以说,这几年的联风,从之前的清新闲适,慢慢多了一些沉稳和厚重。这固然是随着作者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心理成熟,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网络对联跟现实联界慢慢融合所产生的变化。现实联家的创作一般比较“正统”,他们没有受网络对联开始的“熏陶”,而创作上保持中规中矩、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的特点。因此,这二者碰撞、融合,产生的火花也是明显的。网络对联也从最初的灵动有余、厚重不足,慢慢地检讨自身,逐渐往厚重的方向发展。可以看出来,金锐这组联,文采依然,而且虽然一些联中依然“有我”,但是这个“有我”的表达也不再是早期那样率性而出,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以后的吐属。因此,联作显得更让人“有所思”才能“有所悟”。观点和情怀也不像是之前那样“直给”。




 

2012-2015

 

竹楼

一角山自乐自忧,煮茗清谈,王司谏真儒生也;

万竿竹宜诗宜酒,登楼长啸,阮步兵乃狂士哉。

 

平山堂

骑鹤竹西游,簟席清谈,我来呼第五泉香,平分唐宋;

裁诗花下卧,山堂绮宴,谁与酿初三月色,对饮欧苏。

 

莫愁湖

衣袂浣清波,有美一人,客从三千里至;

情缘皆幻迹,看花万影,佛说五百年开。

 

华山

吕仙人负剑西游,削莲花成五百奇峰,玉阙瑶台记歌舞;

李学士携壶更醉,沐云气发三千佳咏,鸾车鹤驾与逢迎。

 

春在堂

煮酒烹茶,自成佳趣,想一堂花气氤氲,俞荫甫闲居之所;

批经论史,如访名山,忆昔日殿廷庄肃,曾涤生特赏其诗。

 

赠胡永平会长

文墨传湖山形胜,宜画宜诗,王烟客故居二十亩;

疏豪想魏晋时人,且歌且啸,阮步兵醉饮三百杯。

 

蒲松龄

岁以布衣终,算柳耆卿檀板歌吟,强与说功名尘土;

地多贤士出,共孔季重桃花血泪,莫轻论荒诞文章。

 

天涯海角

潮声皆迁客诗吟,听取一襟风,仿佛苏学士豪谈、韩先生哀语;

海水化痴人泪雨,收留千古月,依稀恒娥悲冷寂、洛水怅盘桓。

 

旅途

游迹笑余怀,三十年燕塞云,八百里洞庭月;

浮生问何事,李学士诗兼酒,阮步兵癫且狂。

 

 

上述一组联是金锐2012-2015年间的作品。比较容易看出,作者这期间的作品有一个共性,就是开启“掉书袋”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用典”。这也代表了这段期间网络对联的发展趋势。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网络对联早已经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发展到现在的海纳百川,各路联人纷纷涌入,各种楹联资料也在网上广泛传播。可以说,这个时期,网络对联的“眼界”充分开阔起来,以中国楹联论坛彭玉麟奖为代表的各论坛的赛事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大联友为了在赛事中表现抢眼,已经完全不满足于简单的构思和表达,而开始纷纷研究和实践更为复杂的创作手法。从而,对联用典被大家所推崇。一方面,对联用典能增加联作的厚重感和文学性;另一方面,用典非常考验一个联手的知识储备和创作水平。因此,对联用典大行其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