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驱动用户主动分享 你的产品够「有个性」吗?

 投资博弈论 2016-06-22

年来,大数据、社会化营销开始被广泛讨论,不得不说移动数字时代俨然已经全面到来,人们获取信息更便捷、选择更加多元化,消费方式和理念也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似乎单纯满足基本需求已经远远不够,于是我们看到品牌开始在产品优化和营销方式上寻找新的突破,而其中能够彰显个性的东西对用户的吸引力最为致命。


为什么这么说?个性化作用到产品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用户自发的互动与分享的欲望,因为这样不仅能凸显个性,还能在与周围环境产生关联中获得价值观认同与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有时甚至超越对产品本身功能的需求,所以很多品牌早已开始去做个性化,并且从产品的方方面面入手:功能、模式、包装、理念……

1

定制化产品受青睐


日前,康师傅饮料推出一款新的包装,上面就印有一些个性化的文字,虽然效果还没有得到市场检验,但品牌在包装上做个性化设计的案例屡见不鲜,消费者也都还买单,不过在移动数字时代,便捷的线上消费让品牌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现在随意打开一个网购平台,就会有很多定制化产品的推送,从电脑、空调到衣服、食品,都可以做到定制化,而且非常容易实现。前段时间奥利奥就做了这样一次定制化销售,简单实验了一下,倒也简单、有趣。


如果说实体产品做到定制化很容易,虚拟化的服务就比较难了,这里要提一下的是风靡朋友圈的支付宝账单,看似简单的账单,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定制化,而且绝对独一无二。利用产品自身功能的优势,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年度消费做出总结,对于消费者来说,既显得贴心,又给了自己和其他用户之间一个互动的话题,无论这份账单是不是消费者预期的结果,在这种独一无二中都能收获一种满足。


2

引领行业的消费模式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的一员一定是自豪的,因为不仅享受过这种味道,还能把这种体验分享给别人。

滴滴打车获得苹果 10 亿投资在前段时间引发高度关注,说起滴滴打车,它似乎把分享经济引向了一个高潮,而分享经济无疑也是互联网的产儿,滴滴打车正是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连接交通工具,进而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甚至改变汽车拥有方式,这也是影响人们接受这种消费方式的重要原因。

人们在这种新的消费模式中尝到甜头,消费体验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而此时扩大这种体验的方式正是分享,滴滴打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唱吧,简单来说,唱吧就是手机中一个非常普通的 App,不过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人们生活中的场景放到了手机终端,颠覆了一定要去 KTV  里 K 歌的消费理念,当然能够让用户去接受这种方式,不仅是因为它提供了这种场景化消费的条件,还非常好的与互联网结合,与其他的社交平台进行合作,让用户不仅能唱歌,还能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最终实现病毒式传播。

唱吧创始人——陈华在分享中多次对唱吧的发展做了详细介绍,其中关键的一点我认为还是在于在消费模式上的创新:用户在每一个需求上都有一个明确的需求,品牌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需求解决到极致;当你寻找到不在主要营业模式的赢利点,面对你的竞争对手时就会发现你和别人很不一样。

3

不仅有用,还要「有意思」

前面说个性化产品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无意中驱动用户主动分享,除了像上述提到的那样,还有最简单、直接一种就是激发人的兴趣与好奇,让产品体验更有意思,一个有意思的产品,最容易拉近和用户的距离。

经常坐飞机的人都知道航旅纵横,因为在功能上有需要,不过这样一款目标人群非常明确的产品,其实也因为一直对于个性化的追求而被更多人了解,比如微博上分享热度不减的航线图和旅豆竞拍,航线图带来的直观感受和旅豆的含义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兴趣与好奇,分享的用户也自然而然在其中得到满足,产品体验随之上升。


如果要问作为功能性产品,为什么坚持要做的有趣,其实也可以听听创始人——薄满辉怎么解答:产品首先要让用户感到有用,否则就是单纯的炫技和自我欣赏,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离用户很远,所以我们还要做到有趣,让产品活起来。

实现产品个性化的途径当然不尽于此,移动数字时代虽然消费者认知发生一定改变,但对于很多产品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利用个性化来驱动用户主动分享,这可能是在营销上投入很多精力也不一定能达到的,也是品牌真正想要的。

在这种基础之上,用户与产品达到价值观统一,产品获得消费者认知,然后才能进一步实现品牌忠诚,虽然产品和营销趋势在不同时代会发生改变,但这是品牌发展的必然过程,期待在移动数字时代见到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