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记体裁的由来——读《文心雕龙》

 空明苑 2016-06-22

《文心雕龙》一册,纸书置于案头,kindle带到车中,每天早晨电脑开机等待之时,或送妻子上班等待之时,就读上一两段,每觉其文字“雄深雅健”,而其对写作规律的阐发“融会贯通”。

《文心雕龙》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名著,共有50篇专论。其中前二十五篇,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各种文章体裁的由来和特点。它的第十六篇《史传》,就追溯了像《史记》、《汉书》那样的史书中人物传记的起源。

按照刘勰的说法,孔子以鲁国的历史档案为基础编写《春秋》这部史书,因为他老人家用字极为减省,它所记述的历事件背景和对人物的评价,读者可能就看不大清楚。所以,同时代的左丘明就为此写了一部注释性的书,就叫作《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其中“传”字,按照刘勰的解释,就是“转”的意思,也就是转述。当时的“传”字,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春秋》这部经典还有《谷梁传》、《公羊传》等注释性的书,主要是对字句的注释,都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描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相差很远了。

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种“本身不是一回事”的两种文体的关系呢?我觉得,从语言的历史来看,语义的偏转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规律。在人类对语言的使用中,一切所指,变动不居。我们可以在这种规律中理解“传记”这种体例在名称上的由来。“传”最初用来指称一种经书的注释体裁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后来的(人物)“传记”这种体裁呢。

当然,因为《左传》有比《春秋》更为详细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评论,也有人认为,它可以单独看作是一部史书,而不只是《春秋》的注释。但《左传》作为“编年家法之祖”(清代浦起龙《史通通释》),毕竟与《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在体例上差别较大,并不以人物作为核心,也没有成为后来延续两千年的所谓“正史”(也就是所谓“二十四史”)的体例。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以人物为中心,也就不以皇帝的世系为中心。皇帝没有被摆在历史的核心位置上。(纪传体以“本纪”来体现历代皇帝的核心地位。)此外,由于按时间编写,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线索也不够完整连贯,这也是这种体裁的缺点。对于史书体例的优劣的评价,唐代史学家刘知幾的《史通》还有更为详细的阐发。

《文心雕龙》中对史书传记由来的阐释主要是下面这样一段:

“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因鲁史以修《春秋》,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

传记体裁的由来——读《文心雕龙》

我简单解释一下:

其中“夫子闵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泣麟”几句,写的是孔子编写《诗经》和《春秋》这两部经书的思想背景,他对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道德滑坡很感到悲哀。

其中“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十六个字,非常工整对仗,说的正是传说中的所谓“春秋笔法”。它的意思是:孔子用一个字寄寓的赞扬,比给他官做评价还要高;孔子用一个字寄寓的批评,比斩了他还要厉害。

比如,《春秋》记载郑庄公杀了拥兵自重的弟弟公叔段这一段历史,只有“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句话——相当于这个故事的一个标题。而《左传》则记述了整个故事,后来收入《古文观止》,是一篇名文,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左传》对于“郑伯克段于鄢”中的“春秋笔法”是怎么注释的呢?它写道: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对这一段话,文章学家周振甫的解释就说:

“这里称‘郑伯’,有贬意,贬他失教,贬他志欲杀弟公叔段。称‘克’有贬意,贬公叔段与郑伯对抗,有如二君。称‘段’有贬意,不称弟,贬他的不弟。”

为什么这么说呢?周朝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再强大的国家的诸候,都没有“王”这么一说。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后来周室衰落,诸侯各自称王,但《春秋》只认周天子(其实只是一个弱小国家之君)为王,尊称为“天王”。楚国国君虽然称王,但《春秋》只称他“子”——地位并不高。郑国的国君因为先君辅佐周王室有功,国力强盛,已经自称为公了,但是孔子偏在称呼上贬他两级,称他为伯——这也是这个诸侯原有的爵位,就是批评他对于自己的弟弟没有教育好。孔子用的这个“克”字,本来是用在两个对等的国家之间的战争。孔子之所以用这个字,是批评他们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公叔段自己不像一个弟弟的样子,所以孔子也不写他是弟弟,这也是贬意。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需要这么解释,才能看明白。也不知是否真有这么一回事儿。可以参见我的公号文章《有没有“春秋笔法”这回事?》。

[点击下面的“原文链接”,可听我朗读这篇小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