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图看懂顺丰借壳上市!!

 昵称33542116 2016-06-22

有奖问答:外汇市场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以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在评论中写出括号内正确答案,奖励红包一个!



当然,财富取得巨大增值的,首先是下面这些股东。有朋友可能看了一圈名字不太了解,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明德控股:顺丰创始人兼总裁王卫的私人公司。


嘉强顺丰:中信资本投资顺丰的PE,LP包括中信、中银、信达、建投、国开等。


元禾顺丰:苏州工业园区元禾控股投资顺丰的PE,LP包括元禾控股、太平洋资管、中国人寿、国开等。


招广投资:招商局旗下基金。


古玉秋创:古玉资本旗下基金,实际控制是林哲莹(顺丰副董事长)。


顺达丰润&顺信丰合:顺丰的员工持股载体。


基本上没外人,也没像其他一些项目一样到处去卖额度拉一批散户进来,还是很干净的。


不过说了这么多,我最羡慕的,还不是这些股东可以一夜暴富,我羡慕的,是下面这位:




去年股灾期间,据Wind数据显示,鼎泰新材15年中报中还看不到中科汇通的踪迹,而7月8日中科汇通圆满完成了第一次的举牌,持股达到5.1%;短短数日,随后7月16日再度举牌,持股达到10.01%,一直保持到目前10.93%的持股。不到一年的时间,鼎泰新材就公告顺丰借壳事项,让我们对中科汇通刮目相看。你说这10%的股份最后能赚多少?我是不想算这道题,我只有一句话:中科招商,以后炒壳股,能带上我吗?


中科汇通为中科招商子公司,主营业务为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开展股权投资和企业上市咨询业务,由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是国内老牌的PE。这条资本市场的大鳄,在2015年股灾期间连续举牌上十家公司。


对于这些被举牌股,大多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重组预期非常强烈,而且多数为中小盘个股,壳资源概念明显。从目前相关个股的股价来看,中科招商鲜有失手,其中不少公司已经停牌重组,若未来重组成功,其将获得不菲收益。Wind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前10大股东中中科汇通共持有19家上市公司,其中15只个股仍在交易中,值得期待。如下:


谁是快递第一股?



当前,快递行业正在争相抢夺A股公司第一股。此前,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已在筹备借壳上市。




2015年3月,A股公司大杨创世(今天涨停的那一个)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向圆通速递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购买圆通速递100%股权。

在本次交易实施后,圆通速递的控股股东蛟龙集团将成控股股东,圆通速递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张小娟夫妇将成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一旦交易完成,圆通速递将完成借壳上市。

2015年4月,A股公司艾迪西(今天逼近涨停的那一个)发布公告披露申通快递借壳草案。其中,申通快递100%作价169亿元,艾迪西用股份支付金额为149亿元,现金支付为20亿元。

交易完成后,德殷控股将持有上市公司约82,288.4966 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本 53.76%),申通快递股东德殷控股、陈德军、陈小英将合计持上市公司 90,687.7661万股股份。

德殷控股、陈德军、陈小英将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59.24%),德殷控股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陈德军、陈小英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申通快递以此借壳上市。


而有消息称,中通快递(ZTO Express)则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规模在10亿-20亿美元。


快递公司上市已成行业抑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放弃坚持了20年的原则转身上市对于顺丰来说并不容易,却无可奈何。


其一,中国的快递行业已结束暴利时代。快递件均收入正逐年下滑,从2005年的27.7元/件降至2015年的13元左右,而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终结了此前连续4年保持超50%增长的纪录。而快递行业自发展初期,就带有“小、散、乱”的特点,本就是烧钱的游戏,随着行业的洗牌加剧,利润也将不断压缩。


其二,快递公司上市已成主流。此前,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已在筹备借壳上市。另有消息称,中通快递则计划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规模在10亿-20亿美元。


其三,引入资本的必然结果。传闻中彼时顺丰引入资本时就曾和资本方约定不设上市时间表,但资本的逐利性质却引导着企业往资本市场追赶。


中国的快递行业已然催生了数只独角兽,而随着它们将战火从业务量烧到资本市场,一场恶战蓄势待发,而这中间的股价市值之争或许会带给行业洗牌的机会,抓住上市契机的企业或可抢占先机。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