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静坐——不可忽视的功夫

 昵称12327548 2016-06-22

为什么要练静坐

静坐乃是我国儒、释、道三家修养的功夫,其主要目的乃是在于养生、养生、即修身养性也!因此成为儒、释、道三家所必练的基本功夫。静坐在儒、道两家皆称静坐,唯独在佛家称为「坐禅」,盖佛家坐禅不在养生而在养性,如所谓的「明心见性」,专究「悟」的功夫,自无谈不上养生了。可是儒、道两家则不然,静坐的目的不局限于养性,亦着重于养生方面。太极拳本属道家,自然亦讲究静坐的功夫!


    静坐如何能修身养性?

静坐时不仅全身四肢百骸都静下来而获得休息的机会,同时还摒除心中一切杂虑,不使伤神。此外静坐时还要配合呼吸,调和气血使之到处流畅,如此内部血液循环良好促进新陈代谢作用,从而增进生理各部器官的机能,自然符合养生之道,即所谓「静中求动」,使体内气血流通便可养生。同时静坐,可澄清心灵使内心趋于宁静,自然能使性情由暴爆而趋温和,即所谓「化戾气而致祥和」也。由上可知静坐不但可以强健内部器官,同时也可以变化气质,真可以说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了!

应持何种态度学习静坐?

有些人一听到静坐,总是会联想到「走火入魔」,因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畏惧之心。更有些人因为练习的不得法,不但不能养生,养性,反而得到反效果,真正「走火入魔」了。其实练习静坐祗要按照要按照要领去做便不会有毛病发生,相反的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按在目前生活十分紧张的工业社会里。一个人每天有一段时间自我独处,抛除繁务,让紧张的身心放松一下,对于健康方面是十分有帮助的。而静坐正是达到放松效果的最好方式。至于一般人错误的观念主要是由于急功近利,欲求速效,心中先有不正确的观念,以致于产生反效果,反而得不偿失了。因此同学练习静坐,应该按步就班,照着要领去做,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应如何静坐,要领如何?

儒、释、道三家静坐的方式皆以盘膝为主。但是可随人,体质、年龄及环境而异,例如年纪太大之人无法盘膝而坐,自然不必勉强,总之一切姿势均以自然舒适为要。

盘膝分为三种方式:

1、自然盘腿:适于初学者,因初学者之筋骨较硬,不能勉强其做下面较困难动作。自然盘腿如同军训中之「坐下」姿势。

2、单盘:分左、右单盘。所谓左单盘乃系将左脚置于右腿上。右单盘恰和左单盘相反,即右脚在左腿之上。

3、双盘:即单盘姿势的更进一步,将在下方之脚(即左单盘时之右脚)搬于另一腿上,两腿心朝上。

以上各姿势中,除了佛家讲求五心朝上(即脚心、掌心、顶心)外,儒道两家均以舒适为主,并不过分勉强。初学者, 盘腿而坐时,总是两膝均跷起,不能平直,此及其胯骨未能松开之故,时日久了自然两膝能呈水平。单盘亦复如此。至于双盘则较前两种为困难,微信搜索和美太极能做得到最好,做不来的绝对不能勉强,譬如古时练武功者,其大腿均十分粗大,就是不能双盘,这并没有什么关系,一般人祗要练至单盘便可,切不可强硬要双盘,否则会出毛病,一切祇求其放松舒适。

有人说静坐时,所盘之脚必须向里弯,以便脚根能抵紧海底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呼吸时,要提阴窍。阴窍约在肛门前一寸左右,所谓「大道不离方寸间」即指此,乃是呼吸时的重要关键,为日后打通任、督二脉的基础。因初学者不会提阴窍(从前讲呼气提肛其实便是提阴窍之初学辅助动作)故要其用脚根抵海底穴,其实此举对于呼吸并无多大帮助,反而因姿势勉强,徒然有害耳。

至于练习的次序是由?、?、?逐段练习。单盘最初时可将脚掌置于弓脚之大小脚弯之处,如此膝易平,久之便可将脚掌朝大腿根移,脚心自然能朝上了。双盘如前所示系将单盘之姿势更进一步,将两脚均架起来。最重要的是必须两腿极柔软才可双盘,否则气血不通,易生毛病。一般养生祗需单盘程度,尽量求自然安适,不可勉强双盘,更不要抵紧海底穴,只需会提阴窍便可。

盘腿盘好了之后,尽量求肌肉放松,无一丝一毫拙力。因为两手而两手能自然置于两膝之上为最好(一定要放松),因为两手心所发之气属阴,阴气下降,手心朝下。而膝所发之气属阳,阳气上升于是阴阳相合,水(阴)火(阳)相济,这对于患有关节毛病者是最好的治疗法!学者不妨一试。但是如果初练者两手未能于松,可将双手由膝向腹部移动使两手相握,直到能放松为止。至于腰部也不可用力,切忌挺直,盖腰干一挺,胸部自然挺出,气不易下达丹田,这也是佛家不能打通任督二脉之原因。腰松了,自然脊柱的每一骨节也松开了,同时腹部,背部皆成自然柔和之曲线,气血来往自然十分舒畅,反之腰杆挺直,久之会腰酸背痛。颈部要直,但不能僵硬,要自然放松!同时还要垂帘内视即所谓眼观鼻,鼻观心是也!(下颔自然内收但不可用拙力)此外要松肩坠肘,等全身都放松后始行深长之呼吸也。


呼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呼吸以舌尖轻抵上颚之天池穴,俾使气不至于漏散。气往上经玄关往泥丸,循任脉而下经黄庭(中丹田),正丹田而后气转一轮经下丹田(关元),经海底循督脉而上经尾闾至气堂。呼时提阴窍,由气堂循督脉而上,经夹脊,玉枕到泥丸而下天池穴,由口徐徐吐出。

  注意:本处吸气至关元随即呼气但恐气散故呼至气堂后(气堂在腰子处)方才提阴窍再呼气(此点为不传之秘),吸气,呼气均应徐徐为之,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闭气,否则易伤身。呼吸以愈深长愈好,但不可勉强,全凭自然。再提醒大家,呼吸时全身务必放松,尤其腰背间更需注意。

  此外男子吸气时,气系沿任脉而下,而呼气则循督脉而上,因男子任脉属阴、督脉属阳之故,而女子恰相反,任脉为阳督脉为阴,故由后降前升。(此点也为一般不传之秘)

  至于呼吸时,意念应集于「气」行经路经,一关一关的推敲,所谓「以心行气」是也。练至相当程度后气之流行吾人亦可得知,静坐时将觉得背后有一股热流由下直逼而上,此即气之所至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