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集训时有一位很有趣的孩子,之前我们只蜻蜓点水地见过一面,可是,再次见面,他就已经自来熟了。“老师,你知道吗,我巴不得我妈妈再生一个弟弟妹妹......”
“为什么?”我诧异,听说好多小孩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不惜闹自杀胁迫。“我爸妈要再有一个孩子,不就不用整天盯着我了吗?”这孩子初二,长得高高大大,白白净净,很有教养,学习也不错,父母属于知识精英,颇为开明,家庭条件也不错。在他艰苦奋斗出来的父母眼里,在外人的眼中,他应该蛮幸福,蛮知足。父母在和我们沟通的时候,孩子坐在那里,乖乖的,甚至有点腼腆,也是高高大大,帅得一鼻子。两边夹着他坐的父母,相形之下,却是矮小、苍老。父母两个你一句我一句数落孩子,尤其是妈妈,我们几乎没有张嘴的机会。孩子妈妈一会面向我们,一会面向孩子,嘴皮子上下翻飞,不时地向我们抛出一个个问题,却又根本不停嘴地自顾自地讲下去。我们明白:他们不是来向我们求教的,而是来向我们宣泄的。讲到最后,妈妈居然开始教训起孩子怎么学几何了。她对初中数学课本知识熟悉之透,让我叹为观止。可是,在她的口若悬河指指点点和孩子爸爸的助阵下,孩子却越来越窘迫。这一家三口,临出门的时候,父母还在揪着孩子“正本清源”,粗粗和我们一招呼,就裹挟着孩子,忙着去了。可是,这么一个孩子,来集训没两天,就本性毕露,1米8大高个,活泛得跟个解了套的猴子一样。
哪里有窒息,哪里必要放风呀!
也许有家长会拿板砖拍我:赵老师,你怎么为这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熊孩子说话呢?我们怎么压迫他了,我们是太爱他们呀!我们是不希望吃苦,不希望他们走弯路呀!
曾经有一位整天捧着孩子揣怀里的妈妈这样跟我解释自己的溺爱。
她小的时候,家里5个女孩,她排行老三。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照顾,都是姐姐带妹妹,一个带一个。上有长姐,下有弱妹,父母对她而言,就像天上的月亮,虽在身边,但形同虚设。“所以吧,我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想,我一定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感受到我对他的爱!“过去,物质匮乏,子女众多,家累颇重,父母对孩子的爱,一不留神,就缺失了,孩子总有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所以,很多人讲:妈妈,你打我一次呀,你骂我一次呀。父母打了他,骂了他,他反倒很受用,认为父母关注他,关心他。而现在,尤其是城市,一家一个,2个大人一个孩子,4个老人一个孙子,集全家之力去爱一个小孩。于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一不留神,爱就过了,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了。孩子们逃避父母,害怕回家,巴不得住在外面,一个人逍遥自在。甚至有的孩子成年之后,不愿意结婚,或者结了婚不愿意生孩子,其实都是在逃避爱和责任。不多不少的爱,天然有机,最合适。就像吃饭,再好吃的东西,也要适量。
我们很多父母懂得饱尝缺爱的苦,饱尝艰辛的苦;却忘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没有尝过天天被人呵护,天天被人盯梢,天天被人打搅,天天被人束手束脚的苦。与此同时,我们也饱尝了自由的甜,自主决定的甜,自我打拼,证明自我的甜和成就感。而我们的孩子们呢,是,他们物质丰富,爱丰厚,可是与之相伴的是个人空间的挤压,个人力量的弱化,个人权利的抢夺。
就像前两天有位妈妈给我电话,儿子15,马上面临中考,平时成绩也还不错。妈妈问我:赵老师,他回来后房间的门总是锁着,我要不要把门锁给他换了,不要他锁上?
我哑然失笑。
一个15岁的儿子,搁在过去,都要结婚了;放在旧社会,几乎就要顶门立户了。他难道没有自由和权利做点自己的事情,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吗?
如果你如他一般,每天生活在别人的窥探和监视之下,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父母,你会不会同样不舒服,想要把门锁上,希望给自己一点点喘息之机?
孩子会一天天长大,从婴儿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直至到离开人世。我们看到孩子的今天,粉嫩的小脸,稚嫩的心智,但,这是此刻,很快就会过去。孩子不会永远弱小,我们也不会永远强大;孩子不会永远单纯,我们也不会永远明智。去年寒假有位初三的小姑娘,酷爱文学,勤学善思,站在那里,一看气质沉静。妈妈和我唠叨孩子的问题,针头线脑都讲了一遍。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李波老师路过我们身边,只瞥了一眼,就淡淡地对孩子妈妈说:这孩子是你们家文化水平最高的人啦。你是领导不了她了。人家十几年,是读了好多书,不限课本,做了好多思考,不断进步的;而你呢,忙忙叨叨柴米油盐,这十几年,你没有学习,没有思考,你的生命是在倒退。怎么样,快吧。如果你的孩子现在10岁,你至多再影响他5年。15岁之后并不是说他就成熟了,不需要人引导了;而是,他虽然依然不太成熟,但是他的认知需要水平更高的人来引导。可惜的是,我们的父母看不见这一点。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静止的,时间是停滞的,孩子还是那个宝宝,要你呵护,要你爱。甚至有的父母接受不了孩子长大的事实,就像自己种的树,怕被别人摘了果子。盲目的爱,冲昏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不愿意放权,放手,让孩子自己慢慢地独立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孩子在我们的养育之下,人格矮化,缺乏独立的人格意识;能力受限,因为没有机会和空间去解决问题;思想幼稚,因为没有可能性去面对人生。不经历胜败起伏,怎么懂做事?
你今天的一切能力智慧,是不是你自己打拼出来的?是不是你在一次次失败中悟到的?
用爱做一个罐子,把孩子泡到里面去,十面保护,企图把所有的失败、弯路都屏蔽出去,恨不得孩子直线前进,直达目标,这是妄念,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成长规律的;这样的保护,也是全面扼杀,扼杀掉孩子向上的自信,扼杀掉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扼杀掉孩子生的冲动。
所以,不要怪孩子啃老,要怪就怪自己在该放手的年龄没有放手,结果让孩子丧失了走出去的勇气;也不要怪孩子躲你很远,他们只不过是不愿意自己的生命被你强势的爱吞没。也不要怪孩子懒惰,无能,不主动,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懒洋洋地躺在那里讲:妈妈,我好累,我就不学走路了。
爱和要求是一体两面。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爱你,只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大多数人是一面辛苦付出,一面叫嚷:我爱你,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为什么不回报我呢?有个孩子讲,当他的父母向他训斥哭喊的时候,他真巴不得父母从来没生下过她,从来没爱过她。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永远是债主,孩子永远是那个欠债不还的白眼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立的。你今天生下孩子,是你自己愿意生,想生他,想爱他,与他何干?所以,你要做了你该做的,他也要做他自己该做的。个人的命运各自承担。这一点,你应该明白,籍着你的明白,你做事的时候就有了分寸,有了界限了;籍着这份界限,你的孩子就明白了,明白自己的担当,自己的义务了。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从小表现优秀,成年之后也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独立坚强的孩子,往往他们背后的父母似乎并没有做太多。因为,这些父母在家庭中是有分寸和界限,是有尊重和信任的。父母子女之间界限明晰,各负其责。这时,孩子内在的想要对自己负责的念头才会如草一样越长越茁壮。谁都不喜欢被人胁迫着,要求着做事,孩子,他们的天性总是要求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征服。原本他们只会负责,不懂交差,是你过盛的要求,让他们学会交差。所以爱要适度,爱要理性,爱要有空间,孩子的自我才能生成,才能变你要求他而成自己要求自己。
再次:爱孩子爱到溺爱,某种程度上,你就是在对你的孩子犯罪!
有一种妈妈,看自己的孩子360度都好,尤其是如果孩子刚刚好凭着一点子聪明劲拿得不错的分数,这妈妈简直就是自豪感爆棚,两只眼睛都要瞎掉了,孩子身上的任何问题:蛮不讲理,自以为是,心术不正,胸怀狭小......通通都看不见了。
不要怪赵老师讲难听的话,因为这是事实。
前段日子有位妈妈跟我讲:孩子学习不错,但总是不够拔尖,很希望得到帮助。在谈孩子问题的时候,这位妈妈讲到一件小事。
孩子在学校打架,打完了,这位妈妈是这样表述的:“......但是,同学、老师都支持他。”
打架,还是主动挑衅,无论有理没理,正常父母都会好好管教一通。可是,这位妈妈字里行间似乎还蛮得意。看到这里,其实我已经找到了孩子的问题所在: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了无控制,功利心又蛮强,导致目光短浅,所以他的学习自然才卡在中上难以突破。
事实也确实如此,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情绪波动很大,反复无常,任性自负,而父母一随儿子的心愿,要咋就咋。
还有一位妈妈,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也是有点小聪明。在知识难度还不大的初中,这点小聪明足可以让他花费很少的力气,就拿到不错的分数。于是,妈妈得意,儿子也 洋洋自得。
这孩子很自负,看不起班里那些勤奋刻苦的孩子,经常嘲讽别人用功。有一次又嘲弄同学,结果那个刻苦的孩子不甘示弱地回讽他:你就靠你的聪明劲混吧,我还是要靠我的努力学习,咱们就来比一比,看看最后是你的聪明能帮你,还是我的努力更管用!
说完,人家继续努力,而这个从小被宠溺夸赞的孩子,却久久咽不下这口气。
被父母溺爱长大的孩子,通常吃不得苦,受不得罪,承担不了责任,脏活累活面前就大喊大叫,受不得打击,忍不了委屈,失败面前又挺不起脖子;却又自私自利,傲慢自负,情绪波动大,反复无常,以自我为中心......
这些都是他们的硬伤!是伤害一生学业、事业、家庭的硬伤!
父母们,是非对错面前,一定要有原则,不能因为他是你孩子,就一切都对;
成绩好坏面前,一定要淡定,不能因为他学习好,就一分遮百丑。
要放长眼光,着眼于孩子的品行、道德、自律,因为只有这些,他的聪明才智才能用在正当的地方,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价值;否则,没有德行的孩子,他再聪明,再有才,也没用!
孩子还小,他看得还不太远,想得还不太宽,正是需要你把关、提点的时候。你一定不能被爱冲昏头脑,被区区分数混淆了判断,这样你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了。
最后
过去的父母家累很重,子女众多,无法面面俱到,只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就可以,他们往往在孩子的道德品质上所求极严,其他就听孩子自主了。即使有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不会将手伸到孩子的具体知识上,他们会很好地分清这3点:1、我负责养家,你学到哪里,我供你到哪里,这是我的责任;2、你要做一个正派的人,邪魔歪道可绝对不行,其他的随你努力,你有多大的造化就做多大的事;3、如果我有条件,我会竭力帮你找到更好的老师,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有梦就敢放心追;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一个做人做事的榜样,为孩子一生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底子;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寻找到最好的良师益友,让孩子在更好的氛围中受教;然后
把他自己交付给他自己,相信他,给他足够的空间、时间去做事,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