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穿越回1970年代,个人电脑和互联网还未出现的时代,你会做什么? 跟乔布斯一样,发明个人电脑,推出Apple I, Apple II和Apple III,然后推出iphone? 跟比尔盖茨一样,创办微软公司? 或者,你只是注册苹果和微软这2个商标? (即使你这样,现在也该躺着笑了) 你肯定会感慨,“我要是意识到那时有多少可能性, 该多好”! 反过来想。 2050年的未来人穿越回来,肯定会对你说,“你知道吗,未来30年正在发生,现在是个广袤的处女地,你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创造了,比如人工智能,比如VR,更重要的是,你不再需要买房买车……未来已经形成ing,你get了吗?” 看看互联网预言帝Kevin Kelly如何预测未来。
在最新出版的书《必然》中,KK再次预言未来30年的未来趋势,并说未来30年,发生在今天,谁都有机会。
What?! 没房没车,那我们睡哪儿?呃...... KK是说,未来,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现在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现在重要的多。 所以,未来还需要买房买车吗?No! 拥有不重要,使用才是王道(虽然我们现在也只有70年使用年限吧……) 这种趋势现在已经有了苗头。Uber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Airbnb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短租住宿供应商,却不拥有任何房产。 KK构想的未来生活是这样的:
有人会问,不拥有任何东西,你是否感到不踏实,不可靠? KK的回答反而给人另一种启发。“恰恰相反,我感到自己与原始社会有着深刻的联系。我感觉自己像个原始社会中的狩猎者,穿行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却不拥有任何东西,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的获得一个工具,用完便将其抛之脑后,继续前行。只有农民才需要一个谷仓来储藏他的财富。数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 这里面,有着多个趋势和多个商机。 使用比拥有更重要的前提之一是,服务即时性。我想要去欧洲玩,我可以订一个服务,马上享受到地中海的海景公寓,不需要任何提前预订。如何整合各方闲置资源,变成流动性资源,从而提供即时性服务,将是一个趋势。 即时性的服务,需要一切资源变流动性。 资源流动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数字复制化。在未来,任何可以被数字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而且免费。这样,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特别有价值。 比如,个性化服务。比如实体化服务。音乐是免费的,但是现场演唱会是昂贵的。 资源变得流动性,则需要共享。 现在,连我们的梦想都是可以共享的了。 你把你的梦想放到众筹网站上,喜欢你和你的梦想的人会资助你,来帮助你实现梦想。未来,任何不可共享的事物,都是可以共享的,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比如,你的工作,你的失败,你的创新想法,都是可以共享的。如何共享? Well, 这将是你我需要摸索的。Let's try and see。 KK预言,未来30年中最大的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来自于共享这个方向。 云端。共享和即时使用的条件之一是,我们要随时随地的连接云端。未来,电脑这一端口不再重要,甚至不再存在。重要的是在云端记录着我们的全部数据。各种人工智能记录着我们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现在,这些数据被视为竞争壁垒,免费共享数据则受到法律的束缚。未来,如何创造性的共享数据则是一大趋势。
1989年时,KK第一次体验了VR。当时他预言VR将在未来10年里颠覆我们的生活。 他预言对了趋势,预言错了时间。 1989年,万维网还没诞生(1990年万维网才出现)。
1990年,KK组织了第一届公开的体验展览,首度展现了来自美国军方、大学和硅谷一些机构研发的虚拟现实系统。在那天的24小时里,任何人买票就能体验虚拟现实。当时的VR体验感受很原始,但仍然很棒。所有关键元素都已经有了:头戴显示、手套追踪和多人沉浸式社交。 只是,VR的大势没有到来。 因为费用太高。一个VR头戴显示就造价100万美元。之后,VR发明者们不断的提高质量,价格却居高不下。 直到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感谢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VR的成本大幅下降。所有头戴式VR显示都搭建在低价的手机技术之上。 现在的VR(虚拟现实),MR(介导现实)和AR(增强现实)都在为未来的读屏世界(Screening)铺路。未来,我们的生活很可能正如英剧《黑镜》所示,随处可见、可触摸的屏幕将给我们的生活极大的便利。 在《黑镜》里,人们把芯片植入身体内部,相当于带上一种半透明的隐形眼镜,这样,我们睁开眼睛,就看到各种虚拟屏幕,随时随地阅读各种信息。 未来,我们不再是上网,而是体验网络。所见即真实的体验。
看过美剧《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的人,会对里面神出鬼没的“the machine”印象深刻。 无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但它无处不在,聪明至极。它以摄像监控来追踪各种人物信息,通过设定的算法来分析谁将会陷入危险,或者谁将会别人造成危险。当它察觉有人试图想毁灭它时,它可以通过技术隐匿自己,然后逃走。 这部剧已经进行到第五季,有烂尾的可能。据说要被砍了。。 Anyway,剧中的“the Machine”则跟KK预言的一个正在开始的心智很像。KK称之为Holos,霍洛斯。 啥? 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之下,我们刚刚开始形成的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创造物。所有人的集体智能,所有机器(包括所有的人工智能)的集体行为,自然界的智能相结合形成的整体,就是霍洛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全球化心智。 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夜晚的照片,我们能窥见一个巨大机器的模样。自从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这个有机体不间断的运行了30年,未来它还会继续不间断的运行下去。 在这个全球化心智中,有人担心 “人工智能会奴役人类”。这也是埃隆马斯克和霍金持有的“硬奇点”观点。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变得极端聪明之后,开始不甘心被“人类”奴役,开始凌驾于人类之上。 这个概率发生很小。在这个心智中,人工智能,机器人,追踪,云端,VR技术,各种流动等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并且和人类,自然界中生物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零和”游戏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起着决定重要性的规则。
你知道,为何面对新技术,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总是容易陷入“人类要被干掉”的反乌托邦极端? 这是人面对未知的本能第一反应。 KK有另外一种解读。我们总是非常容易的忽视每天的进步和变化,也就是我们总是忽略我们现在处于的进托邦(protobia)状态。 进托邦,Protopia,是2个英文单词的组合:Process(进程)/progress(进步),Utopia(乌托邦). 进托邦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每天发生微小的进步。只是,这种微小的进步不鼓舞人心,极易被我们忽略。人类的眼球永远属于那些刺激的字眼。 这种微小的进步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新技术产生了新利益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负面问题,只是新利益总是比新问题多那么一丢丢儿。这一丢丢儿的进步,积累了数十年才有可能进入一种质变,形成我们文明中的一股势力。 我们现在处于进托邦的现状。与其在瞎想乱担心,何不选择拥抱未来?预言家KK说,未来30年的重大发明创造,还没有问世。未来30年的大趋势,发生在今天。谁都有机会。 Who is KK? 他是著名的科技杂志《连线》(Wired Magazine)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编,也曾担任《全球评论》(Whole Earth Review)主编、出版人。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互联网预言家”。 他成功预言了互联网发展的前30年。《失控》一书在1994年出版。而1990年,万维网才刚刚面市。在这一书中,KK预言了“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网络经济、共享经济和大众智慧等。这些基本上就是今天我们生活的互联网世界。在其最新出版的书《必然》中,KK再次预言未来。他预言了未来的20-30年的12个科技发展趋势。 他还是个生物学研究者。2001年,他创建了“所有物种基金会”( All Species Foundation),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目的是在2025年前记载和辨别地球上所有活着的物种。对生物学和人类历史的研究也形成了他的预言特色:融入了人类历史、生物学和社会学来预言未来,而不是局限于技术。 即刻 · 他山之问 即刻视频推出移动端首档国际大师级人物视频节目《他山之问》系列,力邀: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硅谷百年史》写作者皮埃罗、云经济学之父乔伟曼、破坏式创新研究集大成者福斯特……为你分享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创新、商业智慧、未来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问,看见未来。 福利:KK的签名书 本期即刻君良心送上KK的签名书:《必然》、《科技想要什么》。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截屏发送到“即刻video”(公众号:JKvideo)后台,就有机会拿到KK的签名书! |
|
来自: mrjiangkai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