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双庙村的樱桃

 昵称34506816 2016-06-22

窣破罗裙红似火

 王萌

花滴露,柳摇烟,艳阳天。雨霁山樱红欲烂,谷莺迁。一番美好风光再加上火红的樱桃的点缀,给人以说不出的美感。周山培德,至水启智,这里民风淳朴,人心静谧。小小的村庄里,随处可见采摘樱桃的游人,村委会的采收点里挤满了收购樱桃的客商,又是一个丰收年。

传统村落“扶不起的阿斗”

看着这鲜红、淡黄的樱桃,谁能想到这个村子原来是个重点扶贫村。碧山封锁的村庄大多墨守着村里千百年来的风俗与规矩,一如既往的贫穷着,不愿寻找出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广济乡北双庙村也不例外,十年前的北双庙村是典型的“三无村”,没有基础,没有资源,没有优势。村民李仁辉告诉记者,他们村共有220户人家、918人,村子很小,地方又很偏,村里当时几乎没人买车,上一次城里都很不方便,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当时他们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大多数村民都种植粮食,零散的有几户种些猕猴桃,人均年收入不到800元,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生活非常贫困。

国家多次扶贫,但是因为没有像样的产业,粮食种植又经常入不敷出,村里零散的种些猕猴桃却由于缺乏技术没有竞争力,经常是越扶越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06年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介绍,美国唐仲英基金会介入关注了这个偏僻的村庄,决定从产业上扶助,彻底的改变村子落后的面貌,形成自己的循环系统。

“勇者脚下都是路”打破僵局、创新产业

北双庙村村委会主任高轩民说:“唐仲英基金会最初的思路是,在村内发展“奶沼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由基金会出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技术为村里提供优质的樱桃树苗、奶牛,建造沼气池。奶牛产奶,粪便产沼气,沼液施肥樱桃树。”经过初步的尝试,奶牛、沼气池就暴露出了严重的局限性,随即流产。

村民们对樱桃也没有了信心,有的担心樱桃没有销路;有的担心之前没人种过樱桃,气候土壤环境是否适合;还有些村民担心樱桃树难以管理,施肥防病不到位,影响樱桃品质,众说纷纭很难协调。高轩民主动挖掉自己家的猕猴桃树,带头种起了樱桃,用自己家的田地做实验,种成了大家找到一条出路,种不好自己的损失自己承担。

经过两年的尝试,樱桃产业却蒸蒸日上,让村民们看到了“春天”。事实证明北双庙村南邻秦岭,温差比较大,气候条件适宜,空气质量好,对种植樱桃非常有利。技术不足就去请教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吕平会教授,曾多次莅临指导,这也打破了“樱桃好吃树难栽”的怪论,使得樱桃年年丰收,质量越来越好。村民们吸取了沼液施肥的经验,大力发展施用有机肥料,有的村民施用自家的腐熟禽畜粪便,有的村民更是从邻村买进。一个人发展产业非常难,但是全村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却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自从村里樱桃丰产之后,乡镇政府、农业科技大学和各个媒体都成了宣传的媒介,使得北双庙村的樱桃很快就驰名各个地区。高轩民说:“我们的樱桃都是用腐熟的农家肥、腐熟的油渣做肥料的,质量好,品相好,色泽鲜艳,口感细腻,香甜可口,所以根本不愁卖。现在是信息社会,好东西藏不住,只要果品质量好,一定会被市场所接受,引来越来越多优质客商,更何况还有政府和专家们不辞辛劳的指导和宣传。

紧跟时代潮流创造自己的“明星”

 

北双庙村终于完成了自己历史性的转变,不但是采购、采摘休闲游非常火热,而且现在村里有多家农户都开起了自己的网店,网上销售更是比客商收购价钱高了一倍,网销不但让全国各地的居民都能尝到新鲜的樱桃,而且使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高轩民告诉记者:“我们村的樱桃总是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准备扩大樱桃的种植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多尝试些新的品种,差异化种植,并促成品种的不断更新。另外,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来保持技术上的活力;成立农业合作社以统一价格,打造自己品牌,给樱桃烙上‘北双庙制造’的印记。”

全村共有800多亩樱桃,其中挂果的就有500多亩。北双庙的樱桃不但和大棚樱桃、山东樱桃错开了时间,而且由于品种的多样化,村里樱桃有早熟的,也有晚熟的,五月一月,乃至6月初,都有不同的优质樱桃上市。今年一亩樱桃可产约1000斤,每亩收入超过10000元,有的农户每亩收入可达到20000元之多。全村500亩樱桃收入可达到5000000元以上,北双庙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高轩民告诉记者,贫困和富有都是自己的选择,很多时候农村不是缺少思想,只是缺少行动的勇气,北双庙村什么都没有,一直很贫困,偶尔的一个契机,村民们发展了新产业,即使是奶牛、沼气很早就流产了,他们也不会放弃,单凭樱桃照样是闯出了自己的路,成了“明星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