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快速挑选好书?

 那种合奏的美 2016-06-22

什么是好书?

我的答案是:符合你目前的状态和需求,能让你做出哪怕一点点的改变。

但是,这样的好书有很多,怎么办?

转变思路,不要从书入手,而要从我入手。这样来看好书就分为两类:

直接改变我的行动——快速解决问题

间接改变我的行动——从长远解决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用直接改变行动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比如跑步后膝盖疼,怎么预防怎么解决?也许很多人百度解决了这次的问题(有可能是错误的答案),但下次跑步时又遇到了其他问题,所以说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很重要的,不如买本书看看。再比如带孩子,其实这比做实验还要复杂,孩子夜里总哭醒,就要排除很多因素,饿了、尿了、渴了、热了、哪里痛,还有个老人最爱的可能因素——缺钙。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获取知识,这里只讨论从书中获取知识的途径,于是看到书中的原因和方法,我们决定尝试拉伸并改变跑步姿势,用改变行动来直接解决问题。

学习达人成甲讲的读书要“从用开始”,深以为然,可惜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理论,觉得有道理,但是不用,所以书其实也可以分成:看了会用到和永远不会用到的。比如前几天复习《整理的艺术》,作者说用1.5倍的速度看电视电影,这样信息浓度可以翻倍,我会用吗,当下判断就是我不会用这种方法,你会说这也不叫没用,你可以把这个方法介绍给朋友,但是如果我都不会用的方法,介绍给别人是违背价值观的,所以它仍然是无用的,同时,再过几日我就会将这种方法彻底忘记。

还有很多教理财的书,反复强调通过储蓄获得第一桶金,好吧,那我就把京东卸载吧,结果618来了,朋友来安利100元可以买300元的书!结局你一定猜到了,赶快安装起来一看,尿不湿也这么便宜,再买点。这就是虽然通过看书改变了行为,但还没有把行为固化,这种反复是很正常的,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改变的,同时这也说明学到的方法并没有得到你终极价值观的认同,比如一个认为身材极其重要的人,饮料广告做得再好,他也是不会买的,因为不喝饮料已经成为他认同的事,内化得很深,因此行为不会因外部而动摇。

间接改变行动是指对观念的改变。

同样是美食书,菜谱属于快速解决问题,还有另一类是美食散文,比如作家蔡澜,庄祖宜,殳俏,看他们写的文章不会马上教会你做菜,但是可以激发你对美食的热爱,有些人因此辞职走上厨师之路,有些人开始记录自己每天的早餐,这都是因为书中的思想激发了他们想做某件事的观念,而这种深远的影响最终改变了行为。

比如我为了能更好的判断权威信息,现在权威也很多,权威之间也要打架,信谁的?看奇葩说时,你是不是不停点头,在正反间游移?为了防止自己被带着走,要主动思考。也为了更好的写文章和进行口语表达,我打算学习结构化思考,从逻辑入手。买了《逻辑学导论》,然后发现家里有一本束之高阁的《简单的逻辑学》,kindle里放着《学会提问》,还用得到APP买《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样抱娃时看手机和kindle,白天空下来就看逻辑学导论这本大部头,晚上看简单的逻辑学,结构类似可以比对着看。当然这类书还有很多,但是我已经有:一本系统的教科书,一本入门书,两本高分书,可以再选一本最新出版的书参考,如果看了觉得有疑问,没关系,这时候已经入门了,再选书也会更清晰,诸如《金字塔原理》、《沟通圣经》、《文心》、《沟通的艺术》等等都可以作为补充。

选书小贴士:

1、生活和科技类是最容易过时的,选一两本经典理论再结合最新出版的高分书,比如摄影、旅行、健康、互联网、理财等,我习惯用豆瓣书评结合亚马逊评论,偶尔也看简书和当当读书的书评(在家带娃不方便逛书店啊)。

2、虚幻类和非虚幻类的书比例最好控制在1:9以内,虚幻类也在传递着真善美等价值观,属于长远解决问题一类,但是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的,直接的,便捷的获得这类感悟,践行比看书更重要(正念的方法),而非虚幻类更难习得,需要不断思考总结再实践再思考总结,常常会让人产生刷新价值观,醍醐灌顶的感觉。

3、不要一次买很多回来,除非你是打算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个领域的书有很多雷同,且良莠不齐,可以按照我前面选逻辑书的方法,各种角度备一本,可以看清整个领域的结构,比如我想提高记忆力,看了多米尼克写的《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他提到用博赞的《思维导图》来记忆,然后看《神奇的眼脑直映快读法》,说这是与思维导图和多米尼克记忆系统并列的经典方法,接下来有需要就可以按照这三个系统来分批购入。

4、不要盲目看评分。高分书也有很多不适合你的,之前我看治愈系的《厨房》,看完只想说四个字:无病呻吟。因为我并不需要治愈,当时只是看到评分很高,好奇心使然,就是因为没有从我需要入手去考虑,盲目选择所谓的好书,而这就是一本我用不上的好书。

5、少买新书。现在有很多书都是专栏,公众号,博客内容梳理一下,集结成册,既不系统也不科学(很多无数据支持,罗列观点而非事实),唯有一点,观念够新,所以偶尔可以买一本看看。

最后,毛爷爷教导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据我观察我们最怕“坚持“二字。带着求改变的心看完,最后带着三分钟热度离开,再好的理论不结合实际也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一直很火的思维导图,你就是不画,然后艳羡的说:哇,我就崇拜会画思维导图的,然后永远停留在仰望中。

所以,在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前,不求改变,开卷无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