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评:从易到不再参与补贴战谈马云曾犯下的错误

 磐石之心 2020-09-04

读本文你将得到什么?

易到用车“不玩了”的真相?

生态专车,能做成么?

为何说滴滴快的合并是大错?

易到用车用“不玩了”作为宣传语,而且“血红色”字体也引发了易到用车要放弃打车市场的猜想。


2016年6月21日,易到用车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见证,易到2016夏季发布会。在会上,揭晓了“不玩了”的谜底:

首先,不与滴滴、UBER拼补贴了。易到创始人周航称,拼补贴不是打车行业的本质,拼服务,更关注用户需求、体验,才是本质。所以易到充值100%返的活动只搞最后10天。


周航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滴滴、UBER两家想要称霸的企业,必须通过补贴争得你死我活。而且他们财大气粗,乘客、司机也都只认“补贴”。所以易到不再补贴,不等于打车行业补贴之战会暂停。

其次,更名“易到”,做生态专车。周航十分感慨易到用车在死亡的边缘被乐视拯救,而且把易到纳入到乐视的生态体系中。加入乐视阵营246天里,与乐视一起在易到平台上送出了10多万部手机、电视以及乐视会员服务。


这也被周航定义为“生态专车”。不再拼“补贴”的易到,如何参与竞争?的确,滴滴、UBER的烧钱大战,属于同质化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类似的战役都以一方死掉收场,比如,滴滴与快的大战,最后快的死了;美团与大众点评大战,大众点评被美团收购;58同城与赶集大战,58同城收购了赶集。

再次,快的并入滴滴是战略错误。我曾设想,在滴滴与快的大战的时候,如果快的选择主攻出租车市场和高端专车市场,不加入“快车”,必然获得出租车司机、政府的鼎力支持。因为通过打车软件帮助出租车司机降低了空载率,提高了效率和收益,同时也通过可视化数据提升了服务品质。

而主打高端用车市场,则与出租车又差异化竞争,服务更高端人群。这样快的打车就可与滴滴打车不再死拼,反而可以从出租车司机手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软件服务费,从乘客手中获得广告收益,从高端专车市场上获得打车费收益。

这才是真正的差异化竞争,而不是“非要你死我活”和通吃一切。而且出租车市场真的会被快车、专车替代么?烧钱数百亿,最终结果是阿里巴巴与腾讯在滴滴身上的利益纠结不清,而且补贴永无止境。

假如当时快的选择出租车市场,服务司机,那么阿里巴巴就不需要参与滴滴与UBER的烧钱大战。可能有人会说,这岂不是放弃了“智能出行”这块大市场?这又是一个思维上的局限。

智能出行,本质是大数据。阿里巴巴完全可以通过出租车打车软件获取这些数据,并利用高德地图完成数据的积累。

互联网+本质是帮助传统企业提升服务效率、体验,降低交易成本,而不是为了干掉传统企业而生。

而如今,滴滴打车使用的是腾讯地图,阿里巴巴的出行大数据如何获得?停不下来的补贴,如何继续大规模投入?如何接招政府监管的“达摩利斯之剑”?所以我认为这是阿里巴巴、马云的战略失误。

经济学一直告诫我们,寡头公司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最终都会两败俱伤,所以滴滴、UBER、易到三者之间的补贴大战是双输结果。现在易到宣布退出这个大战,也是明智之举。

最为关键的是,易到退出这场战役后,如何将其愿景“生态专车”打造的更好,这关系到差异化竞争。目前,乐视正在做乐视汽车以及车联网服务。有一种设想是,未来易到将全面采用乐视汽车,让乐视汽车自产自销,同时引入代驾、金融理财、汽车租赁等各种服务,打造易到生态。

只是我们很难判断的是,在滴滴、UBER疯狂烧钱做补贴的市场现状下,易到这种生态玩法是否会被车主、乘客接受,毕竟他们都为了补贴而来。(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