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可以说是我天生的爱好。有人曾经问我,你是怎么写字的,有什么秘诀?我一时还不好回答。提起写字这玩意儿,要说容易也容易,只要文房四宝齐全就可以动手了。但是,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了。而要想把字写得漂亮,写得美观,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自小开始学习写字,那是父亲要求的。我能坚持下去,还有些进步,应该说还是父亲的一点功劳。的确,我写字有天生的兴趣,坐下来可以写上几个钟头而毫无倦意。只要有机会和在适当的场合,我就乐意挥上几笔。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兼任过几年中专学校的书法课。那是从初学书法开始教,也给学生介绍过:篆书、隶书、楷(真)书、行书、草书几种书体。有些书体只是让学生欣赏欣赏,开阔眼界,而开始还是学习楷书,因为它是打基础的。基础打得好,学习其他书体才会便捷。 我常常给学生讲,写字要学会思考,不能老是照葫芦画瓢,即使你完全学到家了,也还是别人的东西,缺少自己的成份。 我认为,书法要写得独具特色,写出个性来实在不容易。我力求在这方面下些功夫,作些探索。 在书写过程中,我曾尝试过用排笔(或用画笔)写行、草书。不要说写出来还有那么一点味道。别人看了,肯定我写得不错。现在,我还在继续练习这种写法。 回顾我几十年写字的经历,体会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要练。常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字不练怎么能写好字呢?我的实践体会是,除特殊情况之外,要争取每天练字,至少写上两个钟头。当然也不尽然,时间多一点也可以。经常练字就能使自己的手使用灵活,做到熟能生巧。练字可以在纸上书写,也可以空书;可以先临帖,后脱帖书写。总之,要长期练习,不能懈怠。 第二要思。意思是思考。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张学、思结合。要想把字写得好看,写得美,不动脑子用心思考是不行的。思考的过程就是研究、改进的过程。我写字有一个长期养成的习惯,就是在写完一幅字的时候,要反复琢磨——挂起看,摆着看,近看,远看,横看,竖看。除了看字的结构,还要看书写章法与整体效果。有时还把写好的字,让家人看,朋友看,相互切磋,听听意见,以求改进。 我看过不少书法名家的书作,确实感到美不胜收,令人心醉。但如果仔细研究,也并非每个字都写得到位,总有瑕疵。 思考即研究。只有注重研究,并不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写字才有长进。 我见过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学练书法的时间很长,但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毫无进展,而且字形、结构呆板,已经形成凝固化的程度,无法再提高了。究其原因,还是缺少思考,或者说不善于研究造成的。 第三要学。学无止境。这是至理名言。学练书法不要忘记勤学。实际上可供学习的地方很多。诸如:街道门牌,古刹寺院,家族宗祠,书家手迹,书法展示等处都可以前去欣赏、学习。 中国汉字那么多,并不是每个字都好写和写好的。因此,要细心考虑如何写好每个字,就得狠下一翻功夫。我有时常常为一个字总是难以写好、不能令人满意而发愁。而偶尔在其他地方看到我难写、写不好的字别人写好了,就可以作为借鉴,学过来或者稍加改动,便成为自己的东西。 在行、草书中,我们常常见到同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形变化显得多姿多彩,十分美妙。如果在一幅书作中配搭得当,必将成为佳作。 写字,从根本上讲,乃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更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只有勤学苦练,长期坚持,善于思考,既向前(别)人学习,又不断探新,才能把字写好,写出特色,富于个性,卓有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