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气不如争气 宠辱不惊笑看人生

 虹72 2016-06-22


生气不如争气 宠辱不惊笑看人生


人为何而活?这是一直困扰人类生存价值观的问题。为金钱?为名誉?为情感?还是为梦想?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界定。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生在世,无一人可以离开物质而活。然而我们发现,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的物质财富拥有得越来越多时,我们的幸福感却在逐渐减少,物质对于身心的羁绊与困扰也越来越多,甚至自己会因为无法获得某些财富而生气、恼怒,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西方哲学家梭罗说:“大多数所谓豪华和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为此,有识之士更愿意选择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因为,简单和粗陋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为了获得圆满无悔的一生,我们必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可见,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往往会让我们的生活贬值,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甚至生气抱怨。
  我们发现,大凡对生活充满幸福感的人,往往在心性中都保持着最为朴实的东西,他们对物质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求拥有内心的简约,过着宁静快乐的生活。
  佛说,美好无处不在,不美好则来自贪欲。而贪欲又来自哪里呢?追本溯源还是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太过强烈。当然,追求物质与财富并无过错,只是,若想活出一个不生气的人生,就要懂得:生活的目的并不只是物质,还有建立在物质之上更多美好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庄子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在《庄子.山木》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庄子去见魏王,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衣,鞋子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魏王见了说:“先生看上去怎么这样疲惫呢?”
  庄子答道:“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心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所谓生不逢时就是这样。大王应该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吧?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对它们也不敢小视。而等它们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时,就会小心翼翼地行走,并且还时不时地左右张望,感到十分恐惧。这并不是因为猿猴们筋骨变得紧缩而不再灵活,而是因为它们到了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所以,现在处于君昏臣乱的时代,我怎么可能不疲惫呢?比干遭剖心刑戮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好证明啊!”
  庄子一向尊崇安贫乐道,认为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内心的安宁,虽然庄子生活得很拮据,物质生活贫困不堪,但是他在看待世事上却有着自己的豁达胸怀,因此,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一个人要想幸福快乐,可以在物质上贫穷,但是在心理上一定不可以贫穷。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内心想通,避免碰触生气的边缘。
  一个人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倘若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情,拥有积极的心态,依然可以获得圆满的人生。但是,如果一个人内心空虚,只在乎金钱,贪欲满心,即便他获得了大笔财富,也终究不能快乐。因此,想要获得真正的快乐,不为生活的表象所困扰,就要正确认识我们生活的目的,这样才能少一些忧愁一与恼怒,真正做到内心不生气。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芳一直过着安宁快乐的生活。一天,她去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本来是怀揣着喜悦的心情去赴宴的,可是当她看到几年未见的大学室友时,心却跌入了万丈深渊。因为小芳看到昔日和自己的条件不相上下的同学,现在不但小有所成,而且还嫁了家世又好、收入也多的老公,这让小芳无比嫉妒。这顿宴席小芳吃得很不是滋味,回到家中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一边感慨自己生活得太过一般,一边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如同学的老公收入高。于是,小芳开始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为什么不快乐?就是因为她把物质生活看得太过重要了,本来可以开心平静地生活,却因为与同学攀比,失去了快乐的源泉,让她陷入了情绪的低潮。其实,每个人对于生活财富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有些人虽然生活条件很优越,但是夫妻关系却不和谐,或是在工作中不得意,没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这些终究不能让一个人真正地快乐。而有些人虽然生活条件一般,却有着自己坚定的梦想,有着一颗爱人之心,他们遇事平和坦然,心中自然是很快活的。倘若小芳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如此生气,闷闷不乐了。
  那么,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交织的人生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平和淡定、不生气、不恼怒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剔除贪欲,知足常乐。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过“知足者富”,然而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很少,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欲望都很大,欲壑难填是常有的事。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欲望是海水,越喝越渴。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欲望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火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意思是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应到轮回六道的苦果?是因为贪欲。由于贪欲之心太重,所以产生了种种的痛苦。因此,佛家提倡人们要去除内心滋生的欲望,这就要求人们懂得安贫乐道。

来源:牧之《不生气 :生气不如争气.宠辱不惊笑看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