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一周精评(034--043)

 昵称C95uyiRv 2020-10-21

前言:【现代散文网】计划出一本精选散文集,现是全国征稿阶段。在文章发表时会邀请资深的评委老师点评打分。以下是对034--043号作品的部分点评,温馨提示:阅读原文请点击红色标题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4】董晓可《在无常的人世间》


A、他拿流年,乱了浮生”,这是我对本篇文章总的评论。

这是一篇以人生为主旨、以母子的聊天开始切入、既生活又现实的悲情文章。文中对亲情的疼爱、对命运的无助清晰可见,触手可摸。舅爷家积攒了一辈子的钱被骗子骗走、同学的母亲意外车祸身亡、家里水果生意不好、亲戚和自己的单位效益越来越艰难、爷爷去世、父亲苍凉的悲鸣、村里被岁月剪了平头的坟堆……那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一起聚拢,像巨大的黑网,一下子击中了他,桎梏了他,让他溃不成军、连句安慰母亲和自己的话也没有。母亲的忧郁、现实的残酷,让他开始认命,让他开始向命运屈服。他的人生是绝望的,是悲凉的,是挣扎的,也是努力的,我突然感觉到一阵压抑,一阵痛,为主人公,心里发痛。我痛在:他拿流年,乱了浮生。好心情是天使,坏情绪是恶魔,来来回回的,折腾的总是自己。

面对劫难,我们除了坚强面对外,必须强迫自己分散注意力以减缓其冲击速度,达到或接近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且不可穷极一时之力,让自己心力憔悴。而主人公正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从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力、无助和绝望。世界怎么样,取决你凝视它的态度。你焦虑,说明你有上进心;你痛苦,说明你对生活还怀有希望。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美好都会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生命中已经过去的岁月谁都无能无力,最后还是被时间翻过了那一页。我想,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定有许多好光阴。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活在过去,是对人生最大的贬值。当下即使再难,却是所有希望的开端。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时,莫若将一切交付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记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从一个故事走到另一个故事里,再回首时,当时认为很痛的光阴,已经模糊甚至成了弥足珍贵的美好记忆。正如泰戈尔所说:“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兰馨

B、素朴,醇厚,充盈,通篇如是。一场久别后雪天里母亲关于村子里两桩无常人事的轻声细谈,勾起了作者的诸多感慨。我喜欢在文字里看到人的敏感,丰富,心底里的浪涛汹涌。唯有思考是让人凝重的。乡土,父母,生活……当初是拼了命的挣扎苦读,后来是饱含热泪的挥手分离。究竟哪儿比哪儿更好了一分或者是一点呢。是黄土庄稼的广阔深远还是城市霓虹的闪烁游离?也许,有时候我们都迷失了。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来不及思量终究要往哪里去。

生命的轮回里,每个脆弱的载体都要承受许多。我们看见微笑,看见希望,看见爱情,我们也会遇见失去,担负意外,感触悲伤。在一篇数百字的文章里停留,看到陌生人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命运跌宕。感谢文字!—艾十水

C、引用诗人王海云的《母亲》如本文的点睛之笔,世事无常而亲情始终如一,母亲如莲,如佛。文章画面感强,能读的出是由感而写,文笔细腻,温情旖旎,直到读到一半出才发现是位先生写的。如果非要找个缺点,只是劝作者乐观一些,双亲皆在,何必管世事有无常?家合万事兴!—毕清静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5】扶摇《如若相逢是瘦的》


A、像是一幅用文字精心勾勒的水墨画,淡淡的颜色、长长的留白、细致的线条,带着深深的情思。看得出作者十分用心,像一个工笔画家。这种散文很难写得出色,因为必须考虑到意境、思想、形式的结合,紧密又疏放,思维可以放肆地游走却又恰到好处。作者做得很好,情景交融的画面感强烈,文章如果再升一格,可能把情的部分减弱会更好,个别词的斟酌推敲可去掉。—张洁


B、此种文字,字字讲究,句句安排,节奏感好,骨肉匀停,但要写几句点评,还不如如何下手。昨天偶尔听张爱玲写玫瑰花在静夜里落,从一瓢到一丛,从低叹到长吟,很有意思。后又写菊花的渐萎,山茶的整朵绝命,极为细腻柔和,得雅人深致。老舍先生写月牙儿,汪曾棋先生下水乡,阿城先生写捡食饭粒,齐邦媛先生写英国诗,罗曼罗兰写音符,张承志写阳光下的波光⋯都一样特别,丰满,与众不同,巧思精工。“书上的扉页”应为书的扉页,但“黄昏的朦胧一点点加深,像极了忧愁本身的样子。”写得实在是好,可设想女吏窗前执笔抒怀的样子。—王安礼

C、这是一篇非常有灵性、有意境、有韵致的好文章,它有睁眼可触摸、闭眼可想象的画面感。作者的触角敏感、脆薄;文字轻灵、优美;他的情绪忧而不伤、怅而不惘;他的思念,浓烈而不浓艳、缠绵但不纠缠,读后让人心疼。都说真爱的感觉就是心疼。可看完这篇文章,我心痛。看了五遍(两遍默读、三遍朗读),痛了五遍。我心疼文中的“他”对爱的真挚和用心;心疼“他”:相顾无言、无泪千行;心疼“他”:真想大哭,却不让声音以衣衫褴褛的姿态入你的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竟能让我们的主人公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人无穷的想象。这是一个下雨的黄昏,一个清雅的男子,在灯的光晕和雨夜的幽静里,思想飞离打开的书本、去思念心中的女子,去猜测“琢磨不透的她”、去想象相逢时两眼对视的瞬间、去提醒自己即便落花无情、流水有意,也要坚信爱情,不要偏于一偶,过于沉溺,而要有“风飘飘而吹衣的坦然”面对重逢……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想起卡明斯的诗句:

爱情比忘却厚

比回忆薄

它最痴癫最疯狂

但比其所有

它为不朽……

—兰馨

D、全文最令人意外的一句:不知不觉,我也成为红尘中的和尚。因为这彻底破坏了我对文章意境的想象。本是很纤弱柔细的一篇。姿态诗意。仿佛一个多病多忧的失意伤春女子对窗对坐,对雨惆怅。一众心事,此起彼涌,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声声叹,纷纷愁。怎么说呢,就好像香气弥漫的闺房里若隐若现的幔纱下伸出一双纤纤玉手,如雪似玉。单观这手已足使人叹羡夸赞,仿佛已在想象里看见一女子身影一摇三晃。步步生姿。忽然那边厢穿出一男性的声音,说这手是他的……只能说,还是不要乱嫁接的好。这样的字句,还是归属于女性作者为好吧。也许是我领会错了。作者本身就是女儿身,那再好不过。个人观点—艾十水

E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透过雨,窗,暮色,把哀愁描写得淋漓尽致,相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幸福的,而作者却是别样的悲伤与犹豫。第一次看时感觉是一篇不错的抒情性散文,多看几遍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地方用词不当,例如“我在耳畔悄悄问你关乎人生的话题”问话题?问是问问题吧?还有后面的“旁白”“脑中涌上一阵琐碎”等,词语搭配不好,而且用词不准确而且作者思想跳跃很快,文字跟不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望作者能静心慢一点去表达这些文字,文字的意境会更好—黄晓洁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6】张云龙《 毛拉洪的远方》



A、这篇文章一下就让我进入了一个普通读者的角色,而且从头到尾都沉浸在其中,文章与读者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这样吧。自然、流畅的跟随着文字的指引,心无旁骛。这是文章的魅力。细致地讲,一个叫毛拉洪的新疆孩子作为民族之间的桥梁存在着,他代表着渴望、知识、文化的交融、民族的和谐,代表着一种跨越鸿沟和矛盾的必然与希望。作者感受力强,思路清晰,语言扼要、前后呼应、收放自如。最好的一点是作者做到了“隐”,作为一个描写的人只是踏实地表达事物、情感本身,丝毫没有跳出来的痕迹。文中隐约有一笔带过汉族与新疆本地民族的矛盾,与全文的主旨来讲,这部分显得不太充分。—张洁

B、这篇文章,写了一支钻井队到新疆库车县一个边远的维吾尔族村落打井、作为其中一员的作者因买馕饼邂逅小学生毛拉洪的故事。本文立意高远,行文大气,饱含深情,文采非凡,很有感染力,是一篇质量上升的佳作。

优点:

1.本文标题《毛拉洪的远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诗意,唯美而耐人寻味。

2.立意高屋建瓴,视野中凸显见识。文章从“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微笑拉近了心的距离”写起,最终落点到“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让人深远”这一主题。

3.语言优美,行如流水。朴实的文字,饱含深情,凝练而深刻,准确传达了那份珍贵的感情和惦念。

4.小处着手,大处放眼。材料新鲜,构思精妙,悠远中体现文章的张力和作者文采的斐然。读后印象深刻,意犹未尽。—兰馨

C、本篇选材特别,因工作性质的原因,作者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与一位叫毛拉洪的新疆维吾尔族小男孩相识,熟悉,最后分离。文章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一处是语言的不通会造成交流的隔膜。另一处是微笑是最接近心灵的方式。这个渴望远方渴望更广阔世界的童真孩子不仅仅给本文作者,也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难忘的画面。我们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了一双澈透的望向未来和未知的无邪眼睛……在馕饼,红枣,哈密瓜,和核桃陪伴下长大的毛拉洪,愿他的明天能更辽阔,更高远。—艾十水

D、当新的事物出现在孩子们身上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一场不一样的改变。作者的这篇文章带有浓浓得异乡风情和淡淡的引人深思,很具有故事性和代表性。毛拉洪作为文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会汉语,对远方充满着好奇和渴望,拉动着整篇文章的发展,从毛拉洪会说汉语到他身边同龄的孩子也会说汉语并且能够很流利的交流,再从都会维吾尔族村落的变化,从中得知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一切都在变得好起来。而毛拉洪的远方也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文章应先介绍背景,不然读者看了半天都会懵懵懂懂的感觉。—张洁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7】李桂芬《 清明无雨》


A、读李桂芬的伤感散文《清明无雨》,不知不觉眼眶就湿润了。文章开篇铺设了作者清明节祭奠父亲的仪式场景,中心段落女儿用饱蘸泪水的笔触写下了父爱真情。 语言朴实,至情至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是一篇成功的悼念追思父亲

的好文章—易德学

B、优点:

1.标题别致,夺人眼球“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标题居于一篇文章之首,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本文标题《清明无雨》,新颖别致,吸引眼球,除了给文章增色外,还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产生了阅读正文的兴趣。

2.开篇有悬念,氛围摄人心。抽烟、咳出的眼泪,不想抽烟的竟是丫头;坟头、烟柱、纸钱、祭品……廖廖几笔,渲染了一个悲怆的氛围,在开篇就定下了一个悲伤的感情基调,对后文描写父亲,做了情感铺垫。

3.引用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名句,为文章增色不少。

4.在内容安排上,作者紧扣主题,思路清晰,构思巧妙。全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尤其笛子一事,不仅让文思有了曲折变化,更饱含了个人鲜明而强烈的思父缅怀之情,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缺点

1.结尾乏力。“父亲的清明节虽然无雨,却注定了也是湿的”,意蕴到了,但力度略显单薄,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多了一个字,别了两个字。—兰馨

C、逝者如斯,请节哀

 清明无雨,泪眼婆娑

清明时间,拜祭父亲,悠悠长长的思念由此而来,烧着纸钱,和坟的里头说着内心,作者肝肠寸断,也由此引出了我觉得对于父亲生前的亏欠,和父亲给我如山般的依靠。文章随着作者心情的波动而跳动,真实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以及父亲逝世后作者内心的孤苦和无人理解。文章把人物的动作,对话,描写得很真实,形象生动。作者在“父亲就那样不认识我”到“唯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中间那段文字可以省略,太多的情感描写会使整篇文章显得累赘,因为故事情节的叙述已饱含深情。—黄晓洁

D作者通过清明这个节日,去“看望”父亲,往事的点滴浮现在眼前,情感自然地流露,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便成了永远。开篇的前两段,作者设置的很有新意,“我把烟立在坟头……”让读者在一瞬间恍然大悟,不禁感慨。文中通过三个事例,父亲生前的爱好、父亲病重离开以及“我”婚姻变动来分别说明父亲身上赋予的宝贵品质,很有画面感,文字功底很足。但是内容有些混乱,缺少逻辑性,有个别错别字,句式有毫毫问题;文中,作者的修辞手法很特别,结尾出呼应了标题,清明无雨的含义便说明了出来。—南小鹿

E、作者有苦不说,抱怨杜牧;有苦不说,只述回忆;有苦不说,倾入酒中。以抱怨杜牧、回忆过去、借酒销愁怀念父亲,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如果文章内容是真实的话。若内容不真,那作者是个好编剧)。这篇文章倒着读会感觉更好,文章中的父亲,是酒,是回忆,是一首清明的诗。—毕清静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8】徐和生《 永不滑落的星星》



A、同样是怀念的情感,这篇显得明亮许多,都是很美好珍贵的回忆,清晰地表达了对过去的念想和感恩。2、写作思路有条不紊,细节描写准确到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作用得很不错。—陈仙玲

B、一件件小事彰显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以及漫满满的回忆与想念,这个世界有很多种爱,很庆幸属于亲情的那种最无私的爱伴我们左右。

“永不滑落的星星”暗喻离开人世的奶奶,“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常在。文章内容很真实,奶奶离开八年了,但“我”仍忍不住想念她。作者表达中心很散,情感表达不足,有细节描写但刻画的内容并不突出。在结尾那一段,感情似乎过于客观,而缺少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情怀。—南小鹿

C、文章的故事的叙述很柔和,如一阵晚风轻轻吹过,泛起淡淡的思念文章主要记叙了与奶奶一起的时光,夜晚,扇,樟树籽油,星星,一段美好的时光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遐想。但文章后面说那些奶奶给予作者的教导思想,没有任何提及,会让读者觉得很突兀,例如它指引我人生前进方向,在前文中没法感觉到哪里有提点到。故事情节的表达不错,但情感的表达略拙,最后一段的描写有些思路就不怎么清晰,主题不能突出。对于“端午节就要到了,写下这些文字缅怀我亲爱的奶奶:奶奶,天堂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会显得多余和不正式,可以删去—黄晓洁

D、一篇追忆文章,主角是离开人世八年的奶奶。往昔中的奶奶喂贪恋竹床的孙子吃饭,用土方法为他配制驱蚊药,两个人在月空下看满天星星,成年后离开家乡在外仍能时时听到奶奶电话中的殷殷嘱托……爱是无声的水,滋润着,陪伴着,呵护着……可那水,那爱是有期限的。我们总以为身边人的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他们的身影会一直在我们回家的远方翘首期盼。可孰不知那不过是永远美好的一厢情愿的童话。当离别来临,来临……过去发生的一切像极了一场旧梦,影影绰绰在水里一一浮现,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一旦你忍不住伸手去触摸,它们转瞬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但也唯有回忆能带来真实。唯有文字能教人审视我们的恋恋不舍。

朴实,自然,从心底溢出,如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艾十水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39】四毛《 我想我老了》


A、立意有趣,值得一读。文笔流畅,精致优雅。“一个过日子过久了、会算计的粗俗女人的心思便是这般了吧?”这种写法,很有自省的意思,有点味道!文章的结尾说是要去泡一壶清茶,也符合老年人的习惯,也很有意思。那么,这篇文章又有新什么值得吹毛求疵的地方了,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事,没有更曲折的故事和深致的情感。80年代有一篇小说叫做巜散淡的人》,作者谌容,还有一篇小说叫做《感谢生活》作者蒋子龙,写的都是日常的情感,史铁生的小说《我的地坛》,写的也是所历所思,但是为什么更有意思呢,因为作者的经历与普通人不一样,眼光也不同,表现出来的作品不同,有一种审美的趣味,而不仅仅是平凡生活的记录,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求的就是作者的阅历,行文的技艺,二者不可偏废。—王安礼

B、一个旧贴盆引出的一篇文章。当你总是回忆时说明你已经老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话,大意如此。往往,不由的就会沉浸在了过去。爱回忆的人,也不见得是谁拿了粉笔从莫年莫月给刻出了明白的分界线吧。我曾亲耳听见几岁的孩子说,妈妈,过的好快,那时候我还在上幼儿园,现在我小学了……我想,他们说的有一些道理,但并非全部。拥有了过去的人,都是有资格回忆的人。它不管你的年幼。它只负责你的旧事旧情绪。人人在过去的翻涌里看到镜子上的泛白年画。像窥视的万花筒,一页页,一幅幅,自动切换。文章写出了一个人的瞬间,也是很多人的瞬间。在过去的画面里流逝着新的分秒。新的又成为了旧的一部分……循环更迭,无止无休。凡是真实的就是很好的。无关修辞,无关手法,也无关意境。自然成就所有,包括一篇文字。—艾十水

C、优点:

1.题目亲和、新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新颖的标题不仅有顾盼神飞的感觉,还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本文,《我想我老了》,题目贴近生活,既亲和又深刻,将文章旨意巧妙而温婉地传递出来,简约却不简单,颇值得人称道。

2.作者联想丰富,语言闲淡优美,有自然的生活气息,又不失文学雅致。

3.笔间有本心。作者用亲身经历(往往刚放的东西就会忘记放到何处;想喝茶却怕睡不着;以前认为重要的事,现在觉得不重要了。),写了“我想我老了”的表象、感悟、思考(成熟的人才能活出自我来;只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才能真正地品味人生和生活),让读者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历而知之、“借得平衡一缕魂,我自静默向纷华”的情怀。

缺点:

1.开篇的举例不经典,表意略散漫。

2.主题的升华蜻蜓点水,力度不够。

3.错别字三个。—兰馨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40】周光辉《 麦客》


A、对麦客的怀念隐约是作者对一个时代劳动形式的怀念,被水泥地架空了的土地少了份温度和热情。文章对麦客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这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的麦客变为机器的麦客,现代化科技带来更为便利丰厚的收获,也带来了一种必然的隔离,带来了正面与负面的交织和思考。作者怀念的是人工的麦客,有温度,有思想,会交流,会累得满头大汗的一群人和一个时代,水泥地与收割机代表着同一种情思,但是思想性仅仅停留在两个时代表面的对比上,对麦客的描写非常到位,但是没有更深入地挖掘水泥地和收割机带来的隔离感和架空感—张洁

B、“金黄色中有几个小小的黑点,那是弯腰割麦的麦客。”其实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画面感还是极强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写下来应该也是一篇好文章。只是因为前些年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里面就是写的麦客,由于那个印象太深了,再看其他一些同类的作品难免就要两个相比较,虽然这种比较是没有道理的,一个是大师,一个是普通的散文作者,但人的头脑就是这样没有办法去改变。前些年挨家挨户割麦的人,跟现在挨家挨户开着收割机去割麦,这本身是一种历史的关照,对比,很有意思。就好比陈丹青先生画的册页,左边是书法右边是春宫,这是一种并置的现代艺术。我一向盼望,这类怀旧散文也好,当下散文也好,都把时间弄准确,能看出这是60年代,七十年代, 80年代,还是现在。以前看一部纪录片拍的路遥先生,说他写《人生》之前做了很多扎实的案头准备,去收集了近30年的人民日报跟天气资料,哪一天什么是什么天下雨天晴风灾还是洪水,都有记录。哪一天什么作物长起来,小麦开花,大豆爬藤,都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准确的表达。换句话说,路遥先生的作品里面的人物活动的场景也好,生活的天气也好,经过的公路车站…都会有比较准确的还原,真正需要艺术加工的是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故事。我们看西方的小说,尤其是像凡尔纳神秘岛机器峊,包括像现在比较流行的巜冰与火之歌》包括大量太空歌剧小说,作者都会先去绘制一副地图,把每一个不同势力标注明白,据此展开情节。如果一切都模糊不清,人们想要籍由这篇文章来认识这那个时代,他们恐怕是要失望的。—王安礼

C、作者讲述了儿提时家乡午收雇上麦客帮助收割小麦的故事,其情景感人致深。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生产力的落后和农民及麦客午收劳作的艰辛,读后真切地感悟到:粒粒皆辛苦。文章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直朴。若能增加点故事情节,生活气息更浓厚些,更能感化读者。—许道连

D、读周光辉的《 麦客》,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着实有一种亲近感。

麦客,是西北人的叫法,是黄土高原特有的“生态现象”,犹如候鸟般迁徙劳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确切的说应该叫做关中麦客。周光辉笔下的《麦客》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运用导语特写:“麦收时节,小县城的汽车站和火车站就热闹了。背阴凉处,这一群,那一伙,站着坐着的都是外乡人。他们大多穿着深蓝色的老布衣裤,个别人穿着褪了色的旧军装,都戴着草帽,腋下夹着简单的行李包,他们背井离乡,以割麦为职业,被称之为麦客”。二是注重细节描写:“咔咔……响亮而干脆的声音,是麦子告别土地的宣言。一会儿功夫,俯拾之间,身后的金黄已经成了捆好的麦个儿。不用丈量称重,捆得结结实实,麦个儿大小均等,每个人都是干活的好把式”。三是关注点面结合:“主人家的麦子当天收割不完,就住在这家。第二天一早,打个早收割完,再去下一家。从这一家到另一家,从这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铁打的麦田,流水的麦客”。四是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无数次在夜晚,怀念着那片金色的麦子海洋。在梦里想象着在高空俯视麦田的情形,金黄色中有几个小小的黑点,那是弯腰割麦的麦客”。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描写,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使麦客在读者的印象里更加形象逼真。这就是这篇作品最大的的成功之处。—易德学

E、麦客是指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上面那句是百度对麦客的言简意赅的解释。也是本文的主角,一群被描写者。作者关注的是那些已渐趋消失的靠苦力赚辛苦钱的农人。一种候鸟一样的季节性职业。只在短暂的麦收时节麦客手里的镰刀才能为他们贫瘠的家庭带来微薄的浸透着热辣和汗水的补贴。麦客离我们仿佛很远,又仿佛很近。当被机械化的收割机淘汰掉之后,他们的劳力尴尬和廉价的像是只能遭人嫌弃的无用之物。麦客们不得不扔掉农具,以别的形形色色的身份奔波在更远的家乡之外谋生了。麦客只是他们曾经的残旧外衣之一。穿衣者永远是最广阔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千千万万的耕作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候鸟,在家乡和异乡之间漂泊,飞翔,生存,有微笑,有心酸,也有梦想和悲苦。

以文字素描某类人。因其人群的稀少特殊而更令人起敬感动。视角选材独特深刻。令人难忘。—艾十水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41】小严《背影》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文章必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事情自己感动,写成文章旁人却不感动,好比是画家看到美丽的风景,画为一幅画却不能让人感动,原因是心手不能相应。宋代的画家文同每次画竹之前,要反复观察竹子在风中雨中雾中的各种形态,这样下笔时就做到胸有成竹。其实只是胸有成竹还是不够的,具体怎么绘画,怎么选纸,怎么安排布局,怎么使用印章…都一预先安排好,而且要做到手中的工具都听自己的使唤,能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把潘天寿齐白石的画放在面前,照着临写,想来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往往你画出来跟他画的作品就是天差地别,原因在于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你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所谓知易行难,不是真知。从文章的造句来看还是显得有些稚嫩,比方说和父亲说话,用“我坦诚说到”这个坦诚的形容词就显得有些多余而且也不够恰当。再如担心父亲,被风刮走,这虽然是夸张但是写得有点过分了。诸如此类的表达说是稚嫩其实并不是作者年轻,而是写字写文章的经验太少,没有准确去使用这些词汇。词汇的事情是这样,那么全文结构的安排,包括文章意旨也就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档次。—王安礼

B、无论是从情感、结构还是语言,这是一篇失败的文章。

1.也许是想模仿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缺乏对父亲送别他时言行的观察;也许是缺乏感知、对父爱体悟不深,直接导致了整篇文章作者的情感有些假,或者说有情,却隔着一层薄薄的膜,没有把情写透。“文以情动人”,从这一点上,文章已输一筹,因为“你有泪,读者却看不见悲”。

2.段落之间过渡莫名其妙。

第二自然段首句莫名其妙:作者应该表达的是第一段送别(那一年初春的清晨)的场景,可写成了“而今又是一个离别的清晨”,感觉另起炉灶写新的送别了。第四段写急忙扶父亲,很唐突,缺少铺垫。

3.逻辑思维有些混乱.那年初春的清晨——而今又是一个离别的清晨——上一次是两年前父亲送我的场景,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有些茫然。此外,用词唐突:“我怕时间不够,勾起他的谦博之心”,“谦博”从何谈起?文中没有任何交代。

4.全文五个错别字,整篇文章凸显出作者文字功底欠佳,情感不丰富,观察不仔细。—兰馨

C、单看题目便会不由自主联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读罢又是两种风格,本文虽有写背影,但是描绘笔墨不足,不够深刻感人,更多的是内心的情感独白。2、表达的用语基本准确,辞藻较为华丽。3、题目是“背影”,文章与背影相关的描述不够,且背影未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陈仙玲

D、小严的作品《背影》是一篇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叙事散文。通篇讲述的是作者父亲送他去车站这一路上的境遇。高潮部分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车子启动了,我挥手道别父亲,示意他快点离开,可是,父亲并没离开。直到车子开出去很远了,父亲才转身离开,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的眼泪不由涌出了眼眶。此时,我好想过去与他相拥在一起,然后失声大哭 ,哭出我多年埋藏在心里对他的爱。其实刚才就可以,然而我却没有 ,因为我怕,我怕我的眼泪会再次刺痛父亲的心”。诚然,小严的《背影》与文学大家朱志清先生的《背影》相比,显得稚嫩一些。但却不乏憨厚朴实、亲切通俗之感。—易德学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42】单克磊《泪水和蜂蜜一起流》


A、这是一篇非常棒的写家庭教育的文章。作者无意“教育”,但无论对文中的孩子,还是数以万计的读者,它以温暖的方式,让人醍醐灌顶。当前,太多的家长头疼孩子的教育,觉得太难太无奈了。殊不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这作用,细水流长时并不明显,但当遇到挫折坎坷意外时,它就十分考验为人父母的耐性、智慧和爱意,处理好了,就如手指轻抚岁月,风轻云淡化解了矛盾,也给孩子树立了理性、克制、笑对今后人生风霜的榜样。文中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好榜样。

优点

1.文字细腻,感情真挚。 情感浓郁饱满,透出温暖温馨。

2.描写生动.无论对孩子的刻画,还是倒蜜的过程,还是孩子央求妈妈责罚的描写,都维妙维肖。

3.主题鲜明。泪水和蜂蜜一起流:蜜罐打了,得之不易的蜂蜜流了,孩子哭了,母亲哭了。孩子的泪,是内疚是自责;母亲的泪,是幸福,是欣慰。在蜂蜜外流的瞬间,理智战胜了冲动;亲情战胜了责怨。一场意外,让孩子和母亲收获了比蜜更为珍贵的亲情和真爱—兰馨

B、文中通过蜂蜜这件事情,描写了懂事的女儿,让作者感到很欣慰;我想文中蜂蜜也是象征着母女之间甜如蜜的感情吧。作者的文笔有点太“夸张”,例如“v字形底部微圆的下巴……”;而且形容词性词汇一个接一个,使文章缺少了自然流露的“真”;标点符号的运用有点问题,一句话太长,例如开篇:【一桶价值不算很高但辗转几千里多易其手最后赠予我的货真价实的蜂蜜,】读起来太差强人意……其中蜂蜜打碎后,女儿道歉的话语有点“过”,五年级的女儿会这么和大人对话?……感觉怪怪的,结尾的那段有点无病呻吟之感……—南小鹿

C、读了两篇,没读懂文章的弦外音,一定是因为我太笨。为一瓶本来就易碎的蜂蜜,值得流泪吗?我知道需要许多蜜蜂一生不休才能采出一瓶蜜,我也知道朋友千里迢迢送蜜不容易、以及说好把蜜送给别人但没有实现的内疚,我更知道母女亲情之浓、女儿是妈妈的解语之花,可是,我想不通,作者为什么要哭???我的泪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低的了,可是本文,我没读出需要以流泪的方式来释怀的感情……文章无论构思行文、还是以景用词方面都很好,还是那句: 我没读出文章的弦外之音。(可能文章本来就是文章字面本意,没有话外音,是我脑洞太大了。—毕清静

【现代散文网精选集043】山涧幽兰《 绿扣子》


A、整篇文章读起来很心酸,通过那枚绿扣子作者描写了李老师对“我”的恩情,这种无私善良的爱,足以让“我”珍藏一生。作者之所以通过物来写李老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李老师有着深厚感恩的情感;那些“难忘”的记忆才使“我”变成了更好的“我”。结尾升华了文章主题,寓意深厚,但是作者描述过于笼统,缺少细节描写,篇幅太短,情感不够充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南小鹿

B、读到中间还是有些小感动。时代不同了,我过去当老师也会助残济困,特别是成绩好的贫困人,更加一分照顾。现在,教育已是商品,教师无非职业,培训补课更只是购买服务,老师无需燃烧自己,有日光灯,老师买菜也要钱。真情实感,写成文学,有人仍视为套路,现实真的残酷。第二,老师的工资与物价,任何时候都大差不差基本一致,一月工资做件棉祅,怎么算出来的?为此又误了婚期,老师,你可真,你可傻呀。作者帐目不大清,最好点出是四十块,还是八十块,总感觉心虚,影响了移情。—王安礼

C、赞美老师的文章很多,本篇选材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全文感情真挚,凝聚,朴实。以一件棉袄为主线,写了老师对作者的关爱,鼓励。成长的道路上你遇见什么人很重要,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你的一生。那些强有力的分岔有可能扭转你成长的方向。也许只是一句温暖的话,也许只是一个搀扶,也许只是身后照亮而来的一束光……又或者,是一件破旧袄衣上拆掉的那粒梅花盘扣儿。

爱的力量像一口深井。在爱的源头,绵延不绝,永不枯竭。有爱的生命,也像有了水,在荒漠中行走出绿洲。—艾十水

D、如果故事是编的,编的太假,哪里会有这么好的老师?如果故事是真的,太感动了,我哭会。—毕清静

以上评论是由10位评委老师共同点评,老师们特别辛苦,经常为了点评熬到半夜,我也经常在深夜1点到3点会收到某些老师的点评。衷心感谢,为了整理这个点评,我也花了不少时间,眼睛都干涩了,大家为了做好这件事,都付出了自己的真心和认真,所以希望大家能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作品征集

现代散文网出版散文集,现面向全国征集散文稿件

来稿邮箱xdswj2016@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