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元(附点评)

 昵称33542116 2016-06-22

(注:清晏为沈思诺之笔名)

      上元节的好日子,当三三两两上街逛花市,放焰火,赏灯猜谜。灯是古式的最好看,猫儿狗儿小兔子,海棠牡丹红绣球,尤其街西头店家一年一盏特制的走马灯,精巧的无法言说。

     天黑下来之后,一大家子就出门去。小孩儿的手里拿着糖画儿跑来跑去,头顶各色花灯在风里轻轻地晃,我在挨挨挤挤的人潮里偏逆着流走,一会儿就被涌到了道边,索性一拢袖子站在檐下,看满街流涌的人间烟火气。

     花市灯如昼。

     街西店家是个老先生。好像城中开了多少年的灯市,老先生就在这儿卖了多少年的花灯。

     老先生手艺极好,比较普通的是西瓜灯,里头的红瓤挖出来,剩薄薄一层瓜皮,雕上喜鹊登枝的花样儿,点起来显得剔透。或是蛤蟆灯,四只脚一划拉一划拉地,会动。

      最特别是每年一盏的烛光走马,不重样儿。

      有过鲤跃龙门,有过彩云出岫,去年的云中龙最为大气,但今年的,显得就没那么特别出彩。

      水墨意境,山水画意,庭前栽花植柳,院后假山池塘,老者乐,童子戏,一派融融景象,让灯里的烛火一照,映的人心也暖,一盏明亮辉天映地。

      是个家。

      有人说,今年这盏啊,没意思。

      老先生只是笑,我却觉得这一盏比什么巧夺天工的都动人,买了回家挑在梁上,看着它慢慢地转。

       那灯转过来,叫我看清了上头方方正正写着的两个字,读时嘴角是微翘的,象挂着淡淡一抹笑意:

        团圆。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好手艺的老先生,在上元节出来卖花灯。

         

       后记(沈铁胤):  这是女儿写的作文,当我在电脑上打完后,开始还疑惑她的路子怎么变了,又读了一遍,噢,明白了,她这应该是在仿汪曾祺先生的风格。我曾经和女儿说过,有些人的文章就是,所有的字都很常见,很普通,但人家一组合,你读了,味道就不一样,比如汪曾祺先生的文章。

       女儿上了初中后,对学校推荐购买的那些名著诸如《童年》、《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都毫无兴趣,我对女儿说看在老爸花了银子的份上,好歹瞄上两眼,女儿说看在时间宝贵的份上你饶了我吧,没法,我便给她选别的书,汪曾祺先生的书是我很早以前买的,于是找出来给她,告诉她汪老先生对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描写,妙极了,重点让她看《受戒》、《大淖记事》,她一看就迷上了,那几天还挺激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便用小品语言嚷嚷:“老爸,你看,汪老爷子这小词整的,杠杠的!”

        孩子嘛,喜欢便模仿,她写的《上元》,追求的就是平实中蕴含一种味道,这与《祭容若》中追求典雅华丽的文辞风格完全迥异。甚至,她还尝试把这里的部分内容设定到小说的情景里,在小说《蜉蝣》一节里人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里出场的:“正月,云轩回了京城,正好赶上上元节花市灯如昼,满城里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气。他在挨挨挤挤的人潮里偏逆着流走,一会儿就被涌到了道边,头顶一个红鲤花灯在风里轻轻地晃,他看着喜欢抬手就拿了下来,摸摸身上竟找不出半个子儿,店家微笑着看他,云轩索性解了腰上挂着玩的一块玉玦抛过去,提着灯转眼就没进了人潮。” 在小说《疏影横斜》开头:“镇子不大,江南的特色很浓,水乡应该有的东西它都有——河道很多,弯弯曲曲蛛网似的,一年四季都不结冰,水是清甜的,拿来泡茶比北京的玉泉还好,乾隆若是尝过定要后悔自己天下第一泉封得太草率。水果也好,杏子香得沁人,一团雪似的,红白樱桃、枇杷、荸荠、鲜嫩菱角、葡萄都是紫玉般滴溜溜的……最好的是橘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镇子里人没读过这些东西,只知道那金灿灿的果子光泽鲜亮,吃一个心脾都是甜的———”这段景色描写,一眼就能看出《大淖记事》的影子。

      孩子们上了初中,没时间读太多的课外书,这时需要家长帮助选择,帮助孩子找到那些适合他们的口味并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而不能让孩子自己迷失在书籍的密林里。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