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雲泉 2016-06-23

人生在世,大多数人追求“功名利禄”,对于封建时代的官员来说,“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是一生追求的目标,唐宋以后,异姓臣子的最高爵位基本就是公爵了,混得非常好的也就是追封为“王”,甚至有的人经过几代加封累积之后才进到王爵,生前封王者更是屈指可数。

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主人公——孙可望,不但生前就被封为异姓王,而且在明清两朝都被封为尊贵的“一字王”,在明朝时被封为秦王,在清朝时被封为义王。

尊贵的爵位

“秦王”这个爵位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封的,我们先来看看“秦王”这个封号有多牛。

王爵封号通常以国名和郡县名为号,以国为名的称为“一字王”,也就是亲王,以郡县为名,称为“二字王”,一般为郡王,看过古装剧的人对亲王和郡王都比较熟悉了。然而在一字王里面,又有尊卑之分,一般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接下来“周、鲁、赵、魏”等又次一档次。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其中,又以“秦王”为众王之首。我们可以看一下唐宋以后被封为秦王的都有谁。

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秦国公”,后被晋封为“秦王”,他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是一代明君。

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也曾被封为秦王,按照“金匮之盟”他理论上是宋太宗赵光义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可见秦王封号是如何的尊崇。只不过后来赵廷美被宋太宗不断贬谪,忧悸而死。

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也被封为秦王,并就藩于西安府。朱樉是仅次于太子朱标的皇子,所以封号为秦王,以示尊崇。

由此可见,秦王一般都用于封皇子或者皇弟等直系宗室,能够被封为秦王者,屈指可数,而以异姓封为秦王者,更是凤毛麟角,我们来看看孙可望是如何的因缘际会而被封秦王的。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张献忠四大养子之首

孙可望,明末张献忠农民军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政权权臣。公元1630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起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因为他作战勇猛,且识字又机灵,深受张献忠的器重,成为张献忠四大养子中的长子,其他三位为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

1644年八月(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臣之首,节制文武,成为大西军的第二号人物。

经营云贵

公元1646年(顺治二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在1647年初战死,死后整个大西军的的重任很自然就要落到孙可望这位大西军第二号人物的身上,此时大西军后有追兵——清军,前有堵截——南明,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在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的领导之下,大西军余部顺利冲破南明军的堵截,油贵州进入了云南。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在进入云南之后,孙可望对大西军进行了整顿,四大养子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以事权不一,推可望为帅”,孙可望以“盟主”的身份领导大西军,平定云南各处叛乱,并把云贵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进行建设,改变之前的流寇特性,恢复经济,修养生息。

在政权方面,取消了大西政权,各将领只称王,为以后与南明联合扫清了障碍。

在经济方面,改变之前的打粮追饷的流寇做法,改为切实可行的赋税政策,使地主佃农们既能生活,又能减轻敌对情绪。

在军事方面,孙可望等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严肃军队纪律、加强训练、改善军需供应。

在孙可望与其他大西军将领的领导下,云南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经过几年的集聚与休养,大西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逼封秦王

在大西军休养生息的几年里,南明的实力不但没有得到增强,反而在清军和南明自己的内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削弱,虽然依然控制广西省和广东一部,但是已经处在了抗清的最低潮,整个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

1649年(永历四年,顺治七年)正当孙可望部署原大西军由云南入贵州,开赴四川、湖南抗清前线时,清军向永历朝廷管辖下的两广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由于南明军队的腐败,很快丢失了广东广西两省省会,永历皇帝只好四处奔波,疲于奔命。在万般无奈之下,永历朝廷只好寄希望于原大顺军和大西军等农民军,派人联络农民军。

因大西军军势强盛,孙可望希望明朝能够封他为秦王,但是永历朝臣以明朝已有“秦王”(朱樉一系)为由,不愿封孙为秦王,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秦王”这个封号实在太过尊贵,现在要封给一个手握重兵的异姓之臣实在太危险,而孙可望又坚持要封秦王,所以相持不下,最终永历朝廷还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封孙可望为秦王,异姓封秦王,孙可望的功名达到了顶峰。

降清被封义王

在孙可望被封为秦王之后,他的野心进一步的膨胀,在把永历帝接到自己的管辖地贵州安龙之后,过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日子,他名为明朝的秦王,实际过着“国主”的日子,设立行宫及兵、吏等六部,管理着南明的军民大事,永历帝俨然成为了一个傀儡。

与此同时,他限制南明其他实权人物与永历皇帝的私下往来,特别是李定国、刘文秀等原大西军的实力派,特别是在李定国“两蹶名王”(杀死孔有德和尼堪)之后,担心李定国功高震主,孙与李之间的猜忌更加严重,逐渐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仅此一人!他在明清两朝均被封为王

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八月,驻扎在贵阳的孙可望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驻于云南的大西军二号人物李定国发动进攻,同室操戈。但是因为此举不得人心,很多孙可望的大军临阵反戈,投降了李定国,最终孙可望大败。最终仅剩五十余骑随孙可望逃回贵阳。急于复仇的孙可望,居然恬不知耻的投降了清朝,欲借清兵复仇,在他心目中他与李之间的恩怨居然高于了民族大义。

清廷对于孙可望的投降十分开心,因为孙是南明朝廷的首席重臣,不仅对南明的虚实了如指掌,而且对于招降南明官员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

公元1658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二月在长沙举行了册封典礼,封孙可望为“义王”,一字王显示了对孙的重视。五月初二,孙可望到达北京。清廷命和硕简亲王济度、和硕安亲王岳乐带领大批高官显爵出城迎接,场面相当隆重。次日,顺治亲自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十天之内,皇帝赐宴就达三次,赐银两次共—万二千两,另外赐给府第、解袍、朝衣、缎匹等,孙可望成了清廷红极一时的人物。

入选《贰臣传》

在南明日渐式微之后,孙可望的示范作用也随之下降,孙本人在降清之后,很快就去世了,有记载说是生病而死,也有人说是在打猎的时候被清兵射杀,总之一句话,兔死狗烹,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尤其到了乾隆时期,清朝已经完成统一很多年了,当权者更需要忠君思想,希望臣子们都要无条件的忠于皇帝,所以乾隆命人主持编修了《钦定国史贰臣表传》,专门收录一些在明末清初,明朝投降清朝的大臣,故称之为《贰臣传》。

《贰臣传》分为甲乙两编,甲编主要收录入清以后对朝廷立有大功者,比如洪承畴、祖大寿、李永芳等,乙编主要收录一些入清之后毫无建树之人,孙可望即属此种。

孙可望在南明时位极人臣,被封为王爵的最高等级一字亲王,且封号为最尊贵的“秦”,后因权利熏心、心胸狭窄,不顾民族大义,与李定国等内斗消耗,失败后不顾廉耻投降清朝,满清因为政治需要将其封为一字王“义王”,看似极为尊重,实则是“兔死狗烹”而已。两度被封为一字王,最终却入选《贰臣传》,不得不说对孙可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忠于民族的人永远被人铭记,而背叛民族的人永远被人唾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