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丽琴:来福建,就来看土楼吧|漫读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6-06-23

土楼是建筑与文化相结合的最好体现,也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它那恢宏的格局,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世代相传,合睦共居的大家族生活方式,让人肃然起敬。相信每一个游览完土楼的人都会从中获得相同的感悟与思考。

 

来福建,就预备看土楼吧,土楼之行一定不会辜负你。


漫游家,心随自然



说起福建的土楼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岩的永定高北土楼群、漳州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和漳州华安的大地土楼群。


在福建3000余座的土楼群中,它们是客家土楼的重要代表。任选一个土楼群游览都不枉此行。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是在历史动乱、战祸连绵中,汉族人为躲避战火由中原向东南沿海迁移之际逐渐兴建起来的,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内部主要以木结构承重,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


土楼建筑表现出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念,是在抵御山林野兽和抗击倭寇的背景下创造出来,具有强烈的军事防御功能,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


客家土楼,因为是迁移至福建,顾名思义即福建地区的客家人所建,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


永定“土楼之王”承启楼


从厦门驱车约三个多小时,就可抵达永定高北土楼群。这里有“土楼之王”承启楼。


承启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


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落成于清康熙四十八年。依次建造第二、三环和第四环,是一座坐北朝南,占地5376平方米的圆形土楼。


历世三代,阅时半个世纪,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


承启楼以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利落的造型艺术,融于如诗的山乡神韵中,让参观者叹为观止。


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架构,内通廊式。外环为主楼,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73米。


第二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40开间。第三层单层,砖木结构,32开间。第四环为祖堂,单层,比第三层稍低,使全楼形成外高内低、逐环递减、错落有致的格局。


该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300余人。


在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还可参观“土楼王子”振成楼。




十四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晚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福建条丝烟和茶叶等加工业的蓬勃兴起,海外文化影响也在部分土楼建造中得以体现,中西融合的建筑形式与装饰在土楼的文化遗存中得到保留。


振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


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群


受电影《云水谣》的影响,去漳州南靖参观土楼的游客络绎不绝。去年春节,我带亲友从厦门出发自驾三个小时到达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漳州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竹片、木条等夯筑而成,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也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寮村的一条狭长小山沟里,在高耸入云的半山腰处,由5幢土楼组成田螺坑土楼群。




到达景点,你可分别从上、中、下不同的三个观景台观看欣赏土楼。当夜幕来临,华灯初上,灯火映衬下的土楼别具一格,让人赞叹不已!


田螺坑东、西、北面环山,南面为大片的梯田。5座土楼依“金、木、水、火、土”进行布局,一个方形土楼属土居中,4座圆形楼环绕其上下左右。


5座土楼恰似一朵梅花绽放在大地上,美妙绝伦,璀璨夺目,被戏称为“四菜一汤”。


2008年7月7日,田螺坑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的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被列入本体楼。


在这里,还可参观位于下坂寮村违反力学原理的东倒西歪楼---裕昌楼。


裕昌楼最为奇特的是,不知出自何因,也不知始于何年,楼间栏杆多是倾斜的,或左或右或前或后,相依相靠相接相连,人称斜楼。


所有柱梁都朝着不同方向有分寸而又恰到好处地倾斜,是一种圆形通廊的相互牵制,经历数百年风雨而没有倒塌的奇妙倾斜。


南靖县书洋镇下坂寮村,由该村开基祖刘万亿创建于元朝中期,已有600多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拥有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景致和空幽迷人的秀美气息,在小山谷中建筑与山水完美结合的塔下村和文武旗杆的德远堂会让你驻足流连,不忍离去。


在这里小住一夜,还可在电影《云水谣》的取景地细细品味山居的秀美风光,体验百年老榕、神奇土楼,和清山绿水给人的世外桃园生活。


华安“二宜”楼,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年初,我带外地朋友们去到漳州华安仙都乡大地村的“二宜楼”参观。它是华安土楼的代表,是我参观过土楼中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布局最有特色的一个土楼。


之所以取名“二宜”楼,是因土楼与环境相得益彰,风水绝佳,方便生产生活,宜山宜水宜居宜人之意。


说它布局最独特,是土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


“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




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非常适宜居住。


说它设计最科学是因为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


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


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


在四楼隐通廊的墙角上多处设置横木作为固定的爬梯,在瓦顶维修时,便于登攀。


此外,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可以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


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叫人叹为观止。


“二宜楼”还是防卫最周密的土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


“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


“二宜楼”还是外墙最厚实的土楼。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透过每扇小轩窗,每一幅农家小景都让人有返朴归真的感觉。田园风光在都市人心中就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啊!


此外,“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我国民居中绝无仅有!不仅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


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


尤其是在如此偏远的山区,居然发现绘有洋人、洋文、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明显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


土楼黄色墙壁坚固雄厚,抚摸着历经岁月风霜洗礼过的墙体,在斑驳的土墙上或许还留有弹痕或枪眼,你会为客家人的聪明才智,美妙构思和他们保家护国的情怀所感动。


在抚今追昔中,你会感叹曾经的沧桑和繁盛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在这田间地头筑起的家园堡垒像座雕像屹立不倒,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它的静默在历史的风雨中显得有些零落,但仍不失它的尊严和骄傲。


走在土楼的廊间走道,驻足于它的圆形中心点,还能听到历史的回音,也能推开向外向下的窗口。


扶在雕花楼栏上,凝望对面大气的厅堂戏台,仿佛还可听见古韵歌谣,大家庭的兴衰存亡就是岁月长河中一瞬间的事,只是现已荒芜冷落,寂静孤独。




热闹的仍是中庭里贩卖茶叶、酒酿和乡间土产的当地居民。他们之中不愿外出打拼的人们还会倚在土楼的余辉之下,以导游、售茶为业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有多少人还会关心土楼的前世今生、保养和维护?在游人如织的参观者中,更多的人只是好奇和漠然。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圆形土楼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绚丽多彩,又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


除此之外,还有方楼、吊角楼、半圆楼、四角楼、五角楼、交椅楼、畚箕楼以及各具特色的群楼。


土楼是建筑与文化相结合的最好体现,也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它那恢宏的格局,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世代相传,合睦共居的大家族生活方式,让人肃然起敬。


相信每一个游览完土楼的人都会从中获得相同的感悟与思考,来福建,就预备看土楼吧,土楼之行一定不会辜负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