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又来了!!! 未来7天,我国主雨带仍位于淮河流域到长江沿江地区,将有2轮强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23-24日和26-29日。由于前期淮河流域降雨已经偏多,加之承灾力较弱,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中央气象台预计,23日-24日,降雨将自淮北向江淮南压,移动速度快,但短时雨强大;26日-27日,雨带稳定维持在沿淮,28日-29日逐渐南压至沿江。淮河流域大部累计降雨量在100-150毫米,沿淮及流域南部的部分地区有200-250毫米,局地可超过400毫米;流域北部累计雨量达60-120毫米。最强降雨时段在23日和26日,部分地区日降雨量可达100-180毫米。整体来看,淮河流域降雨量将比常年同期偏多4-7成,部分地区偏多1-3倍。  6月22日-30日,淮河流域降雨量预报。
自3月21日华南入汛以来,淮河流域共出现了7次明显降雨,其中大到暴雨过程为3次,淮河以北地区累计雨量为100-25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0-4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区降雨量偏多2-5成。6月以来,淮河流域降雨强度加大,尤其是6月20日-21日,淮河流域出现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降雨50-100毫米,沿淮地区降雨量达150-250毫米。 前期淮河流域降雨已经偏多,6月下旬,淮河流域降雨仍集中、强度加大,且强降雨落区与前期降雨叠加在淮河流域,将造成防汛形势紧张、压力加大。
梅雨天气防范措施 在这二十多天的黄梅天里,养殖池塘光照少,水体营养物质缺乏,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减弱,虾蟹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水质恶化,乃至缺氧泛池。为确保虾蟹池塘养殖顺利渡过梅雨季节,根据多年来的养殖经验,主要应做好以下四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一、水质调控,增氧是关键。
①要经常开启增氧机并延长增氧时间,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梅雨期间常见表现“低溶氧综合症”,易缺氧应提高警惕。
②没有增氧设备的池塘,建议每隔3-5天使用一次“粒粒氧”,后半夜用更佳,增加池底溶氧,减少池底有害物质产生;养殖密度大,水质不稳定的池塘,可灵活多样增加使用次数,经常加注一些新水,适当抬高一点水位,并尽可能换掉底层水。
③使用好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可以与“粒粒氧”同时使用,最好每7天使用一次,消除底层的有害物质,抑制病菌的繁衍,保持水质良好,防止底质恶化。
二、饲料投喂,新鲜最重要。
①要控制投饲量,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变化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虾蟹一般掌握在7-8成饱即可。
②梅雨季节饲料易发霉,饲料仓库下面要有10-15厘米高的垫底,四周要通风,保障空气畅通,同时要减少冰鲜鱼投喂量,以免污染水质。
三、日常管理,巡查要仔细。
①黄梅天应加强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虾蟹健康生长,如发现缺氧情况,立即抛洒增氧剂,并同时开启增氧机。
②虾蟹塘的水草覆盖率在70%以上,要适当疏除,留出水体通道,增加水体流动和光照,当水草叶面有污物时,应经常进水促进水体流动,同时,在增氧的前提下,使用芽孢杆菌来调节水质,出梅后检测一下水质,适当使用好生石灰调节pH。 四、病害预防,不可乱用药。
①要合理应用微生物制剂。常见有芽孢杆菌、EM菌、硝化细菌等,梅雨季节由于光照条件差,最好不选择使用光合细菌。
②梅雨期间可选择VC、多维、大蒜素、三黄粉、诱食促长剂等拌饵投喂,以改善养殖动物的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建议每7-10添加1次,每次2-3天。
③注意不要乱用药,在梅雨期尽量不要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药物,也不宜促肥水。 (文章来源:根据中国天气网和昆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文章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