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只看分数,唯分数论。分数好,就表扬;分数不好,就批评。可以由此继而上升谈教育评价机制的问题。分数只是一个结果,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因此应该加入过程性评价。中国高考到目前为止基本上仍是一考定终身,这种做法明显有其不合理性。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降低高考分数的比重,让平时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以及日常德行表现等都纳入总评中。每个孩子天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家长和老师则常常不会顾及这些个体差异,而是将关注点全都落在了单一的分数上。 每件事情都有其前因后果,奖惩之前和之后一定还拥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内容,但这些我们并不知道,更为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也并不想去知道,我们只想迫不及待地就自己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截图画面来武断地得出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 事实上,此漫画所揭示的也许不只是教育问题,作者也许是想通过教育这样一种典型的个案来揭示一个普遍存在的断章取义的社会现象。比如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扶老人过马路的现象,当我们看到网上的一张截图或一段录像,整个舆论便会齐刷刷地倒向一边,而等还原了事件的完整过程,看到事件的前因后果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事情的真相远非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漫画中的第一个孩子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家长和老师的成绩要求所绑架了的,而第二个孩子也许在考55分遭遇第一个巴掌时,他心里就明白自己其实已经是得胜了的,因为接下来的成绩可以完全听凭自己自由掌控,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可能会更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他人。一个人在一个充满世俗评价的社会里能够做到不追随外在评价,不让外在的评价来随意地绑架自己,这怎能说不是一种超常、非凡的生存智慧? 既然外在的评价不可回避,那么我就用我的方式来“迎合”你,为自己的生命赢得主动权,而不让自己随随便便地陷入他人评价的重点关注对象之列,不让自己绑架于他人评价的尖顶,然后你便真正地得胜了,因为接下来你会为自己赢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于其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地过自己真正想过的从容生活。这不正是老子所推崇的韬光养晦、和光同尘的人生态度吗? ![]() ![]() |
|